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5年1月饲料生产中心机电工培训教材李伟峰设备的概念设备是指可供企业在生产中长期使用,并在反复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和功能的劳动资料和物质资料的总称。它包括机器、仪器、炉窑、船舶、飞机、施工机械、工业设施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机器。设备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的概念设备管理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针,从设备的调查研究入手,对主要生产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相对应地进行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活动的总称。设备管理是指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报废直至更新)的科学管理。它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的管理。设备管理的目的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企业中,设备管理搞好了,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秩序正常,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成本,预防各类事故,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加强设备管理,还可对老、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合理地做好设备更新工作,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设备管理的意义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它标志着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它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备是工人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劳动手段,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由此可见,搞好设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搞好设备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设备管理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设备管理的对象设备管理的对象是:包括对直接和间接生产机器、工艺设备和管道、动力设备、机修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工业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技术基础等。设备管理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包括设备方案的构思、调研、论证和决策;自制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外购设备的采购、订货;设备安装、调整、试运转;效果分析、评价和信息反馈等。后期管理:从初期管理开始,包括使用、维修、闲置、调拨、改造、更新到报废为止的全部工作。企业设备前期管理包括哪些工作内容新购置(或自制)的设备在投入正式运行前的管理工作,一般应包括设备规划方案的调研、制定、可行性研究和决策;设备货源的调查、情报的搜集整理分析;设备投资计划编制、费用预算、实施程序;设备采购、订货、合同及运输管理;自制设备的设计、制造、鉴定;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设备的初期使用效果分析、评价及信息反馈等。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握设备的规划决策和外购设备的选型购置两个关键环节设备前期管理的工作程序规划阶段:主要是进行规划构思、初步选择、编制规划、评价和决策。本阶段工作的重点是进行规划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确定设备的规划方案。实施阶段主要是进行设备的设计制造,或者是进行选型(招标)、订货和购置等工作,并对这些工作加以管理。如设备正式使用前的人员培训、检查验收和试运行等的管理。本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尽可能的缩短设备的投资周期,及时发挥设备的投资效益。总结阶段主要进行设备在规划、设计制造或选型采购、安装调试、使用初期等阶段的数据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反馈,为以后企业设备的规划、设计或选型提供依据。设备选型的原则生产上适用---所选购的设备应与本企业目前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或开发新产品等需求相适应。性能上可靠---要求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性能指标稳定可靠,持续满足生产需要。技术上先进---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标保持先进水平,以利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其技术寿命。经济上合理---即要求设备价格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维护费用低,并且回收期较短。设备选型需考虑的主要因素设备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表示一个系统,一台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使用条件下,无故障地发挥规定机能的程度。设备的的安全性:是指设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设备的经济性:是指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支出总费用的大小。设备的技术性: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特性。设备的防腐性:是指设备本身具有防止介质腐蚀的性能。设备的成套性:是指各类设备之间及主辅机之间配套的程度。设备的生产性:生产性即设备的生产效率。选择设备时,力求选择以最小地输入获得最大地输出的设备。设备的节能性:是设备对能源利用的性能,一般以设备单位开动时间的能源消耗量来表示。如小时耗电量、耗汽(气)量;也有以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表示的。设备的维修性:又称为可修性、易修性。它直接影响设备维护和修理的工作量和费用,维修性能好的设备,一般是指设备结构简单,零部件组合合理,维修时零部件可迅速拆装,易于检查、易于操作,通用化和标准化,零部件互换性强,配件供应充足。设备的环保性:是指设备的噪声、泄漏或排放有害物质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选择设备时要把噪声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杜绝泄漏点,对排放的废气、废渣、污水要配备治理设施。选择设备应考虑设备的维修性设备的技术图纸、资料齐全。便于维修人员了解设备结构,易于拆装、检查。