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品非原创上传与2012.01.07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食用菌尤其是平菇种植的范围最广,产量也最高,成为大众最喜爱的一种食用菌。食用菌目前主要用于菜肴,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誉称为“山珍”,如洁白肥嫩可口的草菇、味如鸡丝的鸡腿菇、黏滑多胶的木耳、清嫩可口的竹荪、香郁诱人的香菇、肉质细腻的口蘑、鲜美质脆的羊肚菌、水果清香的鸡油菌、鲍鱼海鲜风味的侧耳等,都是享誉古今中外的美味营养食品。平菇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故可作为体弱病人的营养品,对肝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软骨病、高血压等都有疗效,对降低血胆固醇和防治尿道结石也有一定效果,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可起调理作用。平菇中还含有抗肿瘤细胞的硒、多糖体等物质,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免疫特性。平菇属木腐菌,凡是适合于木生食用菌的培养基,也都适合平菇菌丝的生长。我们的愿望是能获得丰产。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掌握平菇的生物学特性,在栽培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其各个发育时期对各种生活条件的不同要求,而且要创造一个最有利于平菇与其它微生物竞争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在进行平菇的生产实践中不仅要掌握栽培的技术步骤,更要掌握对它的栽培管理技术,使能够增产增收。平菇的栽培、管理工作是夺取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从培养料播种之后,一直到出现菇蕾、长成小菇到最后成熟采收,都要根据各个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的不同要求,并结合气候变化进行科学管理。下面按各生长阶段进行介绍:(1)菌丝生长阶段在平菇栽培中,发菌阶段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栽培成败的关键。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恢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7℃。所以温度管理应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这个范围。生料栽培或开放式栽培,培养料中还有其它微生物活动产生呼吸热,料温将比室温高出2-3℃甚至更多。所以要密切注意料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散热措施,降低培养室的温度。这个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控制在80%以下,菇房和菌床都不能喷水,湿度大了污染率高。菌丝生长阶段,光照对菌丝生长不利,尤其不能让直射阳光照上菌床。培养室的窗子要挂上黑色窗帘。除检查用光外培养室不要随意开灯。空气对平菇菌丝生长也很重要,虽然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会抑制菌丝生长,严重缺氧菌丝会老化窒息而死。培养室若通气不良,菌丝的呼吸热散不掉,会致使料温上升,烧坏菌丝。接种以后7—10天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在这之前是杂菌污染的危险期。这阶段原则上不能揭膜,只有在料温超过30℃,不揭膜就会烧坏菌丝时,才能揭膜通风降温。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后,每天应揭膜透气10—20分钟。因为随着菌丝量的增多,呼吸热和二氧化碳的量也多,所以需要揭膜透气。(2)子实体生育阶段当菌丝长满全部培养料,正常温度下需一个月左右(凤尾菇二十天左右),平菇则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发育阶段。平菇子实体生育阶段需要低温,尤其是原基分化更需要低温刺激和较大的温差。所以在生育阶段将温度控制在7—20℃范围之内,最适温度13—17℃。原基分化阶段尽可能扩大温差。子实体发育阶段的水份管理尤为重要。菌丝生满培养料后要浇一次出菇水,以补充发菌阶段散失的水份,满足出菇对水份的需要。另外出菇水还起到降低料温、刺激出菇的作用。同时可向墙壁、过道、空中喷雾增加空气湿度,把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左右。通过催蕾,菌板上开始出现许多小颗粒,即进入桑椹期,此阶段应停止向菌板喷水并揭去或架高薄膜,否则会影响菇蕾的形成和造成菇蕾不分化烂掉。这阶段应经常向空间喷雾提高空气湿度。在这阶段如菌板过于干燥,菇蕾容易枯萎;补水多了,菇蕾又容易浸水烂掉,温差刺激不够,不能大面积形成原基;揭膜过早,使表面菌丝过早干燥,降低生活力;通风不好,表面菌丝不能全面倒状、纽结,有污染和虫害也不能形成菇潮。所以这阶段的管理难度较大,又极其重要。三天左右菇蕾分化长成珊瑚状,称珊瑚期,5-7天菇休分化成熟,在这阶段应加强以下管理措施:①通风:室内废气过重会造畸形菇或烂菇,每日通风3—4次以补充新鲜空气。②保湿: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因此,每日应根据气候情况在室内喷4—5次雾状水,但不能让菌盖上积水造成卷曲。