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精选4篇)
1/14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精选4篇)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第一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开了2020的大门,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疫情对于我国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人口被严格限制外出相对于2003年,城市化的比例已经超过60%,且湖北、深圳、宁波、温州等地已经严格限制进出。粗略估计,至少大于1亿人的人口被严格限制外出,且时间长、覆盖面广。2、线下行业延迟开业相对于线上行业来看,以线下为主的行业则受影响更大,至少50%的传统渠道会延迟开业,如餐饮行业,春节期间的疫情造成很多餐饮行业前期储备的食材,几乎暂用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却在几个月内完全没有营业额收入,导致很多餐馆直接关门。还有许多文化娱乐行业,也由于高额租金及零收入之间的收支不平衡导致关门大吉。短期内确实对我国行业经济有着不小的影响,但从根本上看,疫情对我国经济实力、发展动力和调节能力影响有限,相反,我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有力的调节能力有利于战胜这场疫情,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凡事都有两面性,疫情所带来的不只是不良影响,相反,2/14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例如在线教育,就在疫情之下找到了爆点。面对疫情的爆发,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纷纷课程延迟或短时间内利用视频系统转型为线上教育,免费为全国孩子提供数百万份在线课程,线上教育的需求迎来爆发期。随着中小学复课时间推迟,远程教育、视频课堂将得到大面积推广。那么面对疫情之下的机遇、挑战与发展,我们到底该如何抓住机遇,克服挑战,蓬勃发展呢?下个周五,9月4日,与DougGuthrie教授一同探讨企业和职场人士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机遇和创新。不见不散!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篇】一、疫情测试和考验了什么?(一)疫情测试了各国(不分贫富强弱)的治理水平,尤其是反应在医疗保健领域、面对灾难的应对能力、中央与地方的协调等。(二)疫情考验了区域性组织,如欧盟、东盟、非盟等的协作、应变能力。(三)疫情也测试了国际性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贸易组织(WTO),甚至包括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协调、驰援能力的执行力。并等同检视了现阶段负责全球治理的相关主要机构的能动性。3/14(四)疫情还是对西方国家主导、并以多边主义为主轴的全球一体化,展开的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抽考”,考验现有的全球治理水平和国际秩序。二、疫情面前的国家反应典型疫情同时测试出人性、民族性格、社会习性,乃至一个国家的格局,堪称是一面“照妖镜”。值此疫情仍在肆虐之际,综观各国对疫情的反应,可粗略归纳如下:(一)以举国之力防控疫情的扩散,宁可选择以非常手段短暂牺牲国家经济发展、个人生活自由等,以阻缓疫情外扩,为他国乃至世界争取更充裕的时间空间来防控疫情——尽管中国这次首当其冲,可它树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典范。(二)当本国受疫程度趋缓,不忘将自己应疫经验、医护人员、医用物资等驰援境外多国抗疫一线,体现“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典型例子,仍非中国莫属。(三)中国受疫之初,一些西方国家以种族、体制、文化的偏见与傲慢看待疫情,以为这只会殃及黄种人、亚裔人,与己无关,故此漠然视之,而致错失防控疫情的时机。待疫情蔓延至自己国家时,毫无防备、惊慌失措的国家多在欧、美。(四)武汉疫情暴发之初,那些期待中国经济受到重挫,进而阻缓中国崛起势头的“幸灾乐祸”,首推美国。美国执政当局如此,主流媒体也不逞多让。(五)面对本国疫情日趋严重,为了本身的政治利益(如:寻求竞选连任、纾缓国内民情舆论压力等),而不惜甩锅卸责,4/14将疫情污名化、政治化,剑指中国,甚至折腾出天价索赔的荒唐闹剧。美国朝野政客已是始作俑者,还有欧洲若干国家,乃至亚洲另一个人口大国的某些政客、精英、媒体也跟着起哄。三、百年变局的新趋势在这一片纷扰当中,构建百年变局的新趋势,已在疫情的催化下逐渐涌现,冲击着既有的国际秩序。这大致可概括如下:(一)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下,美国自我放弃领导全球性的防控抗疫。这也是自二战以来,美国首次缺席全球性的联合行动。它让美国的一众盟友感到群龙无首,无所适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也逐渐出现领导真空。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愈发迫切需要团结与合作,以面对当前和日后的全球危机,譬如气候变化或其他可能发生的流疫。