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班级管理第3讲奖励与惩罚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之二奖励与惩罚一、奖赏和惩罚凡是所给予的东西(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受的,或者使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均可称为奖赏。凡是所给予的行为或者物品,能使学生产生痛苦感受的,都可谓之惩罚。奖赏和惩罚的心理学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S—R的联接,即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S—R联接产生的物质或精神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增强物。行为改变技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主要依据。二、奖赏的类型1、社会性奖赏;2、活动性奖赏;3、代币式奖赏;4、物质性奖赏。社会性奖赏涉及与他人愉快的互动。赞美、鼓掌、握手、微笑、书写便条给家长说明孩子在学校的优良表现。这是由他人的行为所决定,常常是社会行为的自然结果。活动性奖赏涉及愉快活动的机会。任何喜好的活动:游戏、玩耍、擦黑板、自由选择活动、阅读课外书籍等等。所提供的活动必须是学生所喜爱的,最好避免是课外活动,也许会涉及到社会性的增强物。例如:参与同学团体游戏活动等。代币式奖赏可见的、实体的赞许或者进步的标志。星星、记点、徽章、奖励卡片、证明书等等。这些奖励可以与活动性奖赏、物质性奖赏等配合使用。代币式奖赏商业上的运用。学校中的运用:星星;记点;徽章;奖励卡;贴纸;笑脸的记号……卡通式增强物物质性奖赏实体的、可用的、可以食用的。甜点;玩具;装饰品;各类玩具。适合幼儿园或者低年级小朋友,初中生可以偶尔使用。其他类型的奖赏无效时,也可以尝试使用物质性奖赏。经常与其他奖赏类型配对出现,以增强新奖赏的效果。惩罚的类型给予厌恶性刺激;剥夺权利。一般认为,“权利剥夺”对儿童的伤害较小,也是改变儿童行为的有效方式。讨论:关于体罚“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虎爸”“狼妈”“狼爸”萧百佑(微博):“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是“中国狼爸”的宣言,他坚持“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狼爸”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自由上网,不准随意开空调;他说,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他“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你觉得体罚有必要吗?体罚有正面作用吗?体罚有哪些负面效应?老师,您可别打我哦?体罚的负面效应受罚的学生日后会仿效体罚的暴力行为,以作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最佳办法;体罚只能让学生暂时压抑不良行为,而难以彻底消除不良行为;体罚会引起强烈的不快情绪,影响个体的心理卫生;体罚会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纠正行为错误的方式很多,体罚并非最有效的一种;一般老师缺乏施加体罚的技巧,体罚很难有效地得到实施;教育行政当局禁止体罚。据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所做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教师的体罚行为带来的最容易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模仿,从而形成攻击性行为。支持体罚的一些理由体罚不应伤害到学生的身体;在诉诸体罚之前,必须先要尝试过其他的处理手段;学生应该事先知道游戏规则,即什么样的过错行为会受到体罚,体罚前教师必须说明理由,使学生知道为什么会受到惩罚;体罚的执行方式、执行者、执行场所、执行次数、执行强度、申诉管道等应当事先明确订立,并且为大多数教师、学生、家长所接受;学生受到体罚后,必须接受适当的辅导与追踪辅导。