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
Q/320903YMH002.2—20093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淡水鱼养殖的环境条件、亲鱼和苗种质量要求、繁殖技术、饲养技术、越冬保种技术、饲料要求和鱼病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淡水鱼的养殖。2规划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1006-1992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SC/T1008-1994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SC/T1025-2004淡水鱼配合饲料营养标准SC/T1044.3-2001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鱼苗、鱼种3环境条件3.1场地的选择3.1.1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3.1.2池塘通风向阳,网箱设置在背风向阳,水体微流,水深4m以上的水体中。3.2水质3.2.1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3.2.2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3.2.3池水透明度30cm左右。3.3鱼池要求鱼池要求符合表1的规定。表1鱼池要求鱼池类别面积/㎡水深/m底质要求淤泥厚度/cm清池清毒产卵池650~15001~1.5池底平坦,壤土或沙壤土。≤10鱼入池前15d左右进行;药物清池按SC/T1008的规定执行鱼种池1000~12001~1.5≤20食用鱼饲养池1000~100002~34亲鱼和苗种质量要求4.1来源4.1.1持有国家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生产的苗种经专门培育成亲鱼。4.2生物学特性应符合SC/T1008-1994的规定。Q/320903YMH002.2—200944.3繁殖体重繁殖亲鱼的体重:雌鱼应在0.25kg/尾以上,雄鱼应在0.5kg/尾以上。5繁殖5.1亲鱼的放养5.1.1雌雄鉴别雌、雄腹部臀鳍前方有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成熟个体的生殖孔突出;雄鱼腹部臀鳍前方有肛门、泄殖孔,成熟个体的泄殖孔大而突出,用手轻压鱼体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5.1.2性比雌、雄亲鱼的放养比例为3:1。5.1.3亲鱼消毒亲鱼放养时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食盐2%~4%浸浴5min,或高锰酸钾20mg/L(20℃)浸浴20min~30min或30mg/L聚维酮碘(1%有效碘)浸浴5min。5.1.4放养时间池塘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放养亲鱼。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为4月下旬,北方地区推迟15d~30d。5.1.5放养密度1尾/㎡~2尾/㎡。5.2饲养管理5.2.1巡池观察池水水色和透明度变化,严防缺氧浮头,观察亲鱼活动情况,及时清除病鱼。5.2.2投饲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饼粕、糖麸;日投食率为鱼体重的3%~5%。5.3鱼苗捕捞产卵的适宜水温为25℃~30℃。亲鱼下池后10d~20d即见鱼苗,便开始捞苗;见到池边有集群的鱼苗后,采用三角抄网每天捞取,或用密网每周全池捕捞一次,鱼苗移至鱼种池培育。6鱼苗、鱼种鱼苗、鱼种的质量要求应符合SC/T1044.3-2001的规定。7池塘饲养7.1鱼种培育7.1.1施肥、注水鱼苗、鱼种投放前5d~7d,施绿肥6000kg/ha~7000kg/ha,或粪肥3000kg/ha~4000kg/ha。有机肥须经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使用原则应符合NY/T394的规定。施肥2d~3d后,将鱼种池池水加深至0.5m,食用鱼池则加深至1.5m。7.1.2鱼苗放养当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为适宜投放的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4月中、下旬,华南、华北地区相应提前或推迟20d~30d;投入鱼苗的规格为全长1cm~1.5cm;投入密度每平方米水面75尾~100尾。7.1.3饲养管理鱼苗入池后,每5d划分为一培育阶段。第一阶段喂豆浆,每万尾鱼每天喂0.1kg~0.2kg黄豆;第二阶段起,改喂配合饲料等,每万尾鱼每天喂0.25kg~0.3kg。以后的每个阶段增加投喂量,增加量为上一阶段的20%~25%。培育期间,每5d~7d注水一次,使池水深在最后培育阶段达1m~1.5m。7.2食用鱼饲料7.2.1鱼种(苗)的投放规格、密度Q/320903YMH002.2—20095鱼种(苗)的投放规格、密度见表2。表2鱼种(苗)的投放规格及密度鱼种类别投放规格(全长)/cm主养(搭养草鱼、鲢、鳙、鳊等)密度/(尾/㎡)单养密度/(尾/㎡)越冬鱼种6~100.6~0.7(轮捕)2~3或4(轮捕)夏花鱼种4~50.7~0.8(轮捕)4~5鱼苗1.5~2—6~7.5越冬后的鱼种。