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一章 绪论(设备维修与管理)
设备管理与维修主讲教师:赵少勇联系方式:13423320556660556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1.设备及设备管理(掌握)(*)2.设备管理的方针、原则与任务(掌握)3.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理解)4.设备管理的社会化网络(理解)5.国外设备管理简介第一节设备及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是生产力,2、是设备整个生命周期、全员参加的、技术、经济、组织诸方面的管理。要弄请两个问题:树立两个新理念:1、什么是设备和设备管理,包括哪些内容?2、为什么要研究设备管理?一、设备的含义(一)马列主义观点:人们(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1)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的因素。(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3)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资料作用的对象。科学技术则作用于三者,影响着三者,决定上述三者的水平和状态,是第一生产力。三者的关系:劳动者:通过劳动手段把自己的活动转移到劳动对象上,改变其物质形态,变成产品;劳动对象:是其实物形态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就消耗掉的,其价值在一次生产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价值中的,即人们所说的原材料;劳动资料:分两种:(1)能反复参加生产过程,并能保持自己的实物形态和原有功能,它的价值逐渐消耗并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的劳动资料称为固定资产,如机器、厂房、建筑物、汽车、船舶等;(2)不具备上述功能的称低值易耗品。*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才能列为固定资产:①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②单价在规定限额以上(可按各行业的主管部门规定执行)。*有些劳动资料虽具备固定资产的条件,但由于更换频繁、变动性大、容易损坏等原因,也可以不列作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具体划分按固定资产目录确定。(二)设备广义,国外设备工程学的定义—有形固有资产的总称。狭义,企业管理所指的设备—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直接将投入的劳动对象加以处理,使之转化为预期产品的机器和设施,以及维持这些机器、设施正常运转的附属装置,即生产工艺设备和辅助设备(包括供实验、研究、管理用的机器和设施)。本课程所讨论的设备主要是指直接生产设备或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的设备,包括:①直接参加生产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如各类机床、量具、夹具等;②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仓库、高炉、维修设备等;③搬运装置,如铲车、吊车、输送带、行车等;④能源动力设备。看一组数据购置设备需要大量投资,维持设备正常运转也需要大量投资(维修费为生产成本的10%左右)。发生故障停机,发生事故损失巨大,后果严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号反应堆严重故障,损失80亿卢布。二汽每年设备维修费均为几千万元全国大中冶金企业每年维修费不下几十亿鞍钢半连续热轧板厂停产一天损失100万元北京燕山石化乙稀设备停产一天损失400万元武钢热连轧厂停产一天损失1万吨板材,产值2000万元结论:采用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技术,实施设备管理对现代企业至关重要,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这也是设备工程迅速发展的原由。二、设备管理的含义设备管理又称设备工程。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经济性,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设备寿命周期(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到报废)的全过程(纵向),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横向)进行综合研究和管理。这里强调三个方面(新思维):综合研究全过程管理设备实物形态管理与价值形态管理因此,设备管理应从技术、经济和管理三个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考虑。从这个观点出发,可把设备管理问题分成技术、经济和管理三个侧面。图1-1表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三个侧面的主要组成因素。1.技术侧面技术侧面是对设备硬件所进行的技术处理,是从物的角度控制管理活动。其主要组成因素有:①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②设备诊断技术和状态监测维修;③设备维护保养、大修、改造技术。其要点是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或者说通过技术措施保证设备可靠地运行。2.经济侧面经济侧面是对设备运行的经济价值的考核,是从费用角度控制管理活动。其主要组成因素有:①设备规划、投资和购置的决策;②设备能源成本分析;③设备大修、改造、更新的经济性评价;④设备折旧。其要点是设备寿命经济费用的评价,保证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获得最好经济效益。3.管理侧面管理侧面是从管理等软件的措施方面控制,即从人的角度控制管理活动。其主要组成因素有:①设备规划购置管理系统;②设备使用维修管理系统;③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其要点是建立设备一生信息管理系统。了解系统的三维结构,就能够学会从系统空间考虑问题,就不会挂一漏万。例如,进行设备安装时,要从资源方面做好“人力、信息、资金、材料、能源”等准备,也要从组织管理上认识和了解设备安装特性,制定计划,落实组织和实施,进行质量检查,进行评估反馈按照系统工程理论,设备管理可以分解为时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上的三维立体图形,如图。时间维上的任何一个点均可分解为资源维或功能维上的循环过程。如:时间维上的一点“安装”投影到资源维上,必然包含“人力、信息、资金、材料、能源”等要素三、设备全过程管理根据系统工程的观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即设备的一生全过程可划分成规划决策、设计制造或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初期管理、使用维修、改造更新、调剂报废七个阶段,如图l-2所示。设备管理是研究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学科,它由设备的规划工程、维修工程、公用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四大部分内容组成。设备管理按设备寿命周期中的运动过程可划分为规划工程和维修工程两个阶段。此外,还有两条支链:一条是动能供应过程,它是设备输入的组成部分,使设备得以正常运行;另一条是安全环境保护过程,它是设备输出的组成部分,确保环境和人身的安全。两个工程七个阶段四项工程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技术、经济的综合管理。从宏观上看,设备全过程管理属全社会管理。实现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全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横向协调,克服设备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之间的脱节,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为设备管理取得最佳综合效率创造条件。四、设备实物形态管理与价值形态管理设备有两种形态,即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实物形态是价值形态的物质载体,价值形态是实物形态的货币表现,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1.