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一、前言二、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三、已发布试用标准简介CELTS-1:系统架构与参考模型规范CELTS-2:术语规范CELTS-3: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CELTS-9:内容包装规范CELTS-10:练习/测试互操作规范CELTS-11:学习者模型规范CELTS-13:学生身份标识规范CELTS-14:学力定义规范CELTS-17: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规范CELTS-20:计算机教学管理规范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一、前言现代远程教育以计算机网络以及卫星数字通讯技术为支撑,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时深刻认识到,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对于网络远程教育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虽然目前的网络技术已为教育资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与共享(例如通过HTTP和HTML)、学习活动的合作(例如通过各种通信工具)提供了基本技术条件,但是允许教学资源在课程知识和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交换的标准却没有很好地认定,因此妨碍了教学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有鉴于此,国际上已有不少国家和组织致力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在美国,有航空工业计算机辅助训练委员会(AICC)最早提出的计算机管理教学标准;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可共享课程对象参照模型(SCORM);还有IMS全球学习联合公司提出的学习系统技术规范。在欧洲,有ARIADNE(欧洲远程教育多媒体制作与销售网联盟),PROMETEUS(促进欧洲社会教育和培训中使用多媒体工程),CEN/ISS(欧洲标准委员化/信息社会标准化系统)等组织进行多媒体和远程教学技术标准的研究、国际合作及本土化工作。目前在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IEEELTCS)的主持下,若干个工作小组正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将形成IEEE1484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9年成立了一个JTC1/SC36委员会,专门从事学习、教育、培训技术标准的征集、修订和批准工作,目前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乌克兰等国提交了标准议案。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技术国际标准的采用,组织力量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本土化工作,其中法国、德国、西班牙已完成了部分IEEELTSC标准的本土化工作,荷兰、希腊、意大利等国家即将推出他们的教育技术标准草案。美国IMS公司从1999年开始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推广IEEELTCS的标准并收集各地的反馈结果以丰富和完善标准。我国的远程教育技术已经开始进入以网络为基础的新阶段。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已经批准45所重点高校开办网络远程教育;在基础教育方面,近年来各地自发地涌现出一大批中小学教育网校;在成人教育方面,各地原有的远程教育系统正在向网络转移,形成多种媒体共存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关于网络远程教育的技术标准,各网络教育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不但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将无法与国际网上教育体系相沟通,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网上教育进入我国将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创建教育服务层面的中国标准,充分反映我国教育文化的特征。教育部对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工作极为重视。2000年11月,组织国内8所重点高校的有关专家开展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并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CELTSC(Chinesee-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izationCommittee)。该委员会同时也是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业分委员会以及国际标准组织ISOJTC1/SC36和IEEELTCS的团体会员。该委员会以研究、制订、推广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为使命。委员会的专家们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并且产生了11项规范,现予发布作为部颁试用标准。这套标准不仅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开发的基本技术规范,也可作为在网络条件下开发其他各种教学应用系统的参考规范。本文件仅提供这些试用标准的简介,各试用标准的详细文本可以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网站()及其镜象网站(:8080)获得,也可通过中国教科网主页()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窗口进入。标准研制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经历试用、修订、再试用、再修订的多次循环,各用户在使用本规范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适当扩展和修改,并希望将你们的意见及时报送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以便在下次修订标准时能够适当地反映你们的要求和利益。二、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以国际国内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发展与大竞争为背景,以促进和保护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系统互操作性、保障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目前包含27项子标准,分为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五大类。