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通用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系列3-钢材、钢制半成品的准备和表面处理
通用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系列3:钢材、钢制半成品的准备和表面处理SINGAMAS-TDC-GB-003(A.00)版本号A修改次第00第1页共7页胜狮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总页数7文件编号SINGAMAS-TDC-GB-003保密等级2通用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系列3——钢材、钢制半成品的准备和表面处理(企业内部标准)标准号:SINGAMAS-TDC-QB-003编制:戴凯审核:袁洪伟批准:薛肇恩生效日期:2007年9月4日通用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系列3:钢材、钢制半成品的准备和表面处理SINGAMAS-TDC-GB-003(A.00)第2页共7页版本/修改次第更改页次/章节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A/00/戴凯袁洪伟薛总2007.9.4通用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系列3:钢材、钢制半成品的准备和表面处理SINGAMAS-TDC-GB-003(A.00)第3页共7页第一章总则1.目的:本文件系列结合我司业务流程和所处行业的特点,对适用于我司产品实现过程的各类有效的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并补充了一些标准和技术图纸未覆盖到,但符合行业特点的要求,以确保我司产品实现的各个阶段均能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准则进行管理。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钢材、钢制半成品准备和表面处理阶段的控制和验收,在我司生产流程中主要适用于:开卷、分条、钢板预处理;型材及方管切割和表面处理工序。第二章开卷、分条的通用技术要求1.0开卷的控制和验收:1.1卷钢开卷前应核对卷钢标签上标识的材质、规格是否符合技术定额要求,并随机复查钢卷实物。1.2平板长度、宽度、对角线误差要求:长短边1mm,大小头1mm,对角线2mm。1.3表面预处理工序对钢板表面质量的要求:作业和验收人员应通过目测对开卷并校平过的平板进行检查,并将它们加以分类,以方便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对平板进行处理或退库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1.3.1钢板表面应该平整、无大的波浪或拱度,本缺陷允许通过重新校平满足要求。1.3.2钢板表面应无明显的油污,本缺陷允许通过清洗满足要求。1.3.3钢板表明应无严重的机械损伤痕迹等,如存在以上缺陷应退库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1.3.4原材料锈蚀等级的评定可依据ISO8501-1:1998(或等效的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要求,将钢板的锈蚀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的钢板可直接转入下道工序;而B、C、D级的钢板应先进行手工机械除锈或化学除锈,达到要求后方能转入表面处理工序。日常作业时,不要求对钢板的锈蚀等级进行严格区分,仅需要通过目测,检查钢板表面是否有清晰可见的锈迹来评判钢板能否进入下道工序。部分钢板在除锈后,如果仍保留有少量的蚀点(麻坑),允许现场人员按《QC作业指导书》进行处理。2.0卷钢的分条处理:2.1卷钢分条前应核对卷钢标签上标识的材质、规格是否符合技术定额要求,并随机复查钢通用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系列3:钢材、钢制半成品的准备和表面处理SINGAMAS-TDC-GB-003(A.00)第4页共7页卷实物。2.2分条时需注意调校设备,保证带钢宽度误差不超过(+1,-1.5)mm,刀口边无超过0.3mm高的毛刺。第三章钢制原材料、半成品的下料和验收1.0扁钢的下料控制和验收1.1在采购时,扁钢按原材料加以控制,因此在本工序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满足下道工序的要求。1.2该工序需重点保证长度尺寸及允许偏差满足图纸要求。1.3进入后道工序的扁钢应先进行调校,并满足如后形位公差:平面弯曲不大于2mm/m,旁弯不大于1mm/m,总平面差不大于6mm,总旁弯不大于4mm,切口垂直度小于1mm。1.4表面预处理工序对钢制半成品表面质量的要求:作业和验收人员应通过目测对扁钢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查,并将它们加以分类,以方便采用不同工艺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或退库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1.4.1扁钢表面应无明显的油污,本缺陷允许通过清洗满足要求。1.4.2扁钢表面应无严重的机械损伤痕迹等,如存在以上缺陷应退库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1.4.3扁钢表面的锈蚀等级评定可依据ISO8501-1:1998(或等效的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要求,将其的锈蚀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的扁钢可直接转入下道工序;而B、C、D级的扁钢应先进行手工机械除锈或机械打磨,达到要求后方能转入表面处理工序。日常作业时,不要求对钢材的锈蚀等级进行严格区分,仅需要通过目测,检查其表面是否有清晰可见的锈迹来评判材料能否进入下道工序。部分扁钢在除锈后,如果仍保留有超过10%蚀点(麻坑),需退库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2.0焊接钢管、内角柱、槽钢的下料控制和验收:2.1在采购时,以上几类材料均按半成品的要求进行采购和验收,因此在本工序不硬性要求对零件的截面尺寸和形位公差进行检查,但需按技术图纸标识的长度尺寸和公差进行下料。2.2考虑到储存和运输环节可能导致材料表面质量的下降,要求在进入下道工序前对钢材的表面质量重新加以检验和分类,具体的方法可参照扁钢的分类处理和验收方法。