同时,这也会引发世界对美国领导全球的角色反思,以及加速国际组织对全球治理机制寻求变革的步伐。(二)中国的“抱疫驰援”,不管是基于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考量,或是归因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智慧,都体现出一个大国当仁不让、敢于担当的角色;也同时为未来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一个迥然不同的互鉴互惠互利、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三)现有的全球一体化,过多聚焦和建立在经济GDP追求竞逐的基础上,却不能在灾难流疫面前发挥国际合作、守望相助的作用。从G7、G20、欧盟、非盟乃至东盟等,疫情当前,尽显“各扫门前雪”的本色与无奈,使一众区域性或跨国5/14组织多沦为空泛的清谈平台。在疫情当头,人类大家庭理应“抱团自救”,回归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性省思。(四)疫情暴发后,全球的医用物资供应链过度倚赖中国,这让欧美各国蓦然惊觉。在当前新一轮的“防华、反华”思维的弥漫下,疫后多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预料会重新部署本国的医用物资供应链,乃至整顿整个公共卫生体系。这将会形成一种崭新的战略布局。(五)弱小国家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碍于多方面资源的匮乏,疫情的暴发进一步暴露出他们对国际合作的期待与依赖,这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深耕的沃土。四、中国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轮新的变局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的“抱疫驰援”体现了大国担当的本色,也以行动印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为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选择。这一方面有助于中国在国际重大议题上开拓更大话语权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疑虑和排斥。西方媒体对中国“兼善天下”的美意,已渐次由起初对所谓“中方的公关宣传,志在扩大影响力”的冷嘲热讽,发酵为针对“输出中国治理模式”的疑虑,甚至是无限上纲地扭曲为“输出极权体制”。目前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舆论围剿战”已经全面开打,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号角再次吹响。因此中国对这场席卷全球的战“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6/14必须倍感珍惜,善加经营。面对西方国家的甩锅卸责、抹黑污蔑,有关“驰援抗疫”义举的阐释,不妨将之定位在通俗易懂的“同舟共济”的人道主义基础上,而不要作为批评、对比西方治理模式和社会体制的根据。有道是“打铁还须自身硬”。中国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努力厚植本身的软实力,积极扮演好作为大国的国际角色,而不必竞逐所谓全球治理的领导角色,以免坐实西方国家所谓“意图输出中国模式”的指责和圈套。中国要始终坚持互鉴互惠互利、共商共建共享的对外交往方向,面对全球性危机的考验时,要始终如一敢于担当,有所作为。与此同时,中国宜把握这百年变局的机遇,适时调整“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布局,如以“重整医护体系”为出发点,借“一带一路”为载体,按亲疏远近、战略考量的排序,选择性地向外提供自身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尤其是要加大帮助弱势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力度,这更是刻不容缓。其实“医护外交”可作为中国拓展软实力的另一试金石,只要运用得当,其地缘政治红利,当非经济效益所能比拟。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第三篇】总体看,从社会运行和跨境交往方式,到国际格局、全球议程和世界经济,疫情改变了许多,中国既要对可能袭来的复杂情况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又要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7/14在我们即将面对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当中,最主要、最紧迫也是牵动面最广的有四个。一是境内外“接种和免疫落差”“修复和开放落差”继续拉大。疫情的反复、病毒的变异和社会冲击效应的堆叠,将使得中国“独善其身”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成本越来越高,保持抗疫成果和恢复对外交往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防疫政策面临的调整压力也会逐渐增大。