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农业经济学(朱道华)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经济学(第四版)朱道华主编经济管理专业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北京通过本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懂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学会用科技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具备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与实践、实例学习基础上,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探索和研究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而不懈努力,为全国或河北省的农经学界培养高素质人才并能在“三农”战线不断做出更大贡献。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本教材的第二篇、第三篇教学难点:本教材的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目录第一篇导论(第1-3章)第二篇农业生产力(第4-9章)第三篇农业生产关系(第10-12章)第四篇农业与农业外部经济(第13-15章)第一篇导论(第1-3章)目的要求:通过本篇内容的学习,要学习和掌握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基本知识,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概念、任务和内容,研究指导思想和主要方法、农业的概念、地位和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方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理论和演变,把握好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总体上了解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求,为学好全书打好基础。本篇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农业的概念、地位、特点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难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理论第一章农业经济学的对象•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学习和掌握农业的概念、地位和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研究对象、任务、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还要了解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指出一门学科成立的基本框架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重点是第一节,即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难点是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一章农业经济学的对象第一节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三节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第四节本书的内容与结构第一章农业经济学的对象•第一节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一、农业的概念二、农业的地位三、农业的特点第一章农业经济学的对象第一节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一、农业的概念(1)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2)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农业概念不同。(3)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可持续发展规律,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为人类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种植业-农作(狭义农业)果树广义林木农业……畜牧业饲养业-驯养业水产业在现代,农业开始演化为现代产业系统。农业分工日益发展:从横向看,一种产品就可以发育成一个产业部门,且越分越细;从纵向看,演化为产前部门、产中部门、产后部门•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动植微生物•广义的农业发展为产前、产中、产后部门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农村中的二、三产业就不包括在农业的概念之中,而称之为非农产业。概念和内涵已有重大区别。•本书主要阐述农业的经济问题,不包括农村经济的全部问题,是各自特点和规律决定。•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一是许多非农产业属于广义农业的产业系统的产前或产后部门;二是非农产业是在大农业环境中生成,是农业的发展条件。关于本书•主要研究动植物生产的狭义农业•扩展到广义农业产业系统的相关方面•包括农村经济中与农业经济有密切关系的经济问题•涉及到农业的外部联系问题•“三农”问题是个复杂的大系统,是个艰巨的沉重任务二、农业的地位•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其它活动和产业赖以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普遍规律•农业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以农业为基础是符合国情的规律•把农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表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解决的工作我国农业的特殊重要性还有:•我国是有13亿人口9亿在农村的大国,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口众多,必须自力更生为主解决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总之,(见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公报)三、农业的特点:•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是本质特点;•土地是特殊生产资料;•农产品是基本生活资料;•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农业是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农业为许多轻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农产品和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是重要创汇物资;•农村是广阔的工业品市场;•农业、农村、农民是个相互交融的大系统。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农业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的地位三、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意义和任务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经济学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农业的科学,是经济学和农业科学中的独立学科。•农业经济就是研究农业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是受多元、多样的客观规律支配的。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规律就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生产方式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对物质资料的分配、占有、组织与社会形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阶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可起反作用,即可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力的、农业生产关系的、以及两者相互间的矛盾运动规律三个方面。•广义上,应包括生产方式的更迭,各历史时期的和现阶段的表现。•通常是研究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规律。