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工程化学PPT(交大版)
•理论课教材:•1.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童志平、管棣、周先礼等编:《工程化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实验课教材:•1.西南交通大学323实验室工程系列教材,童志平、管棣、方伊等.《工程化学基础实验》,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参考书:•1.陈林根主编.《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普通化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有关大学在学习上、生活上应注意的问题:•1.学习上要刻苦:•掌握自学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2.生活上要节俭:•掌握生活的规律、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关于《工程化学》的讲授和学习说明:•1.3-17周上课(每讲2节课,另1节为实验课),其中第9周半期考试,第18周开始期末考试•2.8个实验做8周,具体时间听通知(初定从第7周开始做,各班学习委员现在开始去X6512找舒学彬老师选实验,每天上午上班至下午2点前)•3.讲课采用“问答式”、“提问式”和“启发式”的方法,和学生产生互动(学生要参与教学)•4.学生要积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思考,开发创新潜能•讲课内容:•绪论(1-2h)•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2h或自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热效应与能源利用(4h)•第三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6h)•半期考试(测验1h;讲课1h)•第四章溶液与离子平衡(6h)•第五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4h)•第六章物质结构基础(6h)•复习答疑(2h)•《工程化学》成绩组成:•期末考试:60%(茅院50%)•实验(8个):30%•平时半期:10%(茅院20%)•缺课时间达三分之一:本课程为0分•考勤:由学习委员负责或点名•作业:每章讲完后布置绪论•1.工程化学简介•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即:从原子和分子等原子结合态单元(如分子和超分子体系,简称化学单元)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它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包含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化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二级学科):•(1)无机化学•(2)有机化学•(3)高分子化学•(4)分析化学•(5)物理化学•(6)结构化学•。。。。。。。。。•随着化学和其它学科、技术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同时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世界由物质构成(物质变化:分子变化、原子变化)•宇观物质:。。。。。。•物质宏观物质:。。。。。。•微观物质:。。。。。。•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1)化学是一门有其自身特点的基础学科,它广泛地联系着各个方面,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及工程技术等密切相关。•(2)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环境、能源、信息、材料以及生命等问题都与化学有密切的关系。•(3)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化学的理论需要实验验证)•2.工程化学基本概念•(1)系统与环境•系统:在化学上,常以一定种类和质量的物质所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的对象,这种整体称为系统(物系或体系)。•敞开系统•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环境:系统以外且与系统密切相关的部分。•(2)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体系的热力学状态(始态、终态),是系统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状态函数(性质):确定系统状态的宏观性质的物理量(m,T,P,V,c,,,n,E,mol,…)•包括:•容量性质(广度性质):其数值与体系中物质的数量成正比,具有加和性(V,m,mol,U…)。•强度性质:其数值与体系中物质的数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P,T,,…)。•强度性质=容量性质/容量性质•如=m/V•(3)过程和途径•过程:指系统状态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等温过程•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途径: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由同一始态到同一终态的不同方式称为不同的途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可计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8.314Pa.m3.mol-1.K-1•=8.314J.mol-1.K-1•=0.08206atm.dm3.mol-1.K-1•(4)聚集状态和相•聚集状态: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它们决定于分子、原子的相互作用。•气体(气态g):•液体(液态l):•固体(固态s):•相:指系统中任何分布均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同的部分。•单相体系:•多相体系:•相数的计算:•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内容提要:•在常温下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为气体、液体和固体,它们都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离子)聚集而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可以互相转化。•本章主要讨论气体、液体和溶液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简单介绍固体、等离子体、超高密度态、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和费密冷凝态物质的种类和性质。•学习要求:•1.了解物质的主要聚集状态和特性;•2.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华方程的意义,了解分压定律与分体积定律的含义;•3.了解液体的特性,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表达;•4.了解固体、超临界流体、等离子体等的特性和应用。•1.1气体•气体的特征:具有扩散性和可压缩性(无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可以用压力p、体积V、温度T、物质的量n来描述气体的状态。