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模块1生产管理基-模块1生产管理基础
模块一生产管理基础主要内容任务1.1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任务1.2生产管理的基本问题任务1.3生产管理经典理论的发展任务1.1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企业二、生产三、生产管理四、生产类型五、生产过程一、企业1.企业的概念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从法律的角度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2、企业的概念包含以下几个要点:①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②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主经营。③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3.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规律:①以等价交换为核心的价值规律②以市场取向为核心的供求规律③以优胜劣汰为核心的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原因①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等价交换的趋势。②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价值规律1、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种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的趋势,可以在供应量不变,而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还可以在供应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要下降。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增长赶不上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发生。2、价格变动引起供求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同理,市场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的涨落会调节供求,使之趋于平衡。法则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关系及其同商品价格的关系的规律。供求关系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对立统一。供求规律就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基本法则。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竞争,从实质上说就是商品生产中劳动消耗的比较。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商品及其交换具有利益上的排他性特征。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性。竞争规律-作用1、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素质。2、促使市场活跃与繁荣。3、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二、生产1.生产的概念生产是指企业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化为有形产品或(和)无形劳务,由此而创造和增加物品效用的活动。生产的主体是企业,而非个人,它包含将具体的原料,通过生产计划、产品设计、产品加工、质量保证、到最终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商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整个过程。2.现代企业生产具有如下特征:①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②生产运作模式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③生产系统柔性化。④追求“绿色”环保生产。三、生产管理1.生产管理的概念生产管理是指企业对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生产管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产管理指的是以产品基本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即对企业的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具体过程进行的管理。广义的生产管理是指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对象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它包括: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在制品和半成品的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库存管理、生产成本控制工作等。生产系统的构成和运动规律生产管理系统硬件要素软件要素生产设备厂房工艺技术生产设施布局等人员组织产品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物料及仓储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等•生产系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生产系统有其本身的运动规律,其运动规律如图所示:反馈市场用户反馈输入(生产要素:人、财、物、信息)转换(生产过程)输出(产品、劳务、信息)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输入”的生产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人”指劳动力;“财”指资金;“物”指厂房设备、工艺装备、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动力、燃料)等;信息则是指计划、图纸工艺、情报等。有效地将以上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结合起来是生产管理的具体任务。“转换”指生产或制造过程。例如,印染企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各种输入的原材料坯布,再将毛坯布经过前处理转化为半成品,最后经染色(印花)、整理变为成品。生产过程既是实物产品的形成过程,又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于产品而使其增值的过程。“输出”指出产的产品、劳务和信息。产品是指新制造出来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成品或有待出售的半成品。劳务是指为恢复或提高原有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承接个别工序的成果,如修理等。输出的信息则包括产量、质量、消耗、进度、成本等情况,可反映各种问题以便改进、解决;“反馈”是指要输出终端的信息返回到转换过程中和输入端,以改进或解决存在的问题。由上述可知,从输入、转换、输出到反馈至输入端,经过改进,再进行新的输入,这样周而复始的运动,正是生产系统运动的规律。①基础性②整体性③全员性④规范性⑤动态性2.生产管理具有以下特征:①基础性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才可能增强企业的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外部环境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以及各项计划、指令和各项专业管理要求,顺利地在基层得到贯彻与落实。生产管理需要以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依据。离不开标准、定额、计量、信息、原始记录、规章制度与基础教育。基础工作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现场管理的水平。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又可以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所以,加强生产管理要以抓基层建设、基本功训练、基本素质的提高为起点。②整体性生产管理是从属于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生产系统的性质是综合的、开放的、有序的、动态的和可控的。生产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这个系统的外部环境就是整个企业,并逐步延伸到销售市场。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方针、决策和措施都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管理。