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奴隶社会青铜艺术时间范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学习目的:1、工艺:了解青铜器的制造流程和工艺手段。进而认识对技术与青铜器外在形式的关系。2、美术: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及其代表的文化含义。掌握青铜文化时期的不同阶段的美学风格。3、从设计(技术、艺术、文化的综合)的角度,综合思考青铜器的时代文化特征和美学特征。4、联系设计实践,本次课程的内容如何在设计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重点把握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及美学风格。体会造物中的设计意识。结构性装饰精神氛围的营造一、青铜器1、青铜与红铜的区别2、进步之处(优点)3、制作方法:泥范法、蜡模法、分铸4、造型种类:烹饪器、食器、酒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烹饪器鼎鬲甗大克鼎司母戊大方鼎司母辛鼎鬲鬲甗——蒸锅妇好三联甗食器簋豆簠盨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豆——调料盒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盨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bronzevessel〗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礼器或食具。由圈足簋发展而来,用途相同。《说文解字》皿部:“盨,槓盨,负载器也。”盨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盨一般成偶数组合,盨酒器组合五爵:爵斝角觚觯爵、斝角妇好觚黄金分割,比例之美觯古代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自身铭文称为“鍴”(如王义楚鍴)而不叫觯。盛酒器壶卣罍觥盉尊彝莲鹤方壶河南新郑出土设计意匠:以龙为耳,以兽为足。壶口莲瓣张开,立鹤展翅欲飞。提梁卣卣有提梁,壶无。卣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觥兕觥(sìgōng)——古代盛洒或饮酒器。《诗经》屡见其名,如《诗经·卷耳》:“我姑酌彼兕觥。”椭圆形腹式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有盖,盖作成带角的兽头形。有的觥内附有酌酒用的斗。青铜兕觥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盉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调酒。基本造型为圆腹,带盖,前有流,后有鋬,下设三足或四足。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尊牛尊方彝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方彝的盖与器身往往铸有4条或8条凸起的扉棱,全器满饰云雷纹地,上凸雕出兽面、动物等纹样,给人以庄重华丽的感觉。方彝水器鉴盘匜盂鉴吴王夫差鉴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鉴是盛水器。此器形如大缸,平底。器腹两侧有虎头状兽耳,两耳间的口沿旁有小虎攀缘器口,作探水状。通体饰繁密的交龙纹三周。器内壁有铭文两行十三字,记吴王夫差用青铜作此鉴,为吴王夫差宫廷中御用之物。吴王夫差鉴战国时期的青铜鉴缶,中央是盛酒的容器,缶的外壁和酒器之间放冰,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出土(存湖北省博物馆)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盘盛水器。商周时期宴飨用之,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商早期即出现,至战国以后演变为洗,仍在使用。著名重器有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春秋晚期的三轮盘,盘下带三个能自由转动的轮子,前有双兽驾轮回首,构思奇巧。饕餮纹其名源于“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吕氏春秋·先识览》)青铜器纹样1、几何纹样云雷纹环带纹涡纹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2、动物纹饕餮龙凤蟠螭
本文标题:夏商周工艺美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2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