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蓝山蜜梨害虫生态调控及无公害配套生产技术研究
蓝山蜜梨害虫生态调控及无公害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作者:谢启兴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参考文献(35条)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果树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19932.刘海全.杨安顺从国内外梨市场状况分析天水市梨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期刊论文]-果农之友2005(3)3.张兴旺我国梨产销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期刊论文]-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5(2)4.赵彩平.张绍铃.徐国华世界与中国的梨生产、贸易及流通现状[期刊论文]-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5(2)5.杨洪强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全编20036.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果树昆虫学19817.果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图说[期刊论文]-果农之友2001(6)8.无公害果园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期刊论文]-农业科技与信息2004(6)9.吴榕山楂红蜘蛛的发生状况与防治[期刊论文]-现代农业2003(10)10.王旗针.杨小弟柑桔灰象甲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期刊论文]-江西园艺2002(4)11.HuffakerCBNewtechnologyofpestcontrol198012.沈兆敏.邵蒲芬柑桔无公害高效栽培200313.彭开松.佘锐萍淡水水产动物无公害生产与消费200214.张觉壁大庸市茶树害虫种类及天敌资源调查[期刊论文]-茶叶通讯1993(4)15.张觉晚兰岭茶场病虫及天敌资源调查1996(04)16.韦树德.廖小春.张建梅亚热带地区优质梨无公害生产技术[期刊论文]-广西农业科学2004(5)17.崔敏梨无公害生产周年管理技术[期刊论文]-河北林业科技2003(4)18.李秀根.杨健优质早熟梨无公害生产技术2003(03)19.周国英.何钢.唐成万.姬武兴.刘君昂金秋梨无公害生产施肥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经济林研究2001(2)20.罗德平无公害德化梨施肥技术[期刊论文]-福建农业2005(1)21.韦树德.廖小春.张建梅亚热带地区优质梨无公害生产技术[期刊论文]-广西农业科学2004(5)22.李学勇.李亚婧.李东沙地梨无公害生产技术[期刊论文]-河北果树2002(4)23.汪高杰.徐桂华优质梨丰产栽培技术[期刊论文]-农业科技通讯2004(9)24.李志华优质早熟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期刊论文]-北京农业2004(10)25.林居宁黄花梨无公害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期刊论文]-江西植保2005(2)26.谭济才.张觉晚.袁通政湖南省茶树病虫及天敌调查与区域防治研究综合报道1995(02)27.谭济才.张觉晚.袁通政湖南省茶树病虫及天敌调查与区域防治研究综合报道1995(03)28.谢振伦广东茶园昆虫群落结构排序的研究1993(01)29.谭济才.邓欣.袁哲明.范水平.彭其舟南岳茶场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期刊论文]-植物保护学报1997(4)30.SternVM.SmithRF.BoschRvdTheintegratedcontrolconcept195931.TshernshevWB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generalapproaches1995(119)32.唐启义.冯明光.袁志发.周静芋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199733.苏延英黄斑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1997(05)34.轩静渊.魏玉阶梨虎发生特点及其防治:四川省万源县山区低产梨园改造的虫害防治1989(03)35.HG小高奇群落生态学中的多元分析1985相似文献(2条)1.期刊论文李斌.杨茂发.LIBin.YANGMao-fa果树木虱防治的研究概述-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我国的果树木虱主要有中国梨木虱(PsyllachinensisYangetLi)、柑桔呆木虱(DiphorinacitriKuwayama)、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psyllasinicaYangetLi),危害的果树主要有梨、柑桔和龙眼.木虱的防治技术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应用较为广泛,但研究不够深入,尚待完善.综述了危害果树的木虱种类、危害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并提出了防治对策.2.学位论文翟小伟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和化学生态调控技术2009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L.)是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次在新疆发现苹果蠹蛾。目前已扩散至新疆全省,甘肃西部的酒泉市、嘉峪关市和张掖市,但是随着交通和旅游的发展,苹果蠹蛾很可能进一步向我国的东部地区扩张,并在东部定居下来,将给我国水果生产和销售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综述国内外苹果蠹蛾研究概况和雌性性信息素研究和应用进展的基础上,本研究从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出发,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分别研究了苹果蠹蛾卵在梨园中的分布特性和空间格局、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苹果蠹蛾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不同配方对苹果蠹蛾诱捕效果、苹果蠹蛾成虫与性信息素和寄主植物的互作行为、不同防治苹果蠹蛾方法的效果评定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苹果蠹蛾的监测和控制提供依据和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甘肃酒泉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及苹果蠹蛾卵在梨园中的分布特性和空间格局通过田间梨园的系统调查发现,苹果蠹蛾在我国甘肃酒泉一年只发生2代。苹果蠹蛾以老熟幼虫在常潜入树干或分枝的树皮下结茧化蛹或越冬,在次年4月中下旬就可以诱捕到羽化的成虫,成虫在树冠的中层产卵较多,在向阳的方向(东部和南部)产卵较多,在果实和叶背面产卵较多,叶正面较少,刚孵化的幼虫很快就蛀果隐蔽为害,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研究探明了苹果蠹蛾卵在梨园中的发生动态、分布规律、空间格局和第一代卵的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第一代卵高峰期发生在5月21号左右,为均匀分布,第二代卵高峰期发生在7月11号左右,为聚集分布;在第一代成虫产卵高峰期,梨树幼果上的着卵量显著高于叶片上的着卵量;而在第二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叶片上的着卵量极显著高于果实上的着卵量;在两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叶背面的着卵量显著高于叶正面的着卵量,树冠中层的着卵量显著高于树冠上层和下层的着卵量。另外,在第一代卵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采用Iwao方法确定了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2.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苹果蠹蛾雄蛾诱捕效应比较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放置位置、诱芯颜色及诱芯剂量对苹果蠹蛾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和绿色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比蓝色诱捕器的2倍还高,前两者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蓝色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三角形诱捕器与水瓶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放置在树冠中部的诱捕器的诱蛾量为树冠高部的诱捕器的2倍左右,前者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后者;蓝色和红色诱芯的诱捕器之间的诱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单诱芯和双诱芯的诱捕器之间的诱蛾量也不存在显著差异。3.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不同配方对苹果蠹蛾诱捕效应比较本文研究了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不同配方对苹果蠹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梨园中,在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高峰期,法尼烯((E,E)-α-farnesene)诱芯与梨酯(ethyl(E,Z)-2,4-decadienoate)诱芯结合的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4.06头和3.57头)和雄性诱捕量(2.60头和2.14头)最大,都显著高于只含有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并且其单个诱捕器单日诱捕量最大(16头和22头);在梨园中,在越冬代成虫高峰期,性信息素诱芯与梨酯诱芯结合的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只含有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而在第一代成虫高峰期则差异不显著;在第一代成虫高峰期,性信息素诱芯与法尼烯诱芯结合的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只含有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而在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则差异不显著。在苹果园中,在越冬代成虫高峰期,性信息素诱芯分别与法尼烯诱芯和梨酯诱芯结合的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和雄性诱捕量显著高于只含有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4.苹果蠹蛾不同防治方法的控害效应比较通过性信息素诱捕区、迷向区和化学防治区与对照区的对照得出,性信息素迷向区能把果实受损率控制在2%以下,化学防治区也能把果实受损率控制在2%左右,性信息素诱捕区防治效果不好。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82493575-a49b-46cd-9576-9dee00166bdc下载时间:2010年9月11日
本文标题:蓝山蜜梨害虫生态调控及无公害配套生产技术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3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