若菌板过干燥可用小勺在菌板上淋水,但不要直接喷水到菇体上。冬季可在火炉置开水壶,增加室内蒸汽保温保湿。光照:从催蕾开始就要拉开培养室的黑窗帘,让漫射光进入菇房,若缺乏光照,菌丝生长长期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迟迟不分化原基。但光照太明亮对子实体发育也有不良影响,但不能有直射阳光。③及时采收:平菇适时采收既可保证质量也可保证产量。当菌盖展开,菇体色白,即将散放孢子以前采收为宜。采收过迟,菌盖边缘向上翻卷。表现老化,菌柄纤维度增高,品质下降。且菌体变轻,影响产量。并且大量散放孢子又污染空气。采收过晚,还引起菌丝老化,空耗营养对下潮菇的转潮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3)间歇期的管理第一潮菇采收之后10—15天,就会出现第二潮菇,共可收四到五潮,其中主要产量集中在前三潮。在两潮菇之间是菌丝休整积累养份的时间,此时要做到:(1)清理菌板表面老菇根和死菇,防止腐烂。(2)轻压菌板并使老菌皮破裂,以利新菇再生。(3)将门窗打开通风4—5小时,换入新鲜空气。(4)用清水将薄膜正反两面彻底擦洗干净,然后贴菌板复盖,清理室内杂物,保持卫生。(5)一周后按头潮菇管理法,浇出菇水和搞温差刺激催蕾。以后管理均按头潮菇管理方法。在平菇生产后期,可配制营养液注入菌袋中,以补充养分、水分,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除此之外,在平菇管理管理中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平菇菌丝生活力很强,生长速度快,而且具有抗杂菌能力。所以在制种与栽培过程中,菌丝发育阶段管理得好,后期就不容易感染杂菌。甚至染了杂菌也照样还能长菇。但是,在开放式生料栽培中培养料本身就陷藏着各种杂菌孢子,若在环境因子不适合平菇菌丝旺盛生长的情况下,其优势则不再存在而杂菌容易泛滥成灾。引起杂菌感染的重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和湿度。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对所有霉菌也都适合,只是霉菌最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略高些,因此,在菌丝培养阶段,稍微疏忽温度上升至28—30℃以上,若湿度也大,杂菌就猖獗起来。而且虫卵也纷纷孵化,螨类也随之而来,病虫害一旦蔓延之后就难以驱除,另外,平菇对敌敌畏极为敏感,低浓度的敌敌畏都会致使小菇蕾枯死。由于不能轻易用药,只能以防为主,避免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生,则采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者结合的综合措施来控制蔓延。(1)控制主要的环境因子:针对温度、湿度是引起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所以栽培过程中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①温度:根据各气候条件,掌握各地区各品种的安全播种季节。如果人工控温下栽培时,室温不宜超过22℃。料温不超过25℃。②湿度: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菌丝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2)杂菌的预防:①培养料要新鲜,无霉烂变质,配料前先暴晒1—2天。②每次栽培前培养室及用具都要清洗、熏蒸。③生料栽培时,培养料尽量少加或不加有机氮源和糖类物质。④菌种量要大,加速菌丝生长速度,优先占领养料,即制其它杂菌繁殖。⑤注意防鼠堵塞鼠洞。(3)常见杂菌及其防治栽培平菇时常见的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脉孢霉、根霉、枝孢霉、粘菌、鬼伞类以及酵母等。在开放式栽培中,发现杂菌可用石灰粉遮盖污染部位;封闭式栽培中可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杀菌药液按比例稀释后注射或谪到污染部位。常见的杀菌剂有高锰酸钾一千倍液、甲基托布津一千倍液;多菌灵(含量50%)一千倍液,含量25%的五百倍液等。(4)虫害防治:平菇栽培时常见的害虫有:线虫、螨类、蚋、鼠、蚁、蛞蝓、蜗牛、马陆、果蝇、菇蚊等。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脂乳剂二千五百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骨头烤香诱杀螨、蚁类;用盐杀蜗牛、蛞蝓等。总之,在平菇生产的全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步的操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每一步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大规模的生产中损失将会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认真对生产进行管理,实现平菇又好又快的生长,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平菇,我们不能懈怠!
本文标题:平菇生产的管理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5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