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上册通用3篇
1/15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上册通用3篇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上册1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情感: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行为: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愿望。教育过程: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2/151.思考:同学们,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如果有人不守纪律会怎样呢?2.小结: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有人不守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一)出示图一。1.小组交流:(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2.小结: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1)停止一切活动。(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过渡语: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二)出示图二。1.小组交流:3/15(1)上课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窗外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看,这是为什么呢?(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2.小结: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当自己想玩时,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过渡语:课上除了要专心听讲外,还应该怎样做呢?(三)出示图三。1.讨论:(1)为什么想发言时要先举手?(2)如果自己举手老师没让发言,让其他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2.小结: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让其他同学发言就认真听。随便说话,发言乱抢,谁也听不清,会影响自己和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同学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讨论问题,大家才能学习好。过渡语:现在咱们知道应该怎样上课了,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来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怎么样,怎样帮助他们?4/15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一)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1)1.小组交流:现在是什么时候?这个男同学做得对吗?为什么?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2.小结:听到上课的铃声,应该马上停止一切活动,有秩序地进教室,课间没玩儿够,还继续玩儿,会耽误准备上课用具,上课时心情不能平静下来,也上不好课。如果迟到了,还会影响老师讲课,同学听课。(二)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2)1.讨论:这位男同学做得对吗?想想应该怎样帮助他?2.小结:上课是学习时间,不好好学习,在下面玩东西,做小动作,会耽误自己学习,甚至影响别人学习,所以要想办法,克服困难,管住自己,专心听讲。过渡语: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猜猜看,这些同学会改吗?(三)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3)1.全班交流:说说他们的进步表现在哪儿?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2.小结: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些同学都改正了缺点,做到了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再起立发言。不在课堂上随便说话,玩东西,搞小动作。由于他们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受到了老师、同学的表扬、喜欢,他们的学习也有了进步,这多好啊!5/15四、做一做(使学生巩固课堂常规的基本要求并进行具体训练和指导。)1.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里做。2.请同学们到前边做。现场采访: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做不到的同学你会怎样帮他?(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五、儿歌总结1.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2.小结:同学们,遵守课堂纪律很重要,只有,大家才能学习好。希望你们都按照课堂要求去做,人人争做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上册2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要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扔回原处。2.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3.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情感:体会到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处多,愿意培养这6/15种好习惯。行为:把东西摆扔在合适的地方,用完及时扔回原处。课时:2教育过程:一、插图导入1.电脑演示图片:内容:栏目一“想一想”中的图。2.教师提问:想一想,像李芳这样乱扔东西会怎样?3.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即板书:找不到东西耽误时间耽误事着急……4.过渡语: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二、学文明理1、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故事。(图片的内容为课文中的插图,录音故事内容同课文内容的1、2自然段。)2、教师提问: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此时学生通过听故事,可能会对乱扔东西的结果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继续板书,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乱扔东西的坏处。)3、教师小结:乱扔东西就会找不到东西、还会耽误时间、耽误事情、心7/15里着急,还可能会养成做事没有条理的坏习惯,害处可多了。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给李芳出出主意,告诉她怎样做就能避免这些麻烦?5、学生小组讨论后给李芳出主意。板书:东西不乱扔6、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学听了一定会感谢你们。李芳的老师也是这样劝告她的。7、听录音:内容:课文中李芳老师的话。8、过渡语:后来在妈妈的督促下,李芳逐渐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毛病,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李芳后来是怎么做的。9.提问:看图说一说,李芳是怎样改掉缺点的,把东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处。板书: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三、联系实际具体导行1.过渡语:通过看小芳的事例我们知道了东西不能乱扔,那么,东西应该扔在什么地方呢?扔在什么地方合适呢?让我们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8/152.电脑演示小明的家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一(教材P50图)。3.教师提问:这些东西摆扔的地方合适吗?你在家里把它们摆扔在哪里,为什么?4.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在老师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上帮小明收拾家。5.学生独立操作后,在教师机上边演示边汇报,同学之间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相互争论,教师评判的原则是东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碍整洁即可。6.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二和插图三。7.教师提问:这些东西用过后应该怎么办?平时你把它们扔在什么地方?8.教师请学生自主选择讨论的内容。9.学生汇报后教师给予引导,对正确的进行肯定,不正确的启发同学自己修正。四、全课总结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条理的道理,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养成学习、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板书: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我们一起用一首儿歌来总结一下这节课。9/152.学生阅读儿歌3.师:今天这节课后我们开展一项活动。4.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板书设计:东西不乱扔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上册3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也有冲突,找到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冲突的办法;明白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知道坚持集体主义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教学过程10/15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下列情景)情景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式、颜色我实在不喜欢。情景二:我想带手机上学,可学校不允许。情景三:学校田径队吸纳我为新队员,可是田径队员每天都要早起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想一想: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冲突吗?你是怎样做的?提示: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回答即可。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可是,正如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一样,有些时候我们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会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单音与和声”这节课的学习来找出解决办法。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与分歧(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活动一:材料分析周日,七年级(1)班同学组织游山,同学们都很开心,都按规定的时间早早地集合在学校门口,到了景点,老师说可以11/15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必须准时在规定地点集合,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再多逛逛,可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最后决定坚持原计划,一个小时后集合。可是小玲、小丽、小文都想多逛逛,小玲说:“我们就多逛一会儿吧,反正同学们不会丢下我们自己走的。”于是三人没有准时归队。一个小时过后其他同学都到了约定的地点,只差小玲、小丽、小文三个人,同学们等不到她们,怕发生什么意外,就焦急地分头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她们,同学们都怪她们没有集体意识,可她们也很委屈:好不容易来一次,我们不过是想多逛一会儿……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集体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例如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中所举的小例子。12/15(二)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活动二: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思考:(1)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集体带来什么影响?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2)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提示: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提示: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活动三:辩论赛正方:死守规则最重要,无视规则是胡闹。反方:修改规则最重要,大家满意才是好。(1)学生举手分正反方。(2)辩论时间5分钟。教师讲述: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于集体规则,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组合。目标导学二:让和声更美13/15(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活动四:案例分析(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我们学校每月都有班集体评选活动,而这个月的评选结果下来,七年级某班争当班集体的美好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很多同学很失望,这时有人说:“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班级里的事咱们瞎操什么心呀,有班主任和班干部呢!”问题: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提示:不同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关心集体利益。活动五:材料分析(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图片及问题)河南淅川移民丰碑共有56座,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万移民的名字。一行行,一列列,不是简简单单的名字而已,背后是万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为了南水北调,从2009年到2011年,他们拜别祖先,带上一缸家乡水、一捧家乡土,挥别丹江奔赴省内的一个个新地方开始生活。(1)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提示:淅川人民把集体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2)个人利益总是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吗?提示:个人
本文标题: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上册通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81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