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浅谈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之改革
浅谈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之改革沈秀军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一传统的专业,因为过去我国工厂企业的生产以粗放型为主,上海地区这方面的人才和劳动力需求量大,因此,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设有这一专业。但近几年,随着企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再加上国有企业生产效益较低,工人收入不高,工作又很辛苦。因此,现在这一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然而,机械加工这一传统行业,仍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关键是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建设要适应形势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实现新的改革和发展。第一,课程设置上要尝试向相近专业延伸这样做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计划体制下,中专生包分配,你学的机械专业,毕业后一般都分配到对口工厂工作,不存在用非所学以及重新择业的现象;但如今计划体制下,找工作要竞争,要双向选择,学的机械专业未必就到机械生产厂工作。因此,我们不能简单认为“专业就是职业”。倘若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毕业生理论知识面狭窄、职业技能单一,适应不了转岗的需要,可能是毕业即失业。根据对学机械专业学生调查,他们中的一部分愿意从事电气技术、汽车维修等行业工作。所以,课程设置中可适当增加《电机与电力拖动》、《汽车构造》等课程,有助于扩大他们知识面,扩大就业的范围。第二,课程内容要根据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作调整。八十、九十年代,中等专业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应聘;如今,中等专业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尽管人才也是劳动者,但毕竞有差距。另一方面,现在中专学生生源分数一般在普遍高中之后,这样的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较差,很深奥、繁杂的计算对这些学生显得要求高些。因此,课程内容要作调整。如《工程力学》学科,理论力学部分空间任意力系的计算要求放低,特别是刚体动力学部分只需给学生介绍角速度、角加速度、转动惯量等基本概念即可,相关的计算不必介绍;材料力学部分的组合变形和强度校核则不作要求。又如《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学科,机械原理部分只需介绍常用构件的类型,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原理,有关机构设计与校核则可删除。总之,理论知识只需达到“实用”、“够用”,反之,要增加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内容,如《电工学》学科,除介绍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外,还应着重介绍变压器,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有关计算,在实验实训课中,要强调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如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训练,功率表的正确接法,单、双联白炽灯、日光灯等照明电路的安装,电动机的拆装等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些既有兴趣又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增加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多种职业能力如今提倡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就要培养学生多种职业技能,因此要增加实训课程和课时,我校机械专业的学生一年级进行钳工工艺实训,钳工的理论知识就在平时实训中介绍;二年级进行电工操作实训,学生在学完电工学后按中级电工考核要求进行布线,接线的实践操作,三年级则安排学生进行车工工艺实训,6-8周的上车床操作,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中级车工的操作水平。三年中,学生参加上海市劳动局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钳工、车工、电工中级证书,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和择业打下扎实的基础。第四,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专业的课程内容一般都很抽象,实践性又强,因此,学生总觉得枯燥,又很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课程特点进行教学:如《机械制图》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原来想象在教师头脑里的立体形状,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在实践课中也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模型,材料可用泡沫塑料既方便又轻巧。又如《金属工艺学》课程,则主要组织学生下工厂教学参观,理论课教师和工厂师傅现场讲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二十一世纪的职业教育,正如教育部职成教司长黄尧同志在2002年职成教年度工作会议指出的“照搬计划体制下的经验以及传统的办法都不行,应该与时俱进,要有新思路、新办法”,每一位在职教战线上工作的教师都要身体力行,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二OOO年六月
本文标题:浅谈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之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