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加入WTO后对我省稻米生产影响及稻米生产开发对策-加
各位农民朋友下午好!加入“WTO”后对我省稻米生产影响及稻米生产开发对策黄璜(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这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我国的农业来讲,最大的机遇莫过于是迎来一个真正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通过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符合市场规则的运行机制,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完成由弱质产业向优势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大转换。其间将不可避免地伴随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以及对现行的农业管理体制、生产经营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重大变革。今天主要从技术、经济和市场的角度就湖南省稻业如何应对入世进行探讨。一、加入WTO对我国粮食产品的影响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究竟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我国在所有的入世谈判中,有关农业问题的谈判最艰巨最漫长,可见农业受到的冲击和挑战是最大的。中国农业受到的最大挑战,一方面是来自市场开放的挑战,国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将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对我国同类农产品构成冲击;另一方面就是对我国农业管理体制和政策的挑战。我国现行的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以及产供销、内贸与外贸脱节式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相对分散、分割的管理体制,政府干预相对较多、协调服务相对较少。我国人均耕地少,规模经营程度化低,并且农田生产条件、设施较差,成本比较高,虽然国内的粮食价格与其它产品相比显得偏低,但还是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我国人口众多,千百年来一直被粮食问题所困扰,高度重视粮食总产,对粮食产品的品质重视不够,没有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大量使用国际限用或禁用的高毒久效的有机农药,致使粮食残毒量大。多年来,粮食属于国家管得比较紧的农产品,没有真正的让它市场化、商品化,缺乏一个比较完备、系统的信息体系,没有龙头企业,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很明显,加入WTO后,国外的粮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我们的粮食行业、粮食产品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具体的粮食品种上,影响最大的是玉米、小麦,还有啤酒大麦,大米受到的冲击相对小一些,但由于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粮食安全问题,仍不可掉以轻心。二、加入WTO后优质稻产业化是湖南省水稻生产的必然(一)水稻生产现状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粮。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100万hm2左右,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8%,单产达6.35t/hm2,稻谷总产量达2亿t,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接近全球稻谷总产量的13%。湖南省是全国水稻主产省份之一,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000万亩,年产量2460万吨左右,在各省、市、区中居第1位。从自然生产条件来看,湖南省光、热、水同步程度高,最适宜水稻生产,水稻栽培稳产性好。水稻生产是湖南省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在湖南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湖南省农民比较稳定收入来源。目前,我国生产的稻米约有40%,即5600万t(以精米率70%计)左右,作为商品粮供销国内外市场,其中,约5300万t用于满足国内城乡市场的需要。我国是世界出口大米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全球大米贸易量为2000~2500万t,我国每年出口大米300万t左右,虽然占全球大米总贸易量的12%以上,但还不到我国商品大米总量的6%。出口数量较大的省有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江苏、辽宁等,广东、广西和江西出口的主要是优质籼米;江苏、辽宁出口的是粳米。湖南的湘米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品牌优势。(二)优质稻产业化是我省稻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粮食产品要应对国外粮食的挑战,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水稻同样如此。竞争力从何而来?应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提高大米的品质,二是降低大米的成本。从近年我省各地零散的优质稻种植情况看,湖南大部分地区均可生产优质、专用大米。我省稻业只有走优质化的道路,才能稳定发展,才能形成优势产业。按大米的用途划分,优质米可分为食用型优质米和加工型优质米两大类,加工型优质米又可细分为酿酒型优质米和食品加工型优质米。虽然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大,但稻米品质的改良尚有潜力,既不能满足省内消费,又不能应对入世后省外、国外优质米的冲击。只有从整体上提升我省稻米的品质,才能根本稳定湖南的水稻生产,进而形成优势产业。提高我省稻米的品质,必须依靠科技,通过品种改良和配套的栽培技术,以及配套的优质大米加工技术来实现。湖南省优质稻要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商品率,只有走产业化之路。降低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比如,在优质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单产,土地适当集约化经营,农业机械化操作,稻米加工及流通的规模化等等。这其中除了科技进步的因素,就是生产经营规模化或者产业化所决定的范畴。湖南省稻业要想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要解决大米生产和流通成本过高的问题,首当其冲的要考虑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三、湖南省优质稻产业化生产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一)产品档次定位要适应市场消费趋势目前,湖南大米的市场价格,普通大米为2.60~2.80元kg,优质米为3.00~4.00元kg,特优米为6.00元kg左右。入世后进口优质米价格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并将带动整个优质米价格重心下移。当前市场销售量最大的还是普通大米,优质米和特优米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偏高。根据目前居民收入分析,大多数消费者可接受的优质米价格以2.4~3.0元kg为宜。这就要求水稻生产不但要考虑优质(同时味美),而且产量也要比较高,才能降低单价。同时,也要适当发展一定比例的高档优质米进军国际市场,或满足国内高收入群体及部分宾馆饭店的需要。另外,入世后无论是酿造行业还是食品加工业,均面临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的迫切要求,因而对优质原料大米的需求必将增大。我省水稻生产,在考虑食用型优质米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加工型优质米。