三、奖惩的原则1、奖惩的共同性原则原则一原则二原则三原则四奖赏多于处罚奖惩及时合理事先订立标准并用团体奖惩2、奖赏的个别原则精神奖赏重于物质奖赏精神奖赏物质奖赏············3、惩罚的个别原则惩罚之前说出受罚理由1惩罚应当尽量私下进行2实施惩罚时应保持冷静3施罚之后应当给予辅导4没有必要惩罚的情境边沁制定了四个惩罚的反面标准:没有根据没有效果没有好处没有必要奖赏及其相关策略的运用针对目标性行为;把握时机;紧迫盯人;适时松手;自我控制老师:慢慢来,我会做到的选择一个有意义且学生能够达成的行为目标;获得可靠的学生起点行为的资料;选择一个有力的增强物;划分建立目标行为的分段步骤,然后依次增强;间接地增强已经建立的目标行为订定契约代币制奖赏订定契约契约小明和张老师同意本契约。本契约有效日期从02.11.5到02.12.05。在02.12.05对本契约的施行结果进行检讨。本契约内容如下:小明将在契约生效期间,每天进行老师所规定的写字活动30分钟;老师将提供给小明······。如果小明能够做到契约的要求,则可以得到规定的奖赏;如果小明无法做到契约规定的内容,则奖赏自动取消。学生签名:老师签名:代币制奖赏仔细选择目标行为;选择一个适当的代币;选择代币可以交换的增强物;制定并公告奖赏清单;提供学生代币交换增强物时间;依学生需要,经常修正奖赏清单。案例小雨是9岁半的四年级学生,聪明活泼,但长了一个“大嘴巴”,上课时喜欢高声说话,尤其常常不等老师指名便抢报出答案。不幸的是,她的答案往往又是正确的,致使其他同学简直没有插嘴的机会,破坏了问答应当遵循的方式。老师尝试种种方法制止均无成效,即使有效也昙花一现。案例•我们的目标是?•行为的起点是?•选择的奖励是?减少小雨上课擅自发言的次数每节课/每天“大嘴巴”的次数笑脸贴纸及喜欢的玩具案例日观察一节课,连续观察八周。发现平均讲话13次,最少7次,最多22次。恳谈:为什么行为错误?商定:满12张笑脸贴纸可换一把水枪或水彩笔。以10分钟为单位施奖;持续7天改为间歇强化,持续9天终止,后续观察6天。代币制奖赏实行过程效果评估增强效果显著。使用继续增强的6天中,小雨擅自说话的次数平均每天只有1.6次,在后来9天的间歇增强下,平均每天仅有1.7次,在最后6天无增强的情况下,平均每天未达到2次的违规记录。在未实施增强前的8天内他总共擅自发言105次,在实施增强后的22天里,他只有38次违规记录,由平均的每天13次降为每天的2次。代币制使用技巧评价阶段选择目标行为确定使用代币明示奖励规则使用代币制奖励的优势在于连续增强实施阶段准备阶段划分激励阶段分步实施强化校正代币清单逐步提高难度改变强化频次评估奖励效果第一年到中学任教,学校要我担任初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很多老师都对我投以同情的眼光.一位同事告诉我那是一个”放牛班”,秩序常规之差冠于全校,全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被记大过或记小过,逃学、逃课、打架、与老师发生冲突、公然抽烟等罪状不胜枚举。总之,曾任该班的教师共同的心声就是无力感。综合实例具体的策略设立班级荣誉状:凡有具体事实提升班级荣誉者即颁之,并载明荣誉事实;奖励学生修护教室损坏的设备,并通知家长;以报喜为主,进行家访和电话联络。即便学生犯错误通知家长也事先与学生商谈如何告知,减少学生抵触情绪;鼓励学生参加正式及非正式运动竞赛,使多余精力有所宣泄;接班“大赦”,利用学生改过销过,鼓励学生将功抵过,减少违规人数;放宽但是严守行为的底线;对不良行为,教师应当适时适度表现出不满,提醒学生改正;改善平常成绩考查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比较,重建学生对于功课的抱负水准;多与学生个别面谈,言谈之间,充分表达老师的尊重与关怀。结果:一年下来,47个学生中38个顺利毕业;中途离开学校的学生也无一回到学校破坏。到毕业时,教室设备大致维持良好,破坏不多。校长和同事、家长均对此表示满意。体会:生活在鼓励中的孩子就学会自信;生活在接纳和友谊中的孩子,就会信任并喜爱自己和别人。第二部分奖惩之检讨教室是一个巨大的“斯金纳箱”“奖励完全不是惩罚的对立面,它们是一枚硬币的同一面。而这枚硬币没有多少购买力。”——艾恩《奖励的惩罚》•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谁更需要奖励和惩罚?•可能的替代方案是什么?主动的自治?被动的服从?教师更需要?儿童更需要?“三C”:content;collaboration;choice奖励与惩罚的检讨一、基于教育目的的检讨我们的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能“听话”的孩子?