7.2.2饲养管理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5%~7%,每天投喂4次~5次;每15d~20d(高温季节10d~15d)注水一次,使池水保持在2m以上。每0.5ha~1.0ha,配备2KW~3KW增氧机一台,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机一次,每次2h~3h,高温季节,每次增加1h~2h。7.2.3起捕按鱼体出池规格要求确定起捕时间,当水温下降至15℃时,所有淡水鱼均需捕完。8网箱饲养8.1网箱规格、设置按SC/T1006-1992规定执行。8.2鱼种放养8.2.1鱼种消毒按5.1.3执行。8.2.2鱼种规格体重宜为20g/尾~50g/尾。8.2.3投放密度按不同规格的鱼种决定投放密度,一般为600尾/㎡~1000尾/㎡。8.3饲养宜投膨化配合饲料。根据水温、溶氧等决定投喂量,投饲率一般为体重的3%~5%,每日投喂3次~5次。9越冬9.1越冬方式鱼池可建在玻璃温房或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室内加温保暖越冬,也可利用热源进行室外流水保温越冬。9.2越冬池结构越冬池结构为砖砌的水泥池,位置应靠近水源,避风向阳,池的形状以圆形或随圆形为好,室内越冬池面积以10㎡~50㎡为宜,池深1.5m;室外越冬池面积100㎡~200㎡,水深1.5m~2.0m;鱼入越冬池前,应清理池底污物,并用30mg/L漂白粉溶液泼洒池壁和池底进行消毒处理。9.3越冬时间秋季室外水温降至18℃前鱼入越冬池,春末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后,鱼方可出越冬池,长江流域一般10月半旬至翌年5月份,约200d;珠江流域一般从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上旬,约150d;北方地区应相应延长越冬时间。9.4越冬鱼的选择越冬鱼应选择体质健壮、体型匀称、无伤无病、体型饱满的个体;越冬亲鱼规格以体重0.2kg/尾~0.5kg/尾为宜,每立方米放亲鱼7kg~8kg,雌雄比例经4~5:1为宜;进行越冬的鱼种全长按3cm~5cm、6cm~10cm两种规格分类,每立方米水体放鱼种7kg~8kg。Q/320903YMH002.2—200969.5越冬期饲养管理9.5.1越冬鱼消毒按5.1.3执行。9.5.2水质调节水温保持在18℃~22℃,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2℃,每天排污一次,每隔3d~5d清洗鱼池一次,使池水保持溶解氧3mg/L以上。9.5.3投饲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0.5%~0.8%。越冬鱼出池前一个月,投饲率可增加到1%,投饲次数为每日2次。10饲料要求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72的规定;配合饲料营养要求符合SC/T1025-2004的规定。11鱼病防治11.1鱼病的预防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鱼苗、鱼种入塘(网)前,严格进行消毒;—鱼苗、鱼种下塘半月后,每立方米使用1g~2g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一次;—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g大蒜头或0.47g大蒜素,连续6d,同时加入适量食盐;—死鱼应及时捞出,埋入土中;—病鱼池(网)中使用过的鱼具要浸洗消毒,消毒方法按本标准5.1.3的规定执行。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11.2常见鱼病及其防治常见鱼病及其防治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常见鱼病及其防治病名发病季节症状防治方法车轮虫病5月~8月鳃组织损坏。0.5mg/L~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斜管虫病12月、3月~5月皮肤和鳃呈苍白色,或体表有浅蓝或灰色薄膜覆盖。0.5mg/L~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2.5%食盐浸浴20min。水霉病常年可见,2月~5月易发生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如絮状,寄生部位充血。避免鱼体受伤,2%~3%食盐浸浴10min,或400mg/L食盐、小苏打(1:1)全池泼洒。链球菌病水温25℃~28℃时易发生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力失衡,眼球外突,角膜浊白,肛门红肿等。0.1mg/L~0.5mg/L三氯异氰尿酸(80%以上有效氯)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2d。细菌性皮肤溃烂病高密度养殖,越冬期间易发生体表充血、鳞片脱落、皮肤溃烂等。疾病早期,改良水质,水温稳定,投喂优质饲料,病鱼会逐渐自愈,或1mg/L~2mg/L漂白粉全池泼洒。注:浸浴后药物残液不得倒入养殖水体。Q/320903YMH002.2—20097渔药的使用和休药期按NY5071的要求执行。
本文标题: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7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