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设备实物形态运动过程:设备从规划或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设备实物的物质寿命:从设备投入使用到报废。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设备的物质寿命。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就是在设备实物运动过程中,研究如何管理设备实物的可靠性、维修性、工艺性及使用中发生的磨损、性能劣化、检查、修复、改造等技术服务。其目的是使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工艺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性能和精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设备的输出效能最佳。2.设备的价值形态管理企业规划、投资设计、制造或购置的新设备,经安装调试合格投入生产使用前,具有价值。其价值形态表现为账面上的设备原值。设备投入使用后,一方面,设备使用运行需要资金的继续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折旧,使它的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通过产品销售予以回收。表现为设备原账面价值的减少,即设备的价值逐渐降低。当企业因改变工艺或产品更新时,一些设备停止使用,进入设备调剂市场,通过出售,回收设备部分剩余价值。若设备没有修理、改造价值时,则报废并回收其残值。设备的价值形态管理就是从价值角度研究设备价值的运动,即新设备的研制、投资及设备运行中的投资回收,运行中的损耗补偿如维修、技术改造的经济性评价等经济业务。其目的就是使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只有把两种形态运动管理统一起来,并注意不同管理层次的侧重点,才可实现。设备综合管理的理论依据设备具有实物形态运动和价值形态运动,必须同时对两种运动形态进行管理,也就是实行设备综合管理其目的是追求在输出效能最大的条件下,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即设备的综合效率最高五、设备管理发展概况1.设备管理发展阶段设备管理是从维修萌发的,它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8,19世纪—事后维修20世纪初至50年代前—预防维修20世纪50年代—生产维修20世纪60年代起—多种模式并行2.设备综合管理学科的产生继承了传统设备管理的有益方面,吸取了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综合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主要是故障物理学、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设备诊断技术等。产生设备管理综合学科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企业的装备是由综合了各种专门技术的高度复杂的成套装置所构成。管理则仍按机械、电气、电子化学等划分进行。矛盾对这种高度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就需要建立系统处理和综合管理。带来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现代设备管理的主要特点为:①设备综合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紧密相连,成为企业的主要支柱;②实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③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④管理内容具有技术、经济、管理三个方面;⑤追求寿命周期内无事故、无公害、安全生产。3.中国设备管理的发展进程中国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经历了50年的起伏曲折的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设备综合管理阶段(87…)中国特色的设备综合管理振兴阶段(79-87)恢复-引进-自成一家曲折阶段(58-78)破坏-恢复创新-破坏初创阶段(57年前)从无到有,引进苏联机制四个阶段*中国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三条方针: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五个相结合原则: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四项任务:运用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手段,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目标: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以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和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六、设备管理的发展特征①形成了现代化设备的许多新特点:大型化、高速化、流程化、精密化、电子化、柔性化、可诊断化、智能化等。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设备故障损失巨大,环境严重污染,能源、资金消耗量增大,设备的腐蚀、磨损加快等。②企业加快发展新产品,进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③现代化的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资产,尤其是大型、自动化成套装备的价格更加昂贵。因此,无论设备的投资费和维持费都需占用大量资金。这就迫切要求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讲究设备投资效果。④现代化的设备需要现代化的维修体制。维修管理的创新,更需要维修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将日益重视计算机在设备管理维修上的应用研究,日益重视维修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⑤现代化设备的社会化程度很高。⑥必须重视设备资产的经营性,把设备管理融入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中,使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从全面发展出发,实现由“部门型管理”向“企业型管理”转变。⑦设备管理工作必须从企业战略、产品开发等方面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⑧由于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岗位分工较细,尤其是在流水作业线的设备上进行操作,工人们长时间从事单工序的动作,容易产生单调、枯燥、紧张、疲劳的情绪。同时,设备、装置的操纵机构十分复杂,仪表、按钮多,人们的感官能力也很难适应。这种情况不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热情,而且对人身安全和健康产生不良后果。⑨设备及设备工作现场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设备及设备管理与资源节约密切相关。所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无事故是未来设备管理的重要课题。综上所述,都是现代化设备和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设备管理的发展特征来看,设备及设备管理的地位与作用将日益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二节设备管理的社会化网络市场经济,全球经济的发展,促使设备管理由企业内部的自我行为和自给行为转变为全社会的行为。一、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企业设备管理的各种服务由社会提供,大中型企业的维修厂和车间专业化,推向市场,为社会服务)
本文标题:第一章 绪论(设备维修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14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