有“学问”的孩子?善“自治”的孩子?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惊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做A然后得B如果不A就B如果再A就B胡萝卜+大棒子奖励与惩罚能带给我们什么?奖励与惩罚能带给我们什么?奖励和惩罚的本质乃在于要求学生放弃自己的思考,放弃自己的兴趣,去放弃自己的内心自由,服从一个外在的、理性的权威。从这个意义上说,奖励和惩罚的本质乃是一种以塑造服从行为的控制技术。因为奖励和惩罚的缘故,学生做着成人要求他们所做的几乎任何事情。但是,奖励和惩罚真的能使学生热爱上这些事物吗?学生的态度能够发生改变吗?学生能够对这些工作作出内心的承诺吗?奖励与惩罚能改变态度吗?老头的计谋一位上了年纪的人,每天的忍受一群10岁孩子的侮辱。这群孩子放学路过他的住处。一天下午,在听过了又一轮嘲笑,说他有多愚蠢、丑陋、谢顶之后,他想出了一条计谋。星期一,他跟孩子们在他家的草地上见面了。他宣布说,第二天回到这儿朝着他大喊大叫的人能得到1美元。孩子们又惊讶又兴奋。星期二,孩子们早早就来了,极尽所能大喊大叫。老人信守诺言,发给每人1美元,但同时宣布:明天再来,报酬是25美分。孩子们觉得还不错,星期三又来吵闹。刚听见嘘声,老人拿出一叠25美分硬币给了这些发难者。“从现在开始,你们这么做我只能给你们1美分!””1美分?”孩子们不屑地互相看着,“算了吧!”他们再也没有回来。一项旨在培养读书兴趣的计划初二年级班主任严老师为了鼓励孩子们读书兴趣,在班级设立了“读书角”。严老师宣布,自今天开始,开展读书比赛。比赛规则是:在最近的1个月之内,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读书最多者将获得优胜奖,奖品是一张电影院的门票。学生们会比比赛之前更爱读书吗?奖励和惩罚所捍卫的规则真的必要?学生的成长需要纪律和规则,但这不意味着在我们学校和班级中所有的纪律和规则都是必要的。“夏山学校”中的自由精神:“学校适应儿童”而非“儿童适应学校”。以课堂纪律为例:比举手更重要的是什么?比做得笔直更重要的是什么?比保持安静更为重要的是什么?奖励和惩罚比找到原因重要?行为的产生有特定的原因。原因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可能是学生的原因,也可能是规则本身的原因。有些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则是不可控制的。试问:仅仅根据行为表现而决定给予奖励或者惩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一位母亲抱怨“我3岁的女儿,到睡觉的时候总是一次一次跑出房间,我该怎么办?”A:“我数到3,你还不上床,一个礼拜不能看电视。”B:“如果你连着3个晚上一觉睡到天亮,亲爱的,我就给你买你想要的泰迪熊。”一位母亲抱怨“我3岁的女儿,到睡觉的时候总是一次一次跑出房间,对此如果我既不能用惩罚(或允许严重后果),又不能用奖励(贿赂)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办?”C:搞清楚为什么不按时上床睡觉的原因再行解决。二、基于主体的检讨学生=“麻烦”制造者?教师=“麻烦”消除者?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实现这一目的,便捷的方法是什么?解决根本问题,需要我们付出什么?奖励结合惩罚,给教师带来了什么?二、基于主体的检讨我班上有一个男生叫梁涛。“你能不能安分一点儿,不要走来走去”,“你能不能不要总是欺负同学”,“你能不能认真的做好作业,写好每个字”,“你能不能按时的完成作业,不要总是到最后”…….这些话是我对他说的最多,也是全班里让我最伤脑筋的孩子。几乎上我们班的老师最早认识的一个人。他就是一个那么特殊的孩子,做任何事就是那么随意和无所谓。课上,要么故意大声接嘴,引来全班哄堂大笑;要么就把板凳,桌子或者直尺弄得叮当响,引起全班的注意;要么想尽办法和周围同学讲话,把课堂搅得不得安宁,弄得谁不愿意和他同桌;课间,我不知道他是不知道怎样和其他同学交流,还是故意的去惹事,总能引来一大
本文标题:班级管理第3讲奖励与惩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1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