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在“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1/26在“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的讲话在2023年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东风浩荡,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这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时节,很高兴与纺织行业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相聚一起,共谋良策,共话发展。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为我们行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启动《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研究编制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树立信心,尽快走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影响,实现更好发展,是中国纺织人的责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定位勇开新局,是中国纺织人的使命。一、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容易、极不平凡。外部环境风高浪急,新冠疫情跌宕反复,行业经历严峻考验,发展承受巨大压力。2022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减少X%,实现利润超过X亿元,同比减少X%,营业收入利润率为X%,低于上年同期X个百分点。逆境之下,中国纺织工业坚持稳中有进,迎难而上,整体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全行业X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X亿元,纤维加工总量、出口规模稳居世界首位。行业制造基础稳固,规模优势与体系优势明显,是保障全球纺织产业链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力量。(一)纺织行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行业在稳定经济发展、平衡国际收支、创造就业空间、促进民生改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行业是稳定外贸外汇的重要力量202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再创新高,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纺织品X亿美元,同比增长%;出口服装亿美元,同比增长%。产品价格提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纺织面料、纱线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对东南亚、南亚、美洲等服装业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出口的稳步增长成为重要增长点。出口市场更加多元,贸易结构更趋合理。2022年我国对东盟出口纺织品服装582亿美元,同比增长%,东盟首次成为行业第一大出口市场。东盟市场对行业的出口增长贡献率高达50%以上,带动RCEP出口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以上。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成为重要动能。SHEIN2022年在巴西的营收占当地时尚电商50%的份额;Lazada联手菜鸟推出服饰产业带出海专线,提升行业跨境电商的效率。2.行业是保障民生消费的重要力量2022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3/26额达13003亿元;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行业高品质、多元化的供给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适配性不断提升,国货消费、绿色消费兴起,新产品、新品牌涌现。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着业态创新、场景创新。2022年全国直播电商累计场次、观看人次、商品数量、活跃主播人数均比2021年成倍增长,服饰品类稳居抖音等平台的第一梯队。多元生态和较低的进入门槛赋予行业巨大的就业容纳能力和创新创业空间,稳定带动全社会2000多万人口的就业。行业在稳就业保民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3.行业是增强发展韧性的重要力量行业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为方向,推进强基工程,夯实制造能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高性能纤维材料、生物基纤维等持续发展。以轻量化和新能源为重点,碳纤维+产业的生态不断完善。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的应用更加深入,元宇宙、虚拟人在行业开始探索。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龙头企业集约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和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中,分别有6家、2家涉纺企业入选。资本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东方盛虹项目成为2022年国内企业在瑞交所发行GDR融资规模第一大的IPO项目。产业的创新能力与发展韧性稳步提升。4.行业是繁荣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东中西部的产业发展势差,多层次的产业生态,使得纺织行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39个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名单中,包括17个拥有纺织特色优势产业的城市。2022年我国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投资增速分别为%、%、%,主要投向是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xx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2021、2022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2022年新疆出口纺织品服装亿美元,同比增长%。河南已成为全国纺织服装制造大省和中部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承接地。连接三产、衔接城乡,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衔接。(二)行业面临的几个问题截至2月8日,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超过100亿件,比2019年达到100亿件提前了40天,数据折射出当前信心升腾、开局加速的态势。从江浙到中原,从南粤到八皖,纺织行业都是热火朝天、敢闯敢拼景象。要保持好这种局面,实现更好发展,我们需要在坚定信心的同时,直面现实问题,寻找破解答案。1.需求疲软和订单不足的问题联合国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将降至%,成为数十年来增速最低的年份之一,世界经济进入浅衰退区间。经济下行背景下,全球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都受到抑制,失业潮加深了消费市场的悲观情绪。国际劳工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就业仅增长1%,不到2022年水平的一半。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如爱立信、麦肯锡、福特汽车、eBay、Gap、H&M等,均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失业增加将进一步影响消费复苏。国际需求不振5/26是行业要面对的现实。从国内看,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之比为,高于2021年的和2020年的,预示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可能有所扩大。今年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疫情影响使得居民消费受到抑制,投资决策更加务实谨慎。如何激活需求是重要课题。2.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问题地缘政治变化和大国博弈正在通过原料、贸易、金融等渠道对全球产业产生深刻影响,成为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美国坚持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秩序与稳定,对我国纺织产业健康发展形成现实威胁。2022年我国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亿美元,同比下降%;对欧盟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对日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美国时尚产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报告显示,80%的美国品牌商计划在未来两年继续减少从我国采购。