③全员性优化生产管理仅靠少数专业人员是不够的,必须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员工群体参与管理。在岗位工作过程中,要积极鼓励生产员工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以及实行岗位工作之间相互监督。④规范性生产管理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工艺纪律及各种行为规范。生产的各种制度的执行,各类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分析利用需要标准化,要做到规范齐全,提示醒目,尽量让员工能看得见、摸得着、人人心中有数。⑤动态性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在投入与产出转换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原有的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技术条件不能适应了,生产管理就应根据变化的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合理配置,提高生产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四、生产类型生产类型分类的方法:1、按生产计划的来源分类2、按生产工艺特征分类,3、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分类4、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1.按生产计划的来源划分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存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按生产计划的来源划分它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开始组织生产,进行设计、供应、制造、出厂等工作。生产出来的成品在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并按合同规定按时向用户交货,成品库存甚少。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交货期”,按“期”组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衔接平衡,保证如期实现。例如,印染产品、服装的生产大多数属于此类。订货型生产它是在对市场需要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产品有一定的库存。为防止库存积压和脱销,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按“量”组织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平衡,保证全面完成计划任务。例如,如一些知名品牌的印染、服装企业的生产大多数属于此类。存货型生产2.按生产工艺特征分类按生产工艺特征分类流程型生产加工装配型生产流程型生产的工艺特征是连续进行的,且工艺过程的顺序是基本固定的。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布置,原材料按照固定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地通过一系列装置设备加工处理成成品。化工、纺织等是流程生产的典型。这种生产方式的管理重点是要保证连续供料和确保每一环节的正常运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引起整个生产过程的瘫痪。流程型生产由于生产过程相对稳定,有条件采用各种自动装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流程型生产加工装配型生产的产品是由许多零部件构成的,各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彼此独立,所以其工艺特征为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是离散的,制成的零件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最后成为产品。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的生产过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种生产类型的管理重点是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配套性。加工装配型生产3.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划分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划分连续式生产间歇式生产它是长时间连续不断地生产一种或很少几种产品。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储存。例如,棉型机织物印染厂的练漂工序;连续式生产间歇式生产。输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是间断性地投入。生产设备和运输装置必须适合各种产品加工的需要,工序之间要求有一定的在品库存。例如,棉型针织染厂。五、生产过程1.生产过程概述生产过程是指生产系统为实现其功能目标所发生的运行过程。换句话说,生产过程就是向生产系统投入各种生产要素,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过程。工业企业的生产一般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根据各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划分为以下五部分:①生产技术准备过程②基本生产过程③辅助生产过程④生产服务过程⑤附属生产过程。(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规程制定、工艺装备的准备等过程。这个过程是生产过程的先导,辅助生产部门和生产服务部门就是根据这些要求准备染料助剂、组织原材料和工艺装备。(2)基本生产过程印染企业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织物前处理、染色、印花、整理四大过程,按照生产类型和工艺要求不同,各个过程又划分为不同的生产阶段和工序。基本生产过程包含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是物质转化、价值产生的主过程。这个过程设计合理、控制和管理得好,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交货及时、成本低,便可吸引大量客户,从而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3)辅助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指设备维修、能源的管理等,是基本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4)生产服务过程它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如坯布、染料、化学助剂的供应,车间运输车的准备和维修等。(5)附属生产过程附属生产过程指为基本生产提供附属材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些生产过程。如包装箱的生产、废水的处理等。各个生产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整个生产过程,其中以基本生产过程为其主要内容,其他过程围绕基本生产过程进行工作。以上生产过程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工艺过程和非工艺过程组成的。工艺阶段是指按照使用的生产手段的不同和加工性质的差别而划分的局部生产过程。如织物染整的基本生产过程可以划分为练漂、染色、印花和后整理四个工艺阶段等等。工艺阶段又是由若干工序所组成。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场地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它是组成生产过程的最小单元.它是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生产管理和组织工作的基础。非工艺过程是指为实现生产过程目标与生产工艺过程紧密联系的一系列非生产性工作。工序工序产品生产过程工艺过程非工艺过程运输过程检验过程手动过程机手并动机动过程工艺阶段工艺阶段2.生产过程的基本特征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目的就是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流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效益最高。组织好生产过程是企业能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以合理的消耗水平为社会提供优
本文标题:模块1生产管理基-模块1生产管理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7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