通用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系列3:钢材、钢制半成品的准备和表面处理SINGAMAS-TDC-GB-003(A.00)第5页共7页第四章钢材的表面预处理1.0为了提高油漆的附着性能,我司各类在原材料阶段的钢材、钢制半成品均需采用抛丸工艺,进行表面预处理。2.0抛丸可采用钢丸、钢丝段(头)、棱角砂等磨料,磨料需要保持干燥(含水量小于1%)、清洁。3.0需处理的钢材进入抛丸流水线之前,作业人员应注意检查前一工序提供的待处理材料是否符合进入抛丸流水线的要求,例如无油污、无杂物、表面无明显的铁锈等,详细说明请参见上文。4.0抛丸处理后的钢材表面,应清除所附的丸粒、灰尘等杂物,为车间底漆的施工进行准备。4.1经过抛丸处理和清洁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应达到BN9-BN10(Ry值25μ-35μ)、除锈等级达到Sa2.5级(近似白铁状),清洁度应达到III级以上。4.1.1除锈等级的评定方法执行ISO8501-1或等效标准GB/T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腐蚀等级和除锈等级》。4.1.2钢材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执行ISO8503或等效的标准GB/T13288-91《涂装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样块法)》。4.1.3钢材表面清洁度的评定方法按附录1描述的方法执行。4.1.4在通过标样目测评定钢材表面的“除锈等级”、“清洁度”和“粗糙度等级”时,应在良好的散射日光或照明相当的人工照明条件下进行,检验人员应有良好的视力。4.2常规作业时,允许作业和验收人员根据统计结果,通过对抛丸流水线的负载电流、进给速度等参数的控制,来保证抛丸表面处理的质量和减少检测频率。4.3对型材和方管打砂,要重点检查转角和隐藏部位的打砂质量,特别是顶侧梁和底侧梁油漆膜厚应予以控制,否则将会影响焊接质量,方管在喷漆前必须将里面钢砂倒掉。4.4钢材在打砂后应在表面喷涂必要的底漆,以防止长时间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造成锈蚀,推荐底漆的膜厚为:钢板:10~15μm型材和方管:8~12μm第五章车间底漆的施工1.0涂装作业环境要求:1.1潮湿表面上不允许进行涂装,要求钢材表面温度高于露点3℃或相对湿度应小于88%,特种涂装以油漆供应商推荐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通用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系列3:钢材、钢制半成品的准备和表面处理SINGAMAS-TDC-GB-003(A.00)第6页共7页1.2我司常用的车间底漆为环氧型富锌底漆。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应大于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用冬用型;而其它类型涂料的涂装,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对涂料采用预热处理。1.3涂装作业时和油漆干燥前,应保持施工表面清洁,避免被周围的水滴或粉尘污染。1.4对涂装作业区域工作环境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需参考GB14444-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中适用的要求。2.0涂装作业准备:2.1油漆使用前应确认品种、牌号、颜色正确无误。2.2车间底漆的混合必需以油漆供应商为准,(一般写在油漆包装上)混合后必需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2.3为改善油漆的施工性能,我司目前的油漆施工均需添加一定比例的稀释剂。2.4推荐使用的参数见附录2。3.0涂装作业时,漆膜厚度的控制要求以《漆膜厚度工艺通知》为准。3.1尽可能使用高压无气喷涂,喷漆前仔细检查泵、喷漆管、喷枪是否完好,喷嘴是否符号要求,压力是否合适。3.2喷漆时,喷枪于被喷表面保持垂直,自动喷枪的距离推荐在200-250mm范围,手喷枪的距离350-500mm为宜。3.3喷枪移动的速度要均匀,相对作业表面的移动速度以1m/s为佳。3.4推荐的工艺参数请见附录2。3.5油漆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无针孔、漆渣、桔皮、起皱、流挂、漏底、漏喷等油漆缺陷,如出现这些缺陷,允许通过修补满足要求。3.6为提高生产效率,在涂装工序之后,可增加烘干工序以加快涂料干燥的速度,按照涂料的性能,烘干的温度不宜超过85℃。3.7集装箱油漆干膜膜厚要求符合技术文件要求,在客户无特殊要求的条件时,按双90%标准验收。(抽检率大于2%,选择的测量点应满足“选择区域特殊性”和“选择点随机性”要求,合格的涂装作业为:90%的测量点读数不应低于规范值,其余10%的测量点读数不应低于规范值的90%。)4.0涂有车间底漆的钢材需要等底漆完全干燥后才能堆叠或起吊运输,因机械原因所破坏的车间底漆需手工补涂。附录1:钢材表面清洁度的评定方法附录2:推荐工艺参数通用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系列3:钢材、钢制半成品的准备和表面处理SINGAMAS-TDC-GB-003(A.00)第7页共7页附录1:钢材表面清洁度的评定方法本规定属企业内控标准,用于评定钢材表面清洁度。1、胶带要求:无色、透明;宽:25-30mm;剥离强度:190N/m。2、胶带取样方法:从胶带卷上剪下长约200mm的胶带,贴在试验钢板表面的胶带长度为150mm左右。用塑料、橡胶或木制油漆搅拌棒的圆头在胶带上从头到尾刮三次以消除胶带与钢板间的空气。然后轻轻的撕下胶带,贴在空白板上。把标准样版与试验胶带进行对比,清洁度等级为3级以上(含3级)的钢板是可接受的,低于3级则需重新对钢板表面进行清洁处理。等级评定结果Ⅰ合格Ⅱ合格Ⅲ合格Ⅳ不合格3、目视评判:(1)评定等级时,以取样胶带外观最接近的照片标识的等级作为评定结果。(2)评定表面清洁度时,应在良好的散射日光或在照度相当的人工照明条件下进行,检查人员应具有正常的视力。附录2:推荐工艺参数下表为环境温度20℃-40℃,空气湿度低于85%时的推荐工艺参数,如温度和空气湿度不同,需相应进行调整。供方中涂(CHUGOKU)关西(KANSAI)海虹(HEMPLE)KCC油漆:稀释剂1:21:21:21:2固化剂按说明书使用按说明书使用按说明书使用按说明书使用喷漆泵推荐压力3Kg/cm23Kg/cm23Kg/cm23Kg/cm2
本文标题:通用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系列3-钢材、钢制半成品的准备和表面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9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