(二)合理布局形成规模生产稻米品质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基因影响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很大。为适应产业化生产,应搞好优质稻生产的合理布局。一是将优质稻生产与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相结合。根据不同生态条件因地选用“冬闲—稻”、“油菜—稻”、“菜—稻”、“早玉米—稻”等种植模式。二是合理区划。食用中高档稻米生产区可安排在海拔较高的地区,通过调整播种期等措施,适当推迟、延长水稻的灌浆期,从而提高稻米的品质;加工型优质米生产区可安排在酿酒企业和有关的食品加工企业附近。在生产的组织管理上,要成片集中种植,抓定单农业,竞争主体与农户签定购销合同。根据不同的竞争主体,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如“粮食部门+农户”、“龙头企业(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等。这样既可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可保证加工企业的稻谷质量与规模,达到规模生产、规模经营的目的。(三)选用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当前我省优质稻生产以优质常规晚稻、常规中稻为主。虽然常规稻品种米质比杂交稻相对较好,但产量一般要低5%至20%,大大增加了优质米的生产成本。为了提高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品种的选用上宜以中、低档食用优质稻品种为主,适当搭配一定比例的高档食用优质稻品种和加工型优质稻品种。近几年来,国内选育出了一批品质达到部颁二级及以上的优质稻新组合。双季晚稻可选用湘晚籼11号、湘晚籼13号、湘晚籼10号、湘晚籼12号、新香优80、培优288、培两优981。在我省生态条件下作为一季中稻栽培,米质可达国家三级优质米以上,如两优培九、准两优527、川香优2号、菲优1号(菲改A多系1号)和香优1号(内香1A多系1号),单产可达单产可达8.25t/hm2以上。目前可以在我省用作中稻栽培、优质与高产兼顾的杂交稻新组合并不多,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四)优质稻要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现在优质稻的大田栽培多采用原有的大面积杂交中稻高产栽培技术,对米质有较大影响。优质稻栽培首先要考虑无公害问题,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生产技术规范》和绿色食品生产的有关规定组织生产。比如,稻田及灌溉用水远离工业污染,重金属元素含量应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其次,要根据品种特性采用配套的农艺技术措施,促进稻谷优质和高产。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稀植有利于提高稻米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米粒透明度等指标。施肥技术也与米质密切相关。优质稻栽培施肥的基本要求是:平衡施肥,N、P、K三要素配合;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改传统的“重底早追”为“前促、中控、后补”的分次施氮法;注意增加有机肥的用量,适当减少化学氮肥用量;强调合理施用微肥。(五)强化加工机械改进与加工技术研究优质稻的谷粒长宽比较大,在加工过程中极易造成机械折断。稻谷加工时的水分含量对整精米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工机械的改进及加工技术的研究工作,要针对不同类型优质稻品种研究提出相应的优质米加工技术。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优质稻米的特点,结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合理混配与之在某一项或几项米质指标上互补的其它类型优质米,以进一步改善其食味品质、营养品质或外观品质。(六)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市场信息体系现在农民种粮食或者蔬菜、水果,往往是根据盲目信息、邻里信息,无法得到真实的市场信息。农民不知道北京市场需要什么,上海市场需要什么,或者广州市场需要什么,更不知道香港市场、欧美市场动态。加入WTO后,政府应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及时转变职能,从农业管理转向农业管理、农业服务双重功能,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和农产品检测认证服务。粮商或龙头企业应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如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品种选用、生产规模及市场策划等等。四、强化流通领域,保障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适应对外开放的转向,我省的稻谷流通体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健全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环境秩序;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紧密结合起来。我国入世后粮食流通领域经营市场化、企业主体化、走向国际化的趋势愈来愈快。这种发展过程是深刻的改革过程,必然要把各种要素跨区界、跨省界、甚至跨国界进行合理配置,形成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统一规范、灵活有序的市场贸易体系。从适应上述发展趋势出发,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遁体制改革要着力抓好以下环节:第一,继续深化粮食市场化改革。一方面要继续积极推进粮食主销区市场化改革,同时稳步推进粮食主产区购销市场化改革。第二,改革粮食内外贸分割休制。改革传统的粮食内贸与外贸分割体制,把二者协调统一,建立粮食进出口的公平、公正竟争机制,打破粮食外贸企业的垄断,把粮食进出口权平等赋予具备资格、信用的粮食企业,包括粮食内贸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第三,完善粮食市场休系。高标准健全和完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提高中央与区域粮食批发市场的观代化永平。在完善和提高以少数中央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以集贸市场为基础的粮食市场体系的过程中,把稳步发展粮食期货市场作为有机组成部分,使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优势互补。第四,加快国有粮企改革。(1)适应WTO的需要,国有粮食企业一定要走市场化之路;(2)各类粮食、饲料、食品等加工企业,可采取工商联手形式,实现联购分销、分购联销,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工商一体化。(3)粮食购销企业要继续发挥粮食流通、服务种粮农民。其五,大力整治和规范秩序。一个分散、割据、混乱的市场,绝对无法赢得‘入世”后国际市场的竟争。我国入世后,在130个成员国共同认可的规则范围内是自由的,在共同规则外是受限制的。若不严加整治国内市场秩序,将出现市场交易主体混乱、市场分割藩篱林立、市场竞争无序、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的状况,无法赢得‘入世’后的挑战。其六,建立和健全粮食行业组织。适应加人WTO的需要,加快建立和健全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粮食行业协会。这种粮食行业协会应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所谓代表性,是指粮食行业不仅包括国有粮食企业,而且包括民营和个休粮食企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谓权威性,是指对粮食企业具有自律性,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诸如受粮食行政部门委托完成一定职能作用;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作用
本文标题:加入WTO后对我省稻米生产影响及稻米生产开发对策-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4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