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16-17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2、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2、听演讲(录音范读)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1、谈演讲的特点(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三、检查初读理思路1、出示生字词正音。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3、交流分段知大意(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3)填充概括段意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24、引读全文5、质疑留疑四、学字词1、讨论书写要点。2、归类写字:左右结构:演、锻、稳3、比较组词:陶()炼()彼()葡()练()履()4、完成习字册。5、抄写词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2.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二、教学第一问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1)问什么?(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3、点拨关键处(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3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3、填空总结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5、倾吐练习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B、《我也要每天四问》C、陶校长,您听我说……五、作业:填空(课后4)板书:26.陶校长的演讲身体有没有进步?生命之本每天四问学问有没有进步?前进源泉工作有没有进步?打牢基础道德有没有进步?做人根本反思: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走进教室,我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名优秀的学生?”学生们立刻回答道:“想!”我当即让学生们讨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呢?”学生争相回答。有的说:“要认真刻苦。”有的说:“不懂的地方要问。”还有的说:“要好好学习各门课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么下面让我们听听陶校长对我们是怎么说的!”我请学生阅读《陶校长的演讲》,让学生说说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要做到四问。”学生找到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学生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陶校长为什么要问这“四问”?我们怎样才能在这四个方面取得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弄清楚陶校4长为什么第一个提出健康问题?健康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有好身体真好!那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在文中找相关的句子回答,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除此之外继续弄清楚陶校长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用学习第一问的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讨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3、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二、学习《寻隐者不遇》(一)初读感知51、出示古诗。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3、简介作者。4、解题。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二)细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2、指导理解。(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3)指导朗读。3、感悟诗情。(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3)讨论交流。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三、作业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自读几遍就能理解其大意。因此在备这一节课时,我把对古诗朗读和诗意理解的环节进行了压缩再压缩,尽可能地精6简,以求不做无用功。那么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就用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和学生一起赏析这首精致的小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3、解题。“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二、初读感知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2、指名读、齐读。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三、整体感悟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全班交流。2、理解一、二行诗句。(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73、理解三、四行诗句。(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4、指导朗读。四、总结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五、作业1、朗读、背诵《所见》。2、填空。《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教学反思: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这堂课做到了: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8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习作1一.教学目标: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自读例文,想一想: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分小组讨论、交流。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
本文标题:16-17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8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