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范例3篇
1/14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范例3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古诗涵盖面宽,意韵深远,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唱响“读”的主旋律,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读中悟美,在读中悟情。教学目标1、学习“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能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课前准备2/14教师准备: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相关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内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揭示诗题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2、指名背诵《赠汪伦》、《别董大》。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铺陈一种调子,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初步感知古人送别的深情。3、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争相歌咏的题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堪称送别诗中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4、板书诗题,学习“孟、浩、陵”三个生字,了解诗题中有关“送”的内容:谁送谁?在哪里送?朋友要到哪里?设计意图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教师应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此环节紧扣题目,随文识字,从诗题入手,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讲述的故事。3/14二、互动交流,分享信息1、课件展示黄鹤楼名楼风采,认识这座江南名楼。2、出示地图,了解“黄鹤楼”与“扬州”的地理位置,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李白与孟浩然的资料。设计意图古诗的创作年代距学生较远,长江简图板画不但助于学生明确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诗中“西辞”等意思。互动交流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为深悟诗情奠定基础。三、初知诗意,质疑梳疑1、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指名朗读全诗,正音。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借助注释等方式了解诗的大意。集体交流:⑴、指名概述诗的大意。⑵、引导学生质疑。⑶、结合板画弄懂“西辞”意思。设计意图疑者,觉悟之机也。质疑环节有助于提炼研度专题,体现课标提倡的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四、赏析俪句,入境悟情赏析“烟花三月”1、引导学生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画面,并用一、4/14两句话说一说。2、共议“烟”的丰富内涵。(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使人产生无限遐想。)3、出示多媒体课件,配乐欣赏烟花三月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春景。设计意图介入音乐元素,播放扬州春景视频,欣赏“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形真”到“意远”。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会背诵这首诗。3、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重点难点:1、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仔细体会,通过反复的、个性化的朗读,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5/14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收集有关送别的诗。2、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古诗导入课前,我们一块欣赏了几位同学精彩的古诗背诵,今天这节课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1、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谁能美美的朗读一下这首古诗?(1)指读(2)正音(3)齐读。2、质疑,揭题:你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吗?相信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课文,你不仅会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还会从学文中了解到这首古诗背后隐藏的一段动人的故事。3、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齐读课题。(两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学生读书。(1)自由的,大声的把课文读两遍。(2)放慢速度读书,难度的句子要来回多读几遍。练习把6/14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读书用心记,思考有凭借。2、学生读书,师巡视,纠正错误坐姿和读姿。3、检查词语的朗读。(刚才老师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同学们读书特别的投入,那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课件出示下列词语:烟雾迷蒙依依惜别誉满天下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脍炙人口(1)指读(2)正音(3)齐读4、指读课文。(简单评读后,对个别长句子,师做适当的范读。)5、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不能用简洁、概括的话说一说?(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2)同桌之间先交流交流。(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在暮春三月,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送行的故事。)老师适时板书:李白孟浩然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课文我们读了三四遍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又什么不同?那课文读过了,这首古诗的意思你现在知道了吗?(稍一停7/14顿)其实,文包诗的特点就是诗的意思就隐藏在课文中。1、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前四个小节,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作为这首古诗的意思。(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边浏览课文边用笔划一划有关的句子,然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小组合作学习:下面请四五个人自发地组成一个小组,联系刚才找到的句子,用连贯的话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意思。(老师巡视并俯下身子参与其中)(3)班级汇报交流。现在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那请同学们再来齐读这首古诗,一定会读出新的感悟!(4)再读古诗,进一步感悟。师问:从这一次的朗读中,你悟到了什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有很深的情谊,他们不舍得分离)师紧接着再问: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如果用上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你认为那个词最恰当?(师板书:依依惜别)四、学习课文一、二小节,初感离别情下面让我们追溯到李白送别孟浩然时的暮春三月,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课件出示: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1、学生读文后,师问:你读懂了什么?(指生生答)还读懂8/14了什么?(指生回答。如果学生遇到障碍,可让学生看着课件再读一读课文;也可以指学生有感情地读;教师也可范读。)(1)引导学生体会长江边美丽的景色。(2)理解“饯行”,体会诗人间的深厚情感。如此美丽的景色,他们有心去欣赏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课件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2、学生读文后,师问: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反复研读,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悟离别情)3、有感情的齐读第二小节,体会李、孟的惜别之情。4、教师小结:这真是(课件出示)“眼前美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底藏”。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风景如画的三月,本是朋友共赏美景,共叙友情的时候,可李白和孟浩然就要分别了,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朋友远行后,李白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体会他们之间的浓浓深情吧!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背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9/142、通过上节课的初学,你们知道这里是谁为谁送别的吗?(是的,我们知道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他俩的心情特别难受,伤感,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那就让我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的1、2自然段,再次用心去感受那份藏在心底的深情。二、朗读感悟过渡: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1、自读第3自然段,画出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点击课件,出示李白的话)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李白说的话,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从李白说的话中体会到了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体会到了那份依依惜别之情。)3、从哪些词看出李白很敬仰孟浩然?(“您”、“夫子”、“兄长”)指名学生读李白的话,读出那份敬仰之情。4、从哪里又体会到了依依惜别之情?(“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满饮此杯吧”)不知何日才能见面,未曾分手,已经盼着再次的相见。从这里,足见他对孟浩然的难舍难分。请大家把李白的话再读一读,用心去感受这份难舍之情。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10/14白。他是怎样宽慰的?5、根据回答(出示句子):“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⑴“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⑶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⑷指导朗读6、感悟朗读。你们来做一回李白,老师做一回孟浩然,我们一起合作一下,再现一下那个话别的场面。过渡:多么感人的话别呀!(板书:话别)不忍别,终需别。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李白看着友人的离去又是怎么样表现的?7、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用“——”画出李白的表现。8、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李白的感染,又有些什么表现呢?)9、齐读第4自然段,要读出那种依依不舍和留恋的语气。过渡: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目送友人登船远去,触11/14景深清,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送孟浩然之广陵》10、请大家自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与文中诗意相符的语句连接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11、学生交流并齐诵这首诗。三、积累拓展1将课前布置搜集的送别诗拿出来大家交流.2把写有送别诗的书签送给好友。四、小结并布置作业: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回去请同学们摘录感受最深的句子。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3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课前准备1、学生:⑴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12/14⑵读熟课文。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一、揭题、解题(2分钟。)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⑴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⑵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⑶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4、理解诗意:(15分钟。)⑴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13/14⑵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⑶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5、体会诗境:(6分钟。)⑴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⑵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⑶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
本文标题: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范例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81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