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成都地铁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正式版)
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参编单位及人员名单(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主要参编单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起草人员:阳丁山梁波李冬竹王明霞李儒英姚雪梅主要参编人员:(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宇王尹马骞付笠刘振丰汤徐张定文李强胡兴宇陈后良陈礼周军峰涂一麟耿成帮高承敏曾建谢波蔡冬兴谭成中魏玉龙本标准审核人:陈华银时亚昕周勇义彭宝富蒋岿松凌喜华朱均本标准审批人:张智1目录:1一般规定..........................................................................22车辆基地的功能与规模...................................................33车辆基地的总平面设计...................................................64车辆运用整备设施.........................................................105车辆检修设施.................................................................166综合维修中心.................................................................237物资库.............................................................................258生产办公.........................................................................289后勤服务设施.................................................................3010车辆段资源共享...........................................................3211绿化设计.......................................................................3412库内和库外标志标线...................................................422车辆基地设计应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和必要的生活设施等。在《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地铁车辆基地的建设经验以及运营管理地方规定,提出以下成都地铁车辆基地的设计总体技术要求,以指导成都地铁新线车辆段的设计。本手册适用于成都地铁(含100km/h以上速度市域快线)新建车辆基地,但不包含有轨电车停保基地。1一般规定1.1车辆基地的布局要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利于列车运行组织、减少列车空走距离、增加夜间空窗作业时间、救援抢险及资源共享等条件。1.2车辆基地选址要考虑到整个线网管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大架修车辆基地选址要考虑便于资源共享各条线的合理利用,便于车辆的运送和工程车的转线,并应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车辆基地至终点站的长度大于20km时,宜另外设置停车场。1.3车辆段的位置宜设在交路折返点附近,以便于列车的出发和进段,减少列车的空车走行距离,有利运营。1.4车辆基地内的建筑物布置应适当集中,单体应尽量整合,并结合规划条件,对于有开发价值的地块做好预留。1.5绕城高速以内且沿江河的车辆基地车场线路肩设计高程不应小于1/200洪水频率标准的潮水位、波浪爬高值和安全高之和。绕城高速以外车辆基地路肩3设计高程不应小于1/100洪水频率标准的潮水位、波浪爬高值和安全高之和。1.6车辆较大修程应尽量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修车效率;较小的修程应逐步向状态修和在线修的方向发展,缩短列车的修车时间,提高车辆运用效率,减少备用车数量。1.7车辆基地建设,应近、远期结合。用地范围按系统最大能力预留,房屋建筑按照远期规模建设,机电设备、检修设施、站场线路按照近期规模建设。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大平台宜一次建成,并预留上盖物业的接口条件。2车辆基地的功能与规模2.1车辆基地的功能定位、设计规模、设施设备配置应根据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车辆基地布局规划、线路建设计划、既有车辆基地的能力、既有线网车辆通道条件、车辆基地选址条件、工程运营的条件、资源共享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2.2车辆检修采用预防性计划维修与状态性故障修理相结合的检修制度。预防性计划维修按照车辆大修、架修、定修、三月检、双周检和日检的修程等级执行分级维修模式;状态性故障修理按照车辆随机发生的故障执行临修的检修模式。2.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车辆检修周期仅适用于100km/h以下的车辆,100km/h以上4市域快速线路采用下表中车辆检修周期。车辆检修指标表修程检修周期停修时间大修150×104km35d架修75×104km20d定修15×104km7d三月检3.75×104km2d双周检0.625×104km0.5d列检2d2h2.4车辆基地的设计规模应满足车辆运用、检修任务量的要求,车辆的运用、检修任务量根据列车交路长度、列车全日开行对数、配车数、车辆检修周期、车辆检修时间及车辆技术参数等计算确定。1)大修工作量Lo,Lo=Na/Co;Lo=Ma/Co,Ma=(nd*2l+No*2ld*1.5)*365/104Na—配属列车数(列),Co--大修周期(年或104km);Ma—列车年走行公里(104km);ld—出入段线长度(km);nd—全日行车对数;l—线路长度。