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最新K12教育教案试题【成才之路】2016年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习题岳麓版必修31.西汉初期,“无为而治”思想曾一度盛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观原因是()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B.这一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C.该思想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思想D.这一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答案】B【解析】干扰项是A项,A项是客观原因。2.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D【解析】仔细解读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董仲舒主张“民性本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意在主张君权神授。3.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A.“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C【解析】“三纲五常”的观念被统治者用来维系专制统治,是对人的自然欲求的一种扼杀,对人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形成了我们民族性格中的诸多阴暗面。4.相对于先秦儒学,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新儒学,“新”的主要体现是()A.人定胜天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实行仁政【答案】C【解析】“天人感应”是改造后的新儒学的基础。5.汉初,萧何死后,曹参为相,他对萧何制订的制度一律照搬,这就是“萧规曹随”。最新K12教育教案试题“萧规曹随”的做法,明显与下列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相符()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答案】D【解析】“萧规曹随”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6.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来于()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佛家学说D.法家学说【答案】A【解析】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是改造后的儒家思想。7.(2015·湖北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答案】D【解析】秦朝之后建立汉朝,汉初以道家思想为治国理念,从题干信息“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A、C两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胜利”的意义,故选D。8.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强调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备选项中只有B项强调“天人感应”思想即“民、君、天”三者之间的关系,A、C、D三项与“天人感应”思想无关。最新K12教育教案试题9.西汉时,辽宁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失火,董仲舒认为两处火灾是“天意”,“天”告诫皇帝应该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诸侯王和不正派的高官。由此可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A.“天人感应”B.“制天命而用之”C.“君权神授”D.“大一统”【答案】A【解析】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火灾是“天意”的主张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10.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答案】C【解析】题支必须与题干完全对应,才有可能正确。D项没有表述出关系,排除;B项中的适应专制统治不符合“大一统”这一题干限制条件,排除;A项把两者的关系表述反了,排除。11.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不怨于下而朕不知。”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主要思想是“天人感应”,这是儒家的思想。12.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答案】B【解析】“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秦始皇时确立的。13.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最新K12教育教案试题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对富者进行限制,对贫者进行帮助,这样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容易统治,由此可见作者主要是通过调节贫富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的稳定,故此题应选D项。14.《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答案】(1)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3)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仁政。最新K12教育教案试题(4)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15.阅读下列材料:国家的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快,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推动政治统一。两汉学术思想的变迁,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见下图)请回答:(1)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所表达的两汉学术思想变迁的路径加以简要梳理。(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七十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思想与社会发展是一种什么关系?(3)有学者认为:汉代以后所尊“儒术”与先秦儒术已大不相同,它兼涉诸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政治张力。对此你怎样理解并评价这一文化现象?【答案】(1)自汉高祖到汉景帝,儒家思想与黄老之学并存,黄老之学占上风;从汉武帝到王莽时期,儒家思想独尊,但已混杂了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东汉末年,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复兴。(2)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这种对儒家学说的调试与再造,有利于文化的丰富性和适应性。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巩固中央集权有积极意义。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专制政策,不利于文化的繁荣。
本文标题:【配套K12】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习题-岳麓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6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