从融资、并购到创新、合作,都在受到干扰与阻碍。3.企业成本压力的问题疫情中,受需求不足、成本攀升、流通不畅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普遍承压,不少企业并未恢复,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艰难考验。从原料成本看,2022年以来,原油、棉花等原料价格波动,持续增加企业成本和管理压力,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从用工成本看,在快速复苏的情势下,招工难的情况更加突出,广州一些制衣厂月薪超万元仍招不到工人。从融资成本看,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改观,中小微企业发展压力较大。行业恢复发展,需要疏通堵点,优化要素供给体系,帮助企业化解难题。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行业的着力点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出人类现代化的新图景,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纺织行业要在这一伟大实践和系统工程中明确定位,找到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一)激活人力优势,融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特征影响着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和推进方式。中国14亿多人口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这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保障如此人口规模的现代化进程,从纤维消费看,完全依靠外部供给是不现实的,纺织产业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体量规模和供给体系。不能走去工业化的道路,不能无序的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的根植性,适应中国人口的变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1.要将人口转化为市场优势14亿多人口,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意味着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据汇丰银行测算,2022年中国约占全球高端消费品市场25%的份额。在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中,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潜7/26力正在强化。市场的规模和范围决定分工广度和深度,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构筑着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纵深和战略基点。行业要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要增强产品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适应性。据预测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占全国GDP的比率将提高至%-%。开发适老化产品、创新消费场景是重要方向。要平衡需求扩张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性。巨大的人口规模决定了消费需求要更加成熟理性,决定了不能粗放式的供给,行业要坚定不移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形成持续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要关注消费能力与消费潜力之间的关联性。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就业是收入的基本途径。纺织行业是稳就业的重要力量,要形成更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产业需要创造更大的就业容量。2.要将人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2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亿,总和生育率跌破,出生人口不足千万,人口总量61年来首次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同比减少666万人,较10年前减少6500多万人。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经济社会形成现实影响,如何应对人口结构性变化,将人力资源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是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是化解结构性错配的问题。很多新生代劳动力就业上有喜新厌旧的倾向,存在慢就业、短工化、偏好技术要求简单的就业形态的现象。2023年1月,中国城镇青年失业率(16-24岁)高达%,超过整体失业率的3倍。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招工压力一直很大。近期美国发生的案例是一个警醒,拜登政府10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由于用工荒面临搁置,即便建筑工人平均时薪达36美元,依然没人去做。对此我们要提前加以防范,产业要稳首先要有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二是化解能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与发展需求相比,我国人才资源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口的26%,而日、德等制造强国高达70%~80%。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对于创新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需求更加紧迫。德勤预计到2050年全球有望新增超过3亿个绿领工作;生成式AI等技术的发展对于人才技能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强才能行业强,行业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学科建设的引领性及时反映行业的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劳动力潜力释放。(二)促进区域协调,融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弥合城乡区域间的差距,让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路径。作为重要的创富产业,纺织行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具有易切入、潜力大的属性,是促进区域发展、解决地方就业、实现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纺织行业分布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和最不发达的地区,是区域间的重要产业联系。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纺织产业布局需要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消费能力、国际化水平最高的9/26区域,行业要发挥引领力。2022年,7个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的省市中,东部占5席。从产业的规模和质量看,东部也是纺织产业重心所在。行业优秀的品牌、先进的生产力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截至202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试点产业集群中,东部沿海五省集群数量占全行业的70%。以城市群经济为载体,以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东部地区正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纺织行业在其中大有可为。一方面,通过导入时尚、品牌、设计等优质资源,纺织行业能够提升城市的能级和魅力,推动中心城市加快成为国际化消费中心、创新中心、时尚中心。比如,深圳正在打造全球知名的现代时尚产业高地、厦门以体育时尚为重点也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另一方面,在城市更新和功能定位的改变中,一些优质的制造资源开始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区域的迁移,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推手。比如,清远承接广州的产业转移,海宁许村承接杭州的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行业要发挥支撑力。弥合东中西间的区域差距,对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东部地区的经验看,作为工业化的母亲行业,纺
本文标题:在“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15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