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五章 生产损失的核算
1第五讲生产损失的核算2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废品、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的概念,掌握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方法。学习重点、停工损失的概念及核算。3第一节废品损失的核算意义一、废品概念是指不符合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凡因生产原因造成废品所带来的损失,无论废品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在产品入库、销售后发现,均列入废品损失。但合格产品入库后因保管、运输等原因造成的变质损坏的损失,属管理问题,应作为产成品损毁处理,不应列入废品损失。实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企业废品发生的修理费、运杂费等,通过预提或待摊费用进行核算,不直接计入废品损失。此外,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但经检验不需检修而可以降价出售的次品、等外品等不合格产品的降价损失,作为销售损失处理,不列入废品损失。4二、废品分类1、废品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料废和工废两种。料废是指由于原料不符合质量要求而造成的废品;料废应由材料供应部门或上道工序负责。工废是指由于加工过程的失误,如违反操作规程、图纸出错等造成的废品,工废则应由本道工序负责2、废品按废损情况,可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可以修复、并且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不能修复或者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5三、废品损失指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废品报废损失和超过合格品正常成本的多耗损失。具体地说,不可修复废品的损失是指不可修复废品已耗费的实际成本扣减废料回收价值后的差额;可修复废品的损失是指在废品修复过程中所发生的修复费用,包括在返修时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此外,不论废品的废损情况如何,凡需向责任者索赔损失的,则责任者的赔款应冲抵废品损失。还需指出的是,废品损失的计算只包括发生废品所造成的直接损失,不包括因废品而给企业带来的各种间接损失,如延误交货而发生的违约赔偿款,以及企业的信誉损失等。6返工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格而返工修理后才能作为合格品出售的产品。与废品不同,返工品往往是技术上可修复的,并且所需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合算的。残料是指与主产品或联产品相比,只有很低的经济价值的产品。例如,在大宗材料切割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等7第二节废品、返工品和残料的核算原理一、正常废品是指在有效的经营条件下所产生的废品,它是特定的生产流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正常废品的成本被视为完工合格品成本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正常废品率是以完工合格品数量为基础计算的,而不是以实际投入的数量为基础计算的8非正常废品是指在正常有效的生产条件下不应该产生的废品,它不是特定生产流程中固有的结果。非正常废品的成本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上应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列示,并作为发生当期的损失转销。所有的废品,不论是正常的还是非正常的,都按非正常废品进行归集和处理。废品损失的归集,即发生的废品损失计入分配明细账的过程。由于废品损失耗费的情况不同,废品损失的归集方法也不同。9(一)可修复废品损失是废品在修复过程中所发生的修复费用,包括修复废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的归集与合格品耗费费用的归集一样,可以根据各种生产费用汇总分配表(材料、工资等)的分配结果直接计入“废品损失”账户借方;如有责任者赔款,则根据废品通知单汇总记入“废品损失”账户贷方。可修复废品返修前发生的生产费用,不必结转“废品损失”账户,仍保留在“基本生产”(生产过程发现废品)或“产成品”(入库后发现废品)及其明细账中。10必须指出,可修复费用的归集是指当月实际发生的修复费用,而与可修复废品发现的时间无关。即不论废品在本月发现,还是以前月份发现,只要在本月发生修复费用,即作为本月的废品损失进行归集。如修复工作跨月进行,则各月发生的修复费用计入各月的废品损失。11【例5-1】基本生产一车间甲零件验收时发现2件可修复废品,为工人王力加工时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按规定应赔偿10元。此外,修复时发生修复费用为:原材料13元,工资2元,职工福利费0.28元。则根据有关凭证编制费用分配表(略),A借:废品损失——甲零件15.28贷:原材料13应付职工薪酬2.28B借:其他应收款——王力10贷:废品损失——甲零件1012(二)不可修复废品的损失是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减残值和赔偿款后的净损失。归集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首先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先确定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将其从合格品成本中转出,计入“废品损失”账户之中。1此法即是将实际生产费用,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在合格品和废品之间进行分配。其通项公式为:某项费用分配率=某项生产费用/∑合格品、废品的某种分配标准废品应分配某项费用=废品的某种标准合计×费用分配率13一般地,在完工入库后或接近完工时发现的废品,以产量为分配标准分配全部生产费用(不分成本项目);如果废品发生于生产过程,原材料系一次投入,则直接材料项目可按产量分配,加工费用项目可以生产工时为分配标准,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直接材料费用/(合格品产量+废品产量)废品材料成本=废品产量×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某项加工费用分配率=某项加工费用/(合格品生产工时+废品生产工时)废品应分配该项费用=废品生产工时×加工费用分配率14如果废品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系分次投入,则各项费用可按废品的约当产量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某项费用分配率=该项生产费用/(合格品产量+废品约当产量)其中废品约当产量=废品产量×完工百分比(%)废品应分配某项费用=废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如果在产品成本中,材料费用比重很大,可以采用废品只负担直接材料成本,其他费用企业全部由合格品成本负担的方法来简化核算。