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版
2018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0分。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A.卢梭B.培根C.康德D.洛克B解析: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考点】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二章教育学及其发展,考查教育学建立阶段的代表人物。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A解析: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考点】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二章教育学及其发展,考查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级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D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分别是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考点】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考查教育的相对独立性。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A.社会生活B.科学实验C.生产劳动D.学校教育D解析: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考点】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查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A.引导性B.简捷性C.直接性D.实践性B解析: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考点】模块三:中学教学第二章教学过程,考查教学过程中认识的特殊性。P78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B解析: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考点】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查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C解析:我国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考点】模块七:中学德育第三章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容,考查德育的概念,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影响。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法B.示范法C.锻炼法D.说服法A解析: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即体现了陶冶教育的方法。【考点】模块七:中学德育第五章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考查德育的方法。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A.指导性教学B.情景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C解析:非指导性教学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考点】模块三:中学教学第六章教学组织形式,考查国外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之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A解析: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学科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考点】模块二:中学课程第二章课程类型,考查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对课程的分类。P5911.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A.课程评价B.课程实施C.课程组织D.课程设计D解析: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考点】模块二:中学课程第三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考查课程设计的含义。12.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A.文化层面B.系统层面C.技术层面D.规范层面A解析:维果茨基使用了发生学的分析方法,考察人的发展的起源和历史,他认为,对发展的分析涉及四种分析水平的相互交织:第四种分析水平是微观发生学分析,关注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真实的互动过程,同时考虑到个体、人际之间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考点】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考查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3.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A.适应B.对比C.联觉D.后像C解析:联觉是一种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现象,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通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这里由可怕的声音引发“冷”的感觉,是由听觉引发的触觉。【考点】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考查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14.隐藏图形测验中,要求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见图1中的右图)把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见图1中的左图)。有些被试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容易地分离出(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这些被试的认知方式为()A.整体性B.序列性C.场独立性D.场依存性C解析:隐蔽图形测验通常用来评定个体的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测验时,要求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把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场独立性的人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容易地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而场依存性的人完成该项任务则较为困难。【考点】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三章中学生的人格发展,考查中学生认知差异,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15.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比较顺利。这种迁移属于()A.零迁移B.逆向迁移C.负迁移D.正迁移D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就是使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题干描述,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更顺利,属于正迁移。【考点】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第六章学习迁移,考查学习迁移的种类——正迁移和负迁移。16.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刺激获得D.刺激消退A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考点】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考查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刺激分化的定义。17.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根据奥苏泊尔的相关理论,驱动许明行为的是()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成就内驱力B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的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题干描述的属于附属内驱力。【考点】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五章学习动机,考查奥苏伯尔的内驱力组成理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8.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环境B.生理C.刺激D.认知D解析: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包括三个工作系统:第一,对环境刺激情境输入的信息知觉分析;第二,由于长期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第三,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这个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来实现。【考点】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二章中学生的情绪情感,考查主要的情绪理论,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情绪产生不可缺少两个因素:胜利唤醒和认知性的唤醒。19.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A.强化干预法B.厌恶干预法C.转移注意法D.延迟满足法B解析: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法、内隐致敏法等。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成瘾青少年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当他坐到电脑前准备上网时,也可借助外力如闹钟发出尖利的噪音,来促使自己停止上网。【考点】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章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考查网络成瘾的治疗手段。20.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A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考点】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三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考查心理辅导的目标。21.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富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自我阶段C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把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的时候便把关注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即表示进入关注情境阶段。【考点】模块八:中心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七章教师心理,考查教师成长的历程。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正确教育尽管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不同,但同时教育又都是在各个时期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即具有对民族教育传统的历史继承性,教育所继承的一切,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内容的继承;第二,教育方式的继承;第三,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考点】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23.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正确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
本文标题: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8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