2)架修工作量Lh,Lh=Na/Ch-Lo;Lh=Ma/Ch-Lo;Ch–架修周期(年或104km);3)定修工作量Lp,Lp=Na/Cp-Lo-Lh;Lp=Ma/Ch-Lo-Lh;Cp–定修周期(年或104km);4)三月检工作量Lm,Lm=Na/Cp-Lo-Lh-Lp,Lm=Ma/Ch-Lo-Lh-Lp,Cm–三月检周期(年或104km);5)双周检工作量Lw,Lw=Na/Cp-Lo-Lh-Lp-Lm,Lw=Ma/Ch-Lo-Lh-Lp-Lm,Cw–双周检周期(年或104km);52.5配属车辆由运用车、备用车和检修车组成,以列为单位,运用车以行车计算资料为准。1)备用车初近期宜按照运用车的10%计算,远期按运用车5%计算,四舍五入取整。2)检修车宜由配属列车与车辆检修率的乘积,向上取整确定;车辆检修率应按照车辆检修制度计算确定。①大修列车数量No,No=Lo*to/250,No—大修列车数(列),to--大修停修时间(日);250—年工作时间(日)②架修列车数量Nh,Nh=Lh*th/250,Nh—架修列车数(列),to—架修停修时间(日);③定修列车数量Np,Np=Lp*tp/250,Np—定修列车数(列),tp—定修停修时间(日);④三月检列车数量Nm,Nm=Lm*tm/250,Nm—三月检列车数(列),tm—三月检停修时间(日);⑤双周检列车数量Nw,Nw=Lw*tw/250,Nw—双周检列车数(列),tw—双周检停修时间(日);在修列车数量N,N=No+Nh+Np+Nm+Nw,N向上取整3)系统规模下仅计算运用车,不计算备用车;系统规模下的检修车数量按远期规模检修车数量计算。2.6各级修程的规模计算中,时间制及走行公里制不平衡系数的取值,均按地铁设计规范执行。2.7设计规模应以计算规模的小数进位取整确定,对于线路终点可能延伸的线路,设计规模应留有余地。62.8车辆基地用地指标计算时应扣除因车辆基地之外功能增加的面积,并根据大架修的规模及停车能力进行适当调整。3车辆基地的总平面设计3.1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应以车辆运用、检修设施为主体,结合综合维修、物资仓储、综合办公和其他设施、设备的功能要求,适应运营维修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运作班制等不同情况,按有利于组织生产、方便管理、方便生活的原则进行统筹布置,并应充分考虑远期的发展条件。绿化率应符合成都市的相关规定要求。3.2车辆基地有条件与国家(或地方)铁路沟通时,宜设置铁路与车辆基地之间铁路专用线,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物资、大型设备的运输提供铁路运输条件。当无条件与铁路沟通时,车辆基地应提供新车运输及吊装条件。3.3出入段线应设置信号转换区域,出段线和入段线各设一处转换轨,信号转换段长为远期编组一列车长+60m,宜设置在平直段上,长度应和信号专业协调确定。3.4车辆基地的新车卸车线有效长不应小于60m,可与平板车停放线或材料装卸线兼顾使用。3.5材料装卸线设置平交道口,轨顶标高与堆场地面标高一致。3.6车辆基地出入口以及道路设计应满足地铁车辆、大型设备、轨料运输的条件。车辆段内主干道宽7m,局部次要道路宽4m设,沿4m宽的道路应考虑设置7错车点。3.7物资总库的布置应方便汽车运输,并靠近材料堆放场。3.8牵出线有效长度应满足远期列车编组长度+2台内燃机车长度+车挡(或信号机)至停车位置的有效安全距离不小于10m+5m视距的要求。3.9车辆基地内的生产区域、办公区域的布局应合理,以减少人员的行走距离。司机公寓和食堂应合建、派班室和车辆基地调度室应尽量靠近设置在运用库出库端以节省司机出勤时间,提高出车前的作业效率。3.10总平面设计应考虑预留轨道消防车从车辆基地进入正线的条件。3.11车辆基地内轨行区(含试车线)与主要道路之间应用金属围网进行隔离。金属围网高1.8m,建议材质采用内径5mm的冷拔低碳钢丝,进行热镀锌处理,表面浸塑,颜色为绿色。护栏孔径为60mm×200mm;立柱为配套桃形立柱;护栏立桩基础采用独立混凝土基础20cm,金属网与地面缝隙小于3cm,金属网与墙面无缝联接,围网型式如下图所示。83.12车辆基地信号楼控制室、信号机房及信号基地工班设置在道岔区中间段(咽喉道岔)附近,便于信号楼值班员瞭望列车运行情况及信号联锁故障时及时前往人工排列进路。3.13车辆基地室外管线应采用综合管沟内集中布管的方案进行设计,特殊区域室外埋地给水管管材宜采用钢丝网骨架复合PE管。综合管沟按以下要求分开设置:1)消防、给水等压力管和弱电系统管线整合共沟。2)供电和动照专业管线合并设置于电缆沟内。3.14车辆基地内的生产区域、办公区域应设置员工汽车停放场所以及自行车、电瓶车停放棚,并考虑设置电瓶车充电设施。机动车位及非机动车停车棚数量应结合运营要求及车辆基地定员来综合确定。3.15车辆基地围墙内占地面积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规定指标进行计算,计算基数为根据线路系统设计能力对应的停车列位以及远期交路对应的检修列位之和。93.16车辆基地周边围墙按2.8m高实体砖墙设计,为保证出入口美观,在门卫房大门两侧一定范围围墙装修应与门卫房立面协调,当车辆基地和主变电站、公安用房等地铁配套设施共址时,车辆段围墙应包络所有配套设施全部用地。3.17库外带电的轨道线和区域周边设置安全隔离围栏,库内检修平台设置安全隔离围栏。在平交道口设置警告标志。道路设置标志、标线。在车辆基地出入口设置标牌。标牌、标识,要求见第10节。3.18采用无人驾驶技术的线路,车辆基地的总平面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车辆基地应明确功能分区,方便管理。车辆基地应分为全自动驾驶区域(无人区域)及人工驾驶区域(有人区域),列车由全自动运行区域至人工驾驶区域经信号转换轨转换。1)全自动驾驶区域:全自动驾驶区域至少应包括停车列检线、洗车线及出入段线等线群,在这些线群上完成的车辆收发车、日常检查、列车清洗等作业均可列车自动行驶到位,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强的特点。其中洗车线应兼顾人工驾驶模式。2)人工驾驶区域:人工驾驶区域包括大架修线、定临修线、镟轮线、调机停放线、工程车停放
本文标题:成都地铁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正式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8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