15【例5-2】企业一车间本月生产A产品300件,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20件,废品完工程度80%。全部产品已完成实际工时1500小时,其中废品生产工时为100小时。A产品“基本生产”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10500元,直接人工12000元,制造费用9750元。废品残料回收价值180元,责任人李平按规定应赔偿材料费100元。A产品开工时直接材料系一次投入,则材料费用按产量比例分配,加工费用按工时比例分配,直接材料分配率=10500/(280+20)=35废品分配材料费用=20×35=700(元)直接人工分配率=12000/(1400+100)=8废品分配工资费用=100×8=800(元)制造费用分配率=9750/(1400+100)=6.5废品分配制造费用=100×6.5=650(元)16将以上计算结果编制“废品损失计算表”,如表5-1所示。P100.根据表5-1,A借:废品损失——A产品——直接材料700——直接人工800——制造费用650贷:基本生产——A产品2150B借:原材料180贷:废品损失——A产品——直接材料180C借:其他应收款——李平100贷:废品损失——A产品——直接材料100172此方法根据单位产品的定额成本和发生废品的数量及废品的已投料和加工程度计算。【例5-3】某企业甲产品定额成本为100元,其中直接材料为60元,直接人工为15元,制造费用为25元。本月发现不可修复甲产品为6件,原材料系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废品残值为50元。根据资料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如表5-2所示。P10118例5-4】华新公司生产计算机芯片,所有材料均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2004年5月,投入原材料2160000元,投入生产数量为10000单位,月末完工产品6000单位,其中合格品5000单位,废品1000单位(全部为正常废品),期末在产品4000单位。假定没有期初在产品。为简化起见,本例中只考虑原材料成本。用表5-3来表示采用单独计算废品成本和不单独计算废品成本两种方法计算产品成本结果的差异。P10119从表5-3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方法二不单独计算废品成本,因而忽略了废品的约当产量,降低了约当总产量,其结果是完工产品成本被低估(1200000元而不是1296000元),而期末在产品成本中又包含了96000元的废品成本(1296000-1200000)。实际上,这些废品成本与在产品无关,应属于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还要继续加工,还会产生新的废品。这样,如果采用方法二,4000单位的在产品就承担了两次废品成本,这个结果显然是不合理的。而方法一由于单独计算废品成本,因而在计算约当产量时也考虑了废品的约当产量,因而,成本扭曲的情况就不会出现。此外,方法一还有助于向管理当局提供废品成本,从而使得管理当局将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减少废品数量上。20单独归集废品成本,必要时还可设置“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在产品成本组成中单独列示。如果正常废品的发生是与特定批次有关,则正常废品成本应作为直接成本计入该批次的产品成本中。如果正常废品的发生是与所有批次有关的,由于这时的废品不是专属的,从而也不应该归入某一特定的批次中去,因而,应先通过制造费用进行归集,然后通过制造费用的分配计入所有批次的产品成本中去。21二、正常返工品的返工成本应计入完工合格品的成本,而非正常返工品的返工成本应单独设置一个损失账户,确认为发生当期的损失。对于正常返工品所发生的成本,如果是与特定批次有关的,则这些成本应追溯到该批次中去。如果是与所有批次有关的,则这些成本应先通过制造费用归集并通过制造费用的分摊分配到所有批次中。在分步法下,对返工品的核算仅要求区分正常和非正常返工品。由于在分步法下,生产的产品都是相同的,那么,对正常返工品的成本应先通过制造费用账户归集,然后再通过制造费用的分配而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22三、1残料确认的时间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生产时确认或销售时确认。2残料的确认也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作为收入确认或作为产品成本冲减。将这两个问题和选择结合起来考虑,可以得到三种可能的残料的会计处理方法,如表5-4所示。P10323如果生产中产生的残料的市场价值很小,且需尽快被销售或者是被处理掉,那么可以采用A和B两种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如果残料的市场价值较高,且存储时间较长,那么,可以采用C方法对残料进行估价,冲减生产成本。采用分步法时,残料成本一律冲减“制造费用”账户。采用分批法时,残料成本的处理应区别情况处理:如果残料是与特定批次有关的,应冲减该批次产品的成本,即贷记“生产成本”账户;如果残料是与所有批次有关的,则应贷记“制造费用”账户。24第三节停工损失的核算一、1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分厂、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内发生的材料费用、应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和应分摊的制造费用等。为了简化计算,生产单位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一般可以不计算停工损失。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内发生的费用,应当采用待摊、预提的方法,由开工期内的生产成本负担,不作为停工损失。25停工期间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耗用燃料、动力费以及所发生的制造费用,均属停工损失范围。企业所发生的停工主要分为计划内停工和计划外停工。计划内停工是计划规定的停工,如计划减产、季节性和计划性大修造成的停工;计划外停工是因停电、待料、机器设备故障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停工。并非一切停工损失都要计入产品成本。为简化核算,现行规定: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停工损失,直接计入辅助生产费用;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车间或班组范围的不超过一个工作日的停工损失可计入制造费用;计划减产造成全厂连续停产十天以上或企业主要生产车间连续停产一个月以上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不计入产品制造成本。26在企业单独组织停工损失核算的情况下,停工损失一般应以单独的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造成生产单位停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停工原因可以分为季节性生产停工,机器设备大修理停工,原材料和半成品供应不及
本文标题:第五章 生产损失的核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2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