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党课讲稿以深化改革重塑新型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最优生态
党课讲稿:以深化改革重塑新型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最优生态以深化改革重塑新型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最优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对传统的、僵化的生产关系形成严峻挑战,要求对传统的生产关系、产权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法律关系与文化关系进行深刻改革。可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更是“改革命题”,要求系统地进行科技体制、政策制定体制机制、法治、分配制度、人才体制等各方面制度与治理体系的全方位变革。我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需要充分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作用,以改革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一、提高思想站位,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高质量发展是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对投资和工业产品存在集中、普遍、大规模需求,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式发展特征,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温室气体高排放等突出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可以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生态环保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助于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大幅下降,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呈现多元化、区域化、绿色化、数字化加速发展态势,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全球环境治理形势更趋复杂,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产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有助于积极争取国际绿色低碳竞争主动权,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深化改改创新,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一)深刻把握“创新”鲜明特点,在科技变革上争创新优势。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上改革发力,完善“四链融合”机制,打造以产品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构建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立体式创新格局。一是聚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以甬江科创区为龙头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在海洋关键材料、生态环境等领域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二是聚力深化新型举国体制地方探索。迭代完善“我市科技大脑”,健全“从0到1”的基础研究原创机制,构建“企业出题、全社会解题、企业评判、市场化应用”的协同攻关机制。三是聚力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发挥“甬金通”数智金融大脑、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等平台作用,放大甬江科创基金引导作用,深化“拨改投”试点,发展“科技贷”、“企业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专属金融服务项目,探索国企审慎开展风险投资模式。四是聚力健全知识产权全链保护体制。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风险补偿机制,全面推行“简案快办”模式,强化海外知识产权合规体系建设。(二)深刻把握“质优”关键导向,在产业创新上抢占新风口。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要在掌控产业链关键领域、核心环节上改革发力,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制,以高附加值的“新服务”形成对“新制造”前向溢出和后向激励效应。一是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健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体系,推动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石化、模具、服装、磁性材料、家电等重点产业链靶向攻关,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型制造等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模式,推进“材芯端贸软”等数字产业发展。二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分行业分类别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探索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建立以产品为导向、“链主”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共性技术攻坚和关键节点企业孵化,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场化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减量管理和风险补偿机制,构建重大科技成果发现、遴选和运用转化体系,探索“科技攻关—场景验证—产业化应用”技术成果转化新路径。(三)深刻把握“绿色”底色要求,在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在贯彻绿色发展“双碳”承诺、标准规制上改革发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环境规制体系和绿色产业转型体系,探索低耗高效、低碳循环的现代化绿色路径。一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拓宽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健全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体系,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二是健全低碳循环发展激励机制。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方面政策和标准体系,探索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实施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财政奖补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机制,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相关制度建设。三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拓展“货币补偿为主、产业及技术补偿为辅”的良性生态补偿方式,探索异地开发补偿模式。四是健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探索工业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路径和模式,编制重点行业减污降碳集成技术指南和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评价体系,探索海洋蓝碳等碳普惠交易机制。(四)深刻把握“人才”主导地位,在引育留用上塑造新生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要在推动人才队伍结构优化、能级提效上改革发力,完善“三支队伍”融合发展机制,健全“卓越工程师”、新时代产业工人等培育体系,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人才大军。一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深化“科教产共同体支撑甬江科创区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建立完善行业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深化创新人才引育体系改革。支持创新主体与国(境)外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建立企业引才绿色通道,制定未来产业高端人才需求目录,建立统一的人才一体化评价和互认体系,实施顶尖人才举荐制、认定制。三是深化人才授权松绑改革。推进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探索职务科技成果限时转化机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迭代升级市级高层次人才“编制池”制度。四是深化创新文化体系改革。加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深化科学文化与科学家精神协同研究,健全涵盖科技立项、项目管理、成果转化、托举培育等方面的青年科技人才集成支持政策体系,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面对发展起来以后新的发展问题,时代呼唤新的变革伟力,谁敢于变革、领先变革,谁布局得早、推进得有力,谁就有望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以改革之力重塑生产关系,我市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以深化改革重塑新型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最优生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64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