此外,还设立了4个跟踪研究项目。标准研制是持久性的任务,国外标准开发周期通常为5年以上。考虑到我国对于本标准的迫切需要,本委员会采取整体规划,分层推进的策略,按各子标准的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确定不同的进度,计划在3年内基本完成这套标准体系。如下表所示,在每一子标准项目的第三列中给出可供参考的国外/国际同类标准研究成果(若有的话),最后一列是标准研究任务的优先级,带***的为急需任务,带**的为次急任务,带*的为缓后任务。标准分类子标准(编号)可参考的标准研究成果任务优先级总标准系统架构与参照模型(CELTS-1)IEEE1484.1***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准数据元数据体系架构术语标准总标准标准信息中心跟踪研究项目本地化术语(CELTS-2)IEEE1484.3***标准本地化规范(CELTS-25)IEEE1484.9**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对象元数据(CELTS-3)IEEE1484.12***语义与互换绑定(CELTS-4)IEEE1484.14***数据互换协议(CELTS-5)IEEE1484.15***HTTP绑定(CELTS-6)IEEE1484.16***课件互换(CELTS-7)IEEE1484.10***课程编列(CELTS-8)IEEE1484.6**内容包装(CELTS-9)IEEE1484.17***练习/测试互操作(CELTS-10)IMSQT***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31)高教司教育资源库建设技术规范***学习者相关标准学习者模型(CELTS-11)IEEE1484.2***任务模型(CELTS-12)IEEE1484.4**学生身份标识(CELTS-13)IEEE1484.13**学力定义(CELTS-14)IEEE1484.20**终身学习质量描述(CELTS-15)IEEE1484.19*协作学习(CELTS-16)ISOALIC**教学环境相关标准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CELTS-17)IEEE1484.18**工具/代理通信(CELTS-18)IEEE1484.7*企业接口(CELTS-19)IEEE1484.8*教学管理(CELTS-20)IEEE1484.11***用户界面(CELTS-21)IEEE1484.5**教育管理信息系统(CELTS-30)*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课程资源评价(CELTS-22)ASTD-ELCS**教学环境评价(CELTS-23)Q0S*教育服务质量管理(CELTS-24)ISO9000*跟踪研究课题虚拟实验(CELTS-26)*自适应学习(CELTS-27)NIST-ATP/ALSFP*标准上层本体(CELTS-28)IEEESUO*内容分级(CELTS-29)W3C-PICS,RSACi/ICRA*标准化开发支撑系统标委会工作网站***[注1]NIST-ATP/ALSFP: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高科技计划中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重点项目(AdaptiveLearningSystemFocusedProgram)标准项目的形式化描述称之为规范,作为标准草案的规范经论证后可作为试用标准,试用标准经过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后将成为国家标准。每一子标准研究产生的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少数项目例外):(1)规范正文:以简洁的语言对相应的标准做形式化描述,包括标准的目的、作用范畴、术语定义、系统要素和相互关系、元数据定义、数据交换格式等。(2)实践指南,包含对规范要点的详细解释,并提供如何应用标准的实践范例。(3)测试规范:描述对用户开发的标准化产品进行测试验证的程序和方法。由于规范正文是以形式化语言描述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缺乏通俗性,因此建议在阅读规范正文时多加参考相应的实践指南,因为实践指南中包含大量针对标准要点的语义解释和相关应用范例。以下部分介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中已发布的规范。三、已发布试用标准简介CELTS-1:系统架构与参考模型规范(一)本规范的目的一般而言,开发系统体系架构的意义在于发现高层的框架以便理解某类系统、其子系统和与相关系统的交互作用。在远程网络教育领域,虽然可能有多种体系架构存在,这里提出的体系架构也不是设计单个系统的蓝图,但它是用于设计一般系统的框架,还可分析与比较这些系统。通过在一般化层次下揭示不同系统的共享构件,该体系架构有助于构件和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这些构件与子系统是可复用的、便宜的、可修改的,并可确定关键的互操作性接口和服务。本标准有助于形成一般的网络教育技术系统的指导方针。本规范为以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教育和训练系统指定了一个高级别的体系架构,它描述了高层系统的设计和这些系统的构件。本规范涵盖了很宽泛的系统范围,有我们熟知的网络教育技术、教育和训练技术、计算机化训练、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授导和元数据等。该规范具有内容无关性、文化无关性和平台无关性。本规范还带有以下目的:(1)提供了用于理解现存和未来系统的框架。(2)通过识别关键的系统接口来提高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3)整合那些至少在5-10年内仍适应于新技术和网络教育技术系统的技术水平。(二)本规范的范围本规范所用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是从IEEELTSC提出的学习技术系统参考模型(将成为IEEE1484.1标准)移植而来的。该模型的开发包括六个步骤:第一步:从所有的利益关系者(具有共同利益的一群或一类人、组织、实体)那里搜集对系统的要求。第二步:从现有的系统、产品和服务中搜集所有的特征、可能和约束。第三步:产生主题范围内的抽象(概念上的理解)。例如:某个系统由三个抽象层组成(1)获得原始信息产生低层抽象;(2)获得低层系统产生中层抽象;(3)获得中层系统产生高层抽象。第四步:产生更高层次的抽象直至系统构件数量很少(如3~7个构件)。抽象层的数目与要求系统简化构件所需采取的步骤数目相等。从这一点来看,系统可假想成是一个系统体系架构的候选者。第五步:单独针对系统的标准从系统的最高抽象层(最一般的概念)向下重新实现系统,在下一个低的层次重新生成系统的功能、接口和兼容性。例如:获得高层抽象然后重新实现中层抽象。精确地说,中层抽象和一般化是高层,高层通过约束加以实现是中层。从CELTS的观点来看,抽象和实现是相反的操作。第六步:在第五步的基础上,继续实现下面更低层次的功能。在候选的体系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3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