结构设计合理。设备结构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可达性原则,各零部件和结构应易于接近,便于检查与维修。结构的简单性。在符合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设备的结构应力求简单,需维修的零部件数量越少越好,拆卸较容易,并能迅速更换易损件。标准化、组合化原则。设备尽可能采用标准零部件和元器件,容易被拆成几个独立的部件、装置和组件,并且不需要特殊手段即可装配成整机。结构先进。设备尽量采用参数自动调整、磨损自动补偿和预防措施自动化原理来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能力。可以利用设备上的仪器、仪表、传感器和配套仪器来检测设备有关部位的温度、压力、电压、电流、振动频率、消耗功率、效率、自动检测成品及设备输出参数动态等,以判断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故障部位。提供特殊工具和仪器、适量的备件或有方便的供应渠道。选择设备应考虑设备的操作性操作机构及其所设位置应符合劳动保护法规要求,适合一般体型的操作者的要求。充分考虑操作者生理限度,不能使其在法定的操作时间内承受超过体能限度的操作力、活动节奏、动作速度、耐久力等。例如操作手柄和操作轮的位置及操作力必须合理,脚踏板控制部位和节拍及其操作力必须符合劳动法规规定。设备及其操作室的设计必须符合有利于减轻劳动者精神疲劳的要求。例如,设备及其控制室内的噪声必须小于规定值;设备控制信号、油漆色调、危险警示等都必须尽可能地符合绝大多数操作者的生理与心理要求。选择设备应考虑设备的可靠性一般地说,设备的的可靠性指的是机器设备的精度、准确度的保持性,机器零件的耐用性,执行功能的可靠程度,操作是否安全等。在衡量、比较、选择设备时,要根据所用设备的使用条件、环境及一些特殊要求,依照被选设备加工的产品质量指标,设备本身性能结构和零部件的物理性能、化学成份、设备物质寿命年限、安全自控装置的可靠程度等技术参数,来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用辩证的分析方法,权衡利弊。如选用高速化设备可提高生产率,但不安全因素可能性增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结构越复杂,出故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在高速、高压、易爆等条件下运转的设备,尤其要考虑到被选用设备的安全自动控制装置、连锁装置等的稳定可靠。设备安装小型设备由使用部门自行组织安装。大型设备、特种设备安装时,由使用部门选择有资质(有相应的专业资格和健全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施工单位施工,签订安装合同时要按照规定预留一定的质量保证金,经过试生产运行正常,验收合格后,才能结算。进口设备要进行认真验收,按照安装计划进行安装、调试和使用,发现问题,要在索赔期内处理,以避免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发生。在签订进口设备合同时,生产设备操作使用人员、检修人员的培训应同时安排。设备安装:安装过程中要按照图纸、方案要求安装施工,验收要严格执行相关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对不符合项目规定或不合格的设备,一律不得移交生产。设备试运行大、中型主要设备,在试运行期间设备管理人员每天最少两个小时在现场监督试运行;同时对操作工和维修工进行培训,无操作维护规程的设备还要制定操作维护规程。使用单位做好现场试运行记录,试运行结束后,还要实行一定期限的试生产制度(一般不少于半年);在试生产期间,使用单位负责运行和维护工作,设备安装中的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及时修理和承担修理费用;设备缺陷由设备制造厂家负责及时处理并承担费用。设备、设施使用和维护设备、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正确使用设备,可以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防止发生非正常磨损和避免突发性故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精心维护设备可改善其技术状态,延缓劣化进程,消灭隐患于萌芽状态,从而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设备、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应贯彻以设备操作工或设备设施使用负责人为主、维修工为辅的原则,建立设备、设施使用岗位责任制,制定设备(尤其是主要生产设备)操作维护规程,提高设备、设施使用者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确保设备、设施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对设备使用人或操作工的素质要求在设备正常使用时要对操作工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使操作工达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检查、会维修养护、会排除故障)要求,掌握设备操作维护规程,遵守“五项纪律”;经过设备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老操作工或维修工现场操作指导并取得考核合格证明的操作工方可独立操作设备。对设备操作工的“三好”要求管好设备。操作者应负责保管好自己使用的设备,未经领导同意,不准其他人操作使用。用好设备。严格贯彻操作维护规程和工艺规程,不超温、超压、超负荷使用设备。禁止不文明的操作。修好设备。设备操作工人要配合维修工人维护保养和修理设备,及时排除设备故障。对操作工人基本功的“四会”要求会使用。操作者应先学习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熟悉设备结构、原理、性能、用途,正确使用设备。会维护。学习和执行设备维护、润滑规定,上班加油(根据需要,可由维修工协助),下班清扫,经常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完好。会检查。了解自己所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易损零件部位,熟悉日常点检、完好检查的项目、标准和方法,并能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点检。会排除故障。熟悉所用设备特点,懂得拆装注意事项及鉴别设备正常与异常现象,会作一般的调整和简单故障的排除。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协同维修人员进行排除。设备操作者的“五项纪律”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清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遵守交接班制度,单班生产做好运转记录。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或上报,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编写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的重要性设备操作维护规程是设备操作人员正确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与维护的技术性规范,它是根据设备的结构和运转特点,以及安全运行的要求,规定设备操作人员在其全
本文标题: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16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