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云南省宣威市务德镇务德完小邱桂林(655419)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些不良思想走进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暴力主义等在学校蔓延,学生的品德日益下降实在令人担忧。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工作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找准思想道德教育的位置,把它放在教育的首位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育家史霞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充分体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学科教材德育教育内容,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其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切实做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二、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代小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帮助他们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强烈愿望。这方面我认为主要是要引导小学生“知国”。因为“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教师可以结合班校会进行国情教育;利用广播、黑板报、指导小学生收看新闻等电视节目,开展社会调查,使小学生感受祖国四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途径,讲历史、讲传统;讲爱国英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卓越贡献。引导小学生在生动的对比鉴别中提高认识。通过对比教育激发小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实现四化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找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有志者,事竟成”,理想的树立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农村一些家长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低下,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读书是无用的”。这种消极思想直接影响着孩子,造成孩子没有远大理想,容易和教师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因此,学校应配合家长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有了理想,学生才会从各个方面来发展自己,当然也就会从思想上来坚定自己的信念,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四、加强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都特别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习惯又是多个方面的,习惯体现在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运动、劳动、生活等随意性强、自我约束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他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其它方面,往往凭兴趣。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向他们明确提出要求,并利用班会等时间逐项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习惯,懂得该怎么做才能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因为,学生有了责任心,他就会自觉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他就会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他就会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他就会主动关心父母,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他就会热爱集体,对集体负责;他就会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总之,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精心策划,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本文标题: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8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