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4-2-3库存管理方法传统库存理论认为,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何时订货和订多少货。现代库存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在哪儿存货、存什么货以及货物种类与仓库的搭配都成为库存管理者考虑的问题。上述各个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使现在的库存管理者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从众多库存管理方法中选择一种最适合本企业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方法得当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库存管理者必须保证企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分配像流水线一样顺畅,并且使库存周转迅速。选择库存管理方法的原则是要适合本企业的实际特点,每种库存管理方法都有假设条件,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必须能够近似于这种假设条件才行。传统库存控制的任务是用最小的储备量保证供应,不缺货,谋求“保证供应而又最小的储备量”。而现代库存控制的任务是通过适量的库存达到合理的供应,实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其关键性的突破在于放弃了“保证供应”,允许缺货,利用总成本最低来进行决策。库存管理要遵循“经济性原则”,管理成本不能超过由此带来的库存成本节约。库存管理者需要在库存成本和客户服务水平之间寻找平衡点,100%的客户服务水平往往不是最佳选择,企业总是寻找维持系统完整运行所需的最小库存或达到“满意”的客户服务水平基础上的最低库存。1、库存管理分类方法要对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对存货进行分类。常用的存货分类方法有ABC分类法和CVA分类法。1)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又称重点管理法或ABC分析法。它是一种从名目众多、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或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找出主次,分类排队,并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巴雷特曲线所揭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在管理中加以应用的。通常是将手头的库存按年度货币占用量分为三类:A类是年度货币量最高的库存,这些品种可能只占库存总数的15%,但用于它们的库存成本却占到总数的70%-80%;B类是年度货币量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30%,占总价值的15%-25%;那些年度货币量较低的为C类库存品种,它们只占全部年度货币量的5%,但却占库存总数的55%。除货币量指标外,企业还可以按照销售量、销售额、订货提前期、缺货成本等指标将库存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管理者就能为每一类的库存品种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实施不同的控制。建立在ABC分类基础上的库存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内容:①花费在购买A类库存的资金应大大多于花在C类库存上的。②对A类库存的现场管理应更严格,它们应存放在更安全的地方,而且为了保证它们的记录准确性,更应对它们频繁地进行检验。③预测A类库存应比预测其他类库存更为仔细精心。ABC分析法所需要的年度货币占用量,可以用每个品种的年度库存需求量乘以其库存成本。表4-2中列示了三种库存类型的管理策略。表4-2不同类型库存的管理策略库存类型特点(按货币量占用)管理方法A品种数约占库存总数的15%,成本约占70%~80%进行重点管理。现场管理要更加严格,应放在更安全的地方;为了保持库存记录的准确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盘点;预测时要更加仔细。B品种数约占库存总数进行次重点管理。现场管理的30%,成本约占15%~25%不必投入比A类更多的精力;库存检查和盘点的周期可以比A类要长一些。C成本也许只占成本的5%,但品种数量或许是库存总数的55%只进行一般管理。现场管理可以更粗放一些;但是由于品种多,差错出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因此也必须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和盘点,周期可以比B类长一些。利用ABC分析法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进行预测和现场控制,以及减少安全库存和库存投资。ABC分类法并不局限于分成三类,可以增加。但经验表明,最多不要超过五类,过多的种类反而会增加控制成本。2)CVA管理法。由于ABC分类法有不足之处,通常表现为C类货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C类货物往往也会导致整个装配线的停工。因此,有些企业在库存管理中引入了关键因素分析法(CriticalValueAnalysis,CVA)。CVA的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关键性分成3一4类,即:①最高优先级。这是经营的关键性物资,不允许缺货。②较高优先级,这是指经营活动中的基础性物资,但允许偶尔缺货。③中等优先级。这多属于比较重要的物资,允许合理范围内的缺货。④较低优先级。经营中需用这些物资,但可替代性高,允许缺货。表4-3列示了按CVA库存管理法所划分的库存种类及其管理策略。表4-3CVA法库存种类及其管理策略库存类型特点管理措施最高优先级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物品,或A类重点客户的存货不许缺货较高优先级生产经营中的基础性物品,或B类客户的存货允许偶尔缺货中等优先级生产经营中比较重要的物品,或C类客户的存货允许合理范围内缺货较低优先级生产经营中需要,但可替代的物品允许缺货CVA管理法比起ABC分类法有着更强的目的性。在使用中要注意,人们往往倾向于制定高的优先级,结果高优先级的物资种类很多,最终哪种物资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CVA管理法和ABC分析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环节的目的。在对成千上万种物资进行优先级分类时,也不得不借用ABC分类法进行归类。2、库存管理方法的评价指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通常要对销售者保质保量提供商品的能力进行调查,只有在充分相信这种能力以后才进行购买。相应地,销售者要巩固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就必须对库存进行良好的管理。库存管理方法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就是指客户对于销售者现在的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这个指标涉及许多内容:客户忠诚度、取消订货的频率、不能按时供货的次数、与销售渠道中经销商的密切关系等。2)延期交货。如果一个企业经常延期交货,不得不使用加班生产、加急运输的方法来弥补库存的不足,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运行效率很低。它的库存水平和再订货点不能保证供应,紧急生产和运输的成本很高,远远超过了正常成本。