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五章市场预测级生产运作能力
第五章市场预测级生产运作能力第一节预测及预测的方法第二节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决定因素第三节生产能力的计算和查定第四节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平衡及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第一节预测及预测的方法•一、预测•二、定性预测方法•三、定量预测方法•四、预测误差及监控一、预测预测精度与成本的关系图二、定性预测的方法三、定量预测的方法1、时间序列预测加权移动平均法一次指数平滑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四、预测精度与监控第二节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决定因素1生产运作能力的概念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几点说明:①对象:本处追求一个最常用的情况,仅限定了企业,实质上,它还可以是一个工序、一台设备、一个车间等。②固定资产:在此处可理解为人员、设备、管理等资源的总和,是广义的概念。从狭义角度来说,仅指设备资源。③最大数量:A.从技术角度,是指除设备所需的正常维修、保养时间以外,设备连续运转的产出能力。B.从经济角度,是指在使用合理的人员、合理的时间安排条件下,设备的最大产出能力。做计划时应以此为基准。2生产运作能力的种类①设计能力:是指基本建设设计任务数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②查定能力:以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等条件作为依据,在考虑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或进行技术改造基础上,经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③现实能力:是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国外一般把生产能力分为固定能力和可调能力3决定生产能力的因素(1)生产中的设备数量及生产面积数量(2)设备工作时间(3)设备生产率定额(1)生产中的设备数量及生产面积数量①设备的数量: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生产的设备数。包括正在运转的,正在修理安装的,因任务不足暂时停用的。不包括报废设备、留用设备以及封存待调设备。辅助车间所拥有的设备,不能参与企业基本产品生产能的计算,而只能用于计算辅助车间的生产能力。②生产面积的数量,对于铸造车间、铆焊车间、装配车间的生产能力有重要意义。(2)设备工作时间分为制度工作时间和有效工作时间。①制度工作时间: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设备可工作的时间数。②有效工作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中扣除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后的工作时间。(3)设备生产率定额①可用两个定额指标A.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的定额。B.产品时间定额:制造单位产品的设备台时消耗定额或制造单位产品的生产面积占用时间。②生产率定额受产品品种构成、产品结构、质量要求、工艺方法、技术水平因素的影响。③计算生产能力时所用的生产率定额应当是平均先进的计划定额,以使生产能力保持在先进水平。第三节生产能力的计算和查定1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生产能力以实物指标作为计量单位,生产能力的实物计量单位有具体产品、代表产品及假定产品。(1)具体产品:在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企业中,企业的生产能力以该具体产品的产量表示。(2)代表产品: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相似的产品中选出代表产品,以代表产品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①代表产品一般选代表企业生产专业方向的产品。②在结构、工艺相似的产品中,以产量和单位劳动量(时间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③代表产品与具体产品的产量之间的换算:diittkki:i产品的换算系数ti:单位具体产品的时间定额td:单位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产量换算系数(3)假定产品:在产品品种数较多,各种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以假定产品的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①假定产品是由各种产品按其产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假想产品。②假定产品单位时间定额计算:niiijtt1QQiitj:单位假定产品时间定额ti: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θi:某产品在所有产品中的产量比重其中Qi为某产品的产量n产品品种数计算公式例1.设有一台铣床,用这台铣床可加工结构、工艺相似的A、B、C三种产品,生产大纲规定三种产品的产量比为2:5:3,经测定,加工A、B、C三种产品的单位时间定额分别为10、20、30小时。求:确定代表产品,用代表产品表示后,三种产品的产量比。解:因2×10=20,5×20=100,3×30=90故B为代表产品得,由公式diittk21Ak23Ck29323312CCAAkQkQ故用代表产品表示后:答:用代表产品表示后,三种产品的产量比1:5:4.5例2.设有一台铣床,用这台铣床可加工结构、工艺不相似的A、B、C三种产品,生产大纲规定A、B、C三种产品的产量比为2:5:3,经测定,加工三种产品的单位时间定额分别为10、20、30小时。求:假定产品的单位时间定额解:由三种产品的产量比知QA=20%,QB=50%,QC=30%。故假定产品的耗时定额为tj=20%×10+50%×20+30%×30=21(小时)答:假定产品的单位时间定额为21小时2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应从基层开始自下而上地进行,同时根据生产能力取决于设备还是生产面积而分别计算。2.1单台设备及工序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1)单台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p0为单台设备生产能力Fe为单台设备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t为单位产品的工序时间定额(2)工序生产能力工序由一台设备承担时,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即工序生产能力。工序由s台设备承担时,工序生产能力为p0×StFpe02.2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1)构成设备组的基本条件:各设备在生产中具有互换性。互换性:设备组中的任何设备,在大体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分配给设备组加工的任何相同工序,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tSFpeP为设备组生产能力Fe为单台设备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S为设备组的设备台数t为制造单位产品所需要该种设备的时间(2)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2.3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1)生产能力取决于设备的车间:可以在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的基础上,经综合平衡确定车间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取决于生产面积的车间:生产能力按生产面积进行计算。(2)生产能力取决于设备的车间生产能力计算。①综合平衡各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②通常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平衡的依据。主要设备组:指完成劳动量比重最大或者贵重而无替代的设备组。③生产能力不足的设备组,为薄弱环节,要制定消除薄弱环节的措施,尽可能利用富裕环节的能力。薄弱环节:钻镗刨富裕环节:车铣平衡措施:以铣代创综合平衡后,生产能力可达100台水平④例3:钻床组车床组镗床组刨床组铣床组磨床组生产能力设备组1002.4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①企业生产能力在各车间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②企业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内容A.各基本生产车间能力的平衡;B.基本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及生产服务部门之间能力平衡。③在平衡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能力时,首先确定主要车间,并以主要车间的生产能力作为平衡的依据。④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生产能力的平衡,一般以基本车间的生产能力为基准。第四节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评衡与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1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首先:进行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比较。比较方法有:以实物为单位进行比较以台时为单位进行比较其次:根据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比较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A.生产能力大于生产任务,当有需求和原材料时,可适当增加任务;B.生产能力等于生产任务;最后:计算生产能力利用指标。SFTKejTj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要的设备组的总时间Fe为单台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S为设备组中的设备台数C.生产能力小于生产任务,或提高生产产能力,或修改计划任务。生产能力的综合利用系数2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①改善设备的利用时间:即减少设备的停歇时间,提高设备的实际利用时间。造成设备停歇的原因有:A.设备计划修理或突发故障;B.产品劳动量构成比与设备数量构成的不一致;C.生产作业准备工作不善;D.生产作业计划和调度工作不周密。②提高设备的利用强度:就是提高设备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即减少制造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A.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结构的工艺性;B.提高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水平;C.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操作方法;D.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E.充分利用设备的尺寸、功率等技术特性;F.加强对工人的培训。③改善面积的利用:A.改善生产面积利用,减少在制品占用量和相应的在制品占用生产面积;B.减少辅助面积、提高生产面积的比重;C.改善生产面积的时间利用。第五章市场预测级生产运作能力第一节预测及预测的方法第二节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决定因素第三节生产能力的计算和查定第四节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平衡及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
本文标题:第五章市场预测级生产运作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19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