•(p、V、T为表示气体平衡状态的三个参量)•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理想气体:(1)忽略气体分子的体积•(2)忽略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综合玻意耳、盖吕萨克、查理定律得出):•pV=nRT•单位:p—Pa;V—m3;T—K;n—mol•R=8.314J.mol-1.K-1。•1.1.2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1.分压定律(道尔顿(DaltonJ)于1801年提出分压定律):在温度和体积恒定时,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力之和。•Dalton分压定律:•(1)总压力:P=p1+p2+…+Pi=∑pi=∑niRT/V•(2)摩尔分数:xi=pi/p=ni/n(或pi=pxi)•2.分体积定律(阿马格(AmagatEH)于1880年提出分体积定律):在温度和压力恒定时,混合气体的体积等于组成该混合气体的各组分的分体积之和。•Amagat分体积定律:•(1)总体积:V=V1+V2+…+Vi=∑Vi=∑niRT/P•(2)摩尔分数:xi=Vi/V=ni/n(或Vi=Vxi)•1.1.3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实际气体:要考虑分子的体积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方程:•(p+an2/V2)(V-nb)=nRT•范德华常数:a—修正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b—修正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可把低压、高温的实际气体近似看作理想气体)•1.2液体•1.2.1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特性:•液体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具有气体的特征(无一定形状、有流动性)和固体的特征(有一定体积、不易压缩);微观上是“近程有序、远程无序”;宏观上是“各向同性”。•分子间的距离:气体>液体>固体•分之间作用力:固体>液体>气体•1.2.2液晶•液晶:能够在某一温度范围内(T1~T2)兼有液体和晶体两种特性的物质。•既有流动性又有各向异性性。•固体(T<T1),液体(T>T2)•热致液晶(近晶型液晶、向列型液晶、胆甾型液晶)•液晶•溶致液晶热致液晶是由于加热某些晶体而形成的液晶。热致液晶液晶晶体热冷液体热冷(1)近晶型液晶(2)向列型液晶(3)胆甾型液晶包括三类:(3)胆甾型液晶(1)近晶型液晶(2)向列型液晶CH=NROOR'CH=NROORHOCH3CH3H3C-CH-(CH2)-CH(CH3)2•溶致液晶•溶致液晶是由像表面活性物质一样具有“两亲”特点的化合物与极性溶剂组成的二元或多元系统。•两亲化合物包括简单的脂肪酸盐(如硬脂酸钠),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物质,以及与生命体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类脂化合物(如卵磷脂,见下页图)。•当两亲化合物与水混合时,水分子进入固体晶格中,分布在亲水基的双层之间,破坏了晶体的有序排列而呈现出液晶特征,随着水量增加,可以出现不同的液晶态。亲水部分亲脂部分液晶(层状)晶体胶团溶液+H2O–H2O液晶(立方)液晶(六方)+H2O–H2O+H2O–H2O+H2O–H2O+H2O–H2OOCHCH2ORCOR'COCH2OPOOOCH2CH2N(CH3)3+卵磷脂液晶是新型显示材料,在工程上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液晶显示器、电子体温计等。液晶的用途液晶分子在弱电场(1V量级)控制下改变其取向,从而改变液晶层的光学特性,实现有史以来最省电的平板显示技术,成为与运算半导体集成电路在功率与电压上直接匹配的现代仪表、计算机的最佳搭档。可以说,没有液晶显示,就不可能有当今信息时代涌现出的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脑终端、汽车雷达卫星定位系统和多种平板飞机航空仪表。•1.3溶液•定义:一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状态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分散系统(体系)称为溶液。•包括:•水溶液、非水溶液•气态溶液、液态溶液、固态溶液•溶液的浓度:指溶质在溶剂(或溶液)中的相对含量。•1.物质B的质量分数(WB)•定义:溶质B的质量(mB)在溶液质量(m)中所占的分数。即质量百分浓度。•WB=mB/m•2.物质B的摩尔分数(XB)•定义:物质B的物质的量(nB)与溶液的物质的量(n)之比。也称物质的量分数。•XB=nB/n=nB/(nA+nB)•3.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B)•定义:溶质B的物质的量(nB)除以溶液的体积(V),单位:mol.dm-3,即体积摩尔浓度。•cB=nB/V•4.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mB或bB)•定义:溶质B的物质的量(nB)除以溶剂的质量(mA)。单位:mol.kg-1。•mB=nB/mA•1.4固体•定义: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它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固定的体积,但不能流动。具有不可压缩性(称为固体性)。•晶体:宏观上具有整齐的几何外形;微观上晶体中质点•(原子、分子、离子)排列有序;晶体的某些性质•(光学、力学、电学等)各向异性。•固体••非晶体(无定形体):无一定的结晶外形;其中质点•排列有序度低;某些性质各向同性。•准晶体:由微小晶体聚集而成的、外观为无定形的物质。•1.5超临界状态•临界点:在P-V图上确定临界状态的一点。由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表示。•临界状态(或临界情况):物质的气态和液态平衡共存时的一个边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液体密度与饱和蒸气密度相同,因而他们的界面消失。这种状态只能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实现。•超临界点: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一点。•超临界状态:流体处于超临界点(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状态。•超临界流体:温度和压力均处于临界点以上的气体。它既具有气体的性质(可以压缩或膨胀),又像液体一样(具有较大的密度、粘度比液体小、有较好的流动性和热传导性)。•超临界流体应用的原理:在高压条件下,使超临界流体与物料接触,物料中的有效成分则溶于超临界流体中(相当于萃取),分离后,降低超临界流体的压力,有效成分就析出(采用逐级降压,可使多种成分分步析出)。•1.6物质的其它形态•1.6.1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它是由电子、带正电的离子、自由基和少量中性原子组成的一种高度电离状态的独特系统。•常温常压下,物质三态: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条件:高压电场、高频感应、。。。•1.6.2超高密度态•超高密度态:在高压或超高压条件下,使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发生很大变化的状态。•例如:书P15•1.6.3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与费密冷凝态•常温常压下,物质三态: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物质第五态: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
本文标题:工程化学PPT(交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8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