•现阶段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经济学是应用性很强的部门经济学,侧重于研究农业经济规律的具体应用,既不能向农业学延展太多太深,又不能向经济学扩展太细太广•实践中形成各具本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学,是源于各国国情和学术观点、理论依据、社会发展阶段、重视程度、经济基础等•本书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规律•农业经济学是在概括的研究农业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基础上,主要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二、农业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的地位•农业经济学的对象决定了它和相关学科的关系•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不能孤立的研究农业经济学,必须放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进行整体性研究,它和经济类的其它学科,都有相互交结、相互渗透的关系•农业经济学是随学科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已形成一个相互分工、相互联系的农业经济学科体系。•农业经济学是该学科体系的基础学科,是各农业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但不重复它们的研究三、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意义和任务•1.意义:从农业的重要性和农业经济学的对象,决定了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意义•从实现四个现代化显示研究的意义•从农经学科的基本理论,学科的原理、方法、模式和历史分析、完善等具有意义•从献身农经,大有可为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农经的重大任务、复杂性和艰巨性上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农业经济学的任务•(1)科学揭示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揭示运用规律为发展农经服务的对策和途径;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现阶段农经学科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模式,以及不同地域的农业经济学•(2)现阶段的任务:科学阐明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探讨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服务•科学总结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农经方面的错误理论和观点•不断研究我国农业经济在在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研究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三节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一、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二、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方法一、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用他们的基本原理指导农经的学习和研究,不能坚持或固守他们的一切论点•特别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农业经济学二、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方法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善于运用典型的资料和调查资料、典型研究的方法,统计资料和统计研究的方法善于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即演绎法和归纳法善于恰当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使之精确化,在社科研究中仅作为辅助方法善于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和外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第四节本书的内容和结构•一、内容与结构•二、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一、内容与结构•1.内容和结构的编写目的•(1)在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上,与其它有关课程必须分工•(2)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政策和分析解决农经问题的基本方法•2.内容和结构框架•(1)第一篇导论:研究对象、生产方式和中国农业发展的一般理论•(2)第二篇农业生产力:生产力结构、农业市场化、集约经营、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3)第三篇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生产关系结构、农业微观组织、农业的调控•(4)第四篇农业与农业外部经济:即把农业放在整个农村经济、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全局中综合考察二、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理论农业经济学•部门农业经济学•综合农业经济学•环节农业经济学•可持续农业经济学•区域农业经济学理论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基础(通论、纲要、概论、教程、普通~等)•农业经济学史论•农业经济学方法论•农业经济学模式论部门农业经济学•种植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畜牧业经济学、渔业经济学•农副业经济学、园艺业经济学、驯养业经济学•微菌业经济学、工业化农业经济学综合农业经济学•温度:热带农业经济学、温带农业经济学、亚热带农业经济学•降水:湿润农业经济学、半湿润农业经济学、半干旱农业经济学•地形:山地农业经济学、平原农业经济学、丘陵农业经济学、盆地农业经济学•植被:雨林农业经济学、森林农业经济学、草原农业经济学、荒漠农业经济学•地域:乡村农经、远郊农经、城郊农经、都市农经、沿海农经•阶梯农经、地带农经、流域农经、特色农经、专业化农经、产业化农经、生产型农经环节农业经济学•产前农业经济学•产中农业经济学•产后农业经济学•或•后向联系农业经济学•前向联系农业经济学可持续农业经济学•可持续农业经济学•生态农业经济学•绿色农业经济学•有机农业经济学区域农业经济学•世界农业经济学外国农业经济学•个洲农业经济学•国家农业经济学行政区-省市县农经学•地方农业经济学--发达中等贫困区农经学•南方、北方农业经济学东部中部西部区农经学•自然地理区农业经济学•经济协作区农业经济学•经济区农业经济学•联盟区农业经济学等第二章农业生产方式•目的要求:学习和了解农业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农业生产方式的结构、特点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重点:第三、四节•难点:第二节第二章农业生产方式•第一节农业生产方式的结构•第二节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三节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第四节农业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第一节农业生产方式的结构•一、生产方式的一般概述•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一、生产方式的一般概述•生产方式或社会生产方式,就是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生产资料的方式•在经济学中是狭义的,即指生产的技术方式或不同的生产方法等•本书是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基本经济范畴•生产方式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决定了社会的一切其它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在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通过劳动把自然物质和能量改造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与生态环境的力量•生产力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组成,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组合、管理、金融、市场和服务等分别隶属于或相关于三个要素•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必然要结成的,一定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生产关系(这由于人是群居的、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适应性的,可独立思维和共谋的,有劳
本文标题:农业经济学(朱道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0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