二是内外经济改革攻坚与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并行发生,交互作用。中国的市场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诸多挑战,结构性调整压力沉重。“共同富裕”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需要长期、复杂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也很艰巨。在此过程中,中国改革和调整的每个重大步骤都会引起国内外市场联动反应,形成相互传导效应。外部经济大环境加快恶化,各主要经济体货币超发,与疫情相关的刺激措施逐渐退出,“财政悬崖”近在眼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减速风险。总之,外部环境转坏,内部改革攻坚的“时间窗口”狭窄,保增长保稳定保改革挑战重重。三是中美关系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是来自美国的遏制与围堵的压力。美国从中东、南亚抽身,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将对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目前看美国的“转身”并不8/14顺利,加上其国内积弊复杂难解,处于“战略透支”后的“战略过载”状态,拜登政府需要同时处理包括疫情、阿富汗、经济、两党关系、南部边境非法移民激增等多重麻烦甚至危机,其支持率一路下滑,必然对2022年的中期选举造成影响。种种预测显示,共和党将重夺国会众参两院的多数党地位。这种状态固然延迟了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审议进程,但中长期看美方会更多迁怒于中国,其对华政策可能朝更强硬的方向调整。今后的中美关系,暗礁密布、荆棘丛生,要想实现稳定可控可预期困难重重,两国在经济和非传统领域的合作也会因传统领域内竞争性和对抗性的加强而难以顺利开展。四是周边安全环境进入新的风险集中多发时期。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始终是亚洲,而亚洲又是“后疫情世界”各种变化所产生的冲击力集中交汇之地。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大国竞争重心转向亚洲,我国周边地区将有更多力量关注和投入,各种既有和新增热点问题交错发展,形势变得更加复杂。热点问题相当突出。阿富汗变局之下,长期盘踞在那里的“三股势力”如何调整彼此关系,塔利班能否稳局并把国家引上善治轨道,有待观察。拜登政府无心与朝鲜开展高层对话,放手让技术官僚处理,韩国政治进入着眼“后文在寅时代”的调整期,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有可能形成新的刺激。朝鲜半岛核问题在美国无暇兼顾的情况下如何演变,值得关注。缅甸政局激变后,美西方保持高压制裁态势,当地局势要想重返稳9/14定与和解的大方向还需缅甸各方和地区国家付出更多努力。围绕乌克兰的大国角力趋于激烈,美俄欧等方的战略回旋余地均明显压缩,战略忍耐度也在大幅下降,发生大规模地缘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中亚国家权力交替的遗留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叠加民生和反恐难题,我国西部近邻地区正在生成新的动荡和干涉漩涡。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第四篇】前言:2020年,我们与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刻,很多人和笔者一样,多年来生活在大城市的喧嚣中,这次被迫从忙碌的状态中抽离,突然有时间能享受多年未曾享受过的宁静与平和,甚至能够进行一些细致的思考,而不是那种已经习惯了的眼花缭乱、见招拆招的状态。在这中间,作为教育从业者,笔者相信同道们都会很关心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奇景,那就是超过一亿的学生同时在线上课。笔者认为,也许要过很多年,我们才能真正客观地回顾2020年的这一场景对于未来的意义。业界曾经把2014年定义为“在线教育元年”,之后伴随着一轮轮神话般的“高歌猛进”,在线教育的发展不断快进,但这一切,在2019年似乎遇到了阻碍,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不再“神话”,在线教育出现了停滞。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却给“在线教育”这个词又打了一针鸡血。2020年2月10日早上8点,以武汉、浙江、河南、南京10/14等省市为首的“停课不停学”开始了。业界估计,超1亿中小学生开启了网课!这背后还有至少1亿的家长和上百万的教师们,当然,还有数百家教育信息化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投入到了紧急战斗状态。笔者认为,2020年有可能會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在线教育元年”。●当前“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不管
本文标题: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75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