但并不是要求企业一定不能有延期交货,如果降低库存水平引起的延期交货成本低于节约的库存成本,那么这种方案是可取的,它可以实现企业总成本最低的目标。3)库存周转次数。计算整个生产线、单个产品、某系列产品的周转次数可以反映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对各个时期、销售渠道中各个环节的库存周转次数进行比较,看看周转次数的发展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周转的“瓶颈”是在销售渠道的哪个环节。库存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库存周转次数=年销售额/年平均库存值还可以细分为:原材料库存周转次数=年材料消耗额/年原材料平均库存值在制品库存周转次数=生产产值/在制品平均库存值成品库存周转次数=年销售额/成品年平均库存值库存周转次数在不同行业的企业里变化幅度很大,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规模企业也有很大差异。总体来说,库存周转次数越大表明企业的库存控制越有效,但有时客户订货时却不能马上得到货物,这就降低了客户服务水平。企业要想增大库存周转次数并维持原有的客户服务水平,就必须使用快速、可靠的运输方式,优化订单处理程序,来降低安全库存,达到增大库存周转次数的目的。对企业各环节、各种产品的库存周转次数进行分析评价,就可以发现企业物流系统的问题所在。4-2-4库存量的控制方法传统的库存量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条件和不确定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法(EOQ)、固定订货周期法等数学模型方法。在企业的决策中,少数几个关键性因素通常起决定作用,决策模型为了突出这些因素,就必须对现实进行抽象,做出许多假设,忽略次要因素,简化决策过程。模型的假设条件决定了该模型的复杂程度和精确程度。一般来讲,假设条件越简化、越脱离现实,这个模型越容易理解、容易操作,但其结果往往不太精确。决策者必须在复杂程度和精确程度之间进行权衡,在不脱离现实太远的前提下,使模型尽可能地简单明了。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生产目标、生产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性的现代库存管理方法得到普及和推广。这些方法包括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分销资源计划(DRP)和及时方法(JIT)。1、库存成本库存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库存持有成本、订货或生产准备成本、缺货成本和在途库存储存成本。1)库存持有成本。库存持有成本是指为保持库存而发生的成本,它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库存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变动成本与库存数量的多少有关,如库存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破损和变质损失、安全费用等。变动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四项成本:资金占用成本、存储空间成本、库存服务成本和库存风险成本。①资金占用成本。资金占用成本有时也称为利息成本或机会成本,是库存资本的隐含价值。资金占用成本反映失去的盈利能力。如果资金投人其他方面,就会要求取得投资回报,因此资金占用成本就是这种尚未获得的回报的费用。一般来说,资金占用成本是库存持有成本的一个最大组成部分,通常用持有库存的货币价值的百分比来表示。也有用确定企业新投资最低回报率的计算资金占用成本的。②存储空间成本。这项成本包括与产品运入、运出仓库有关的搬运成本以及储存成本,如租赁、取暖、照明等,即实物存储与搬运成本。这项成本将随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例如,原材料经常是直接从火车卸货并露天存储,而产成品则要求更安全的搬运设备及更复杂的存储设备。存储空间成本仅随库存水平的提高或降低而增加或减少。如果利用公共仓库,有关搬运及存储的所有成本将直接随库存的数量而变化,在做库存决策时,这些成本都要考虑。如果利用自有仓库,大部分存储空间成本是固定的(例如建筑物的折旧)。③库存服务成本。这项成本主要指安全及税金。根据产品的价值和类型,产品丢失或损坏的风险高,就需要较高的风险金。另外,许多国家将库存列入应税的财产,高水平库存导致高税费。安全及税金将随产品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但在计算存货储存成本时,必须要考虑它们。④库存风险成本。作为库存持有成本的最后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库存风险成本,反映了一种非常现实的可能性,即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库存贬值。由于库存持有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是相对固定的,与库存数量无直接关系,它不影响库存控制的决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单一库存产品的)库存持有成本:第一步,确定这种库存产品的价值,其中先进先出法(FIF0)、后进先出法(LIF0)或平均成本法是常用的方法。因为无论提高或降低库存水平与库存价值的变动成本相关,而与固定成本无关,因此,与库存决策最相关的产品价值是产品的买价或目前进人企业物流系统的产品的可变制造成本。第二步,估算每一项储存成本占产品价值的百分比,然后将各百分比数相加,得到库存持有成本占产品价值的比例,这样储存成本就用库存价值百分比来表示,例如下表4-4所示。表4-4库存持有成本的确定成本类别成本占库存价值的百分比仓储成本:仓库租金、折旧、作业成本、税收、安全材料处理成本:设备租金、折旧、能源、作业成本进行额外处理的劳动力成本:投资成本:借贷成本、税收、库存安全被偷窃、积压和废旧库存6%(3%-10%)3%(1%-3.5%)3%(3%-5%)11%(6%-24%)3%(2%-5%)所有的持有成本26%最后,用全部储存成本(产品价值的百分比)乘以产品价值,这样就估算出保管一定数量库存的年成本。2)订货或生产准备成本。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成本,是指企业向外部的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的成本或指企业内部的生产准备成本。订货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次订货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费用,包括处理订货的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费、文书等支出。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称为订货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与订货的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资等,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具体来讲,订货成本包括与下列活动相关的费用:*检查存货水平;*编制并提出订货申请;*对多个供应商进行调查比较,选择最合适的供货商;*填写并发出订货单;*填写、核对收货单;*验收发来的货物;*筹备资金并进行付款。这些成本很容易被忽视,但在考虑涉及订货、收货的全部活动时,这些成本很重要。生产准备成本。是指当库存的某些产品不由
本文标题:库存管理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6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