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一:信息窗一——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本学期总第1课时第1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日期:2.28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野炊活动导入,学生积极性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1、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题。投影出示“面包”问题: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3)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每人分几个分给几人还剩几个33——19——2414)根据表格进行小结:同学们把9个面包进行了平均分后,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5)教师小结:9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2、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教师板书:9÷4=2(个)……1(个)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3、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4、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设计意图:投影片出示题目,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明确题目要求。多媒体演示每人分几个,分给几人,还剩几个,使学生清楚明了地感受到平均分和剩余的过程。]三、试一试。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可使学生清楚地观察除法算式的书写过程。学生通过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对照课件演示,再次感受平均分和剩余的过程。]四、巩固练习。1、先摆一摆,再填空。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2、自主练习第一题。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先小组说,再全班说。同位互相说说每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再读一读算式。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新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五、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后剩余部分叫余数,学会了列式计算。【作业设计】1、把家里的水果平均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2、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采用情境串教学,使学生始终能够富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调动了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情境中。通过回忆野营的情景、帮助野营的同学解决问题等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教学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生活紧密联系,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信息窗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复习平均分导入新课,利用“分面包”的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探索、交流、发现平均分后剩余现象,再通过独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第三,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用于生活。本节课在作业设计上注意了这个问题。课题一:信息窗一——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本学期总第2课时第1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日期:3.2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水果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9个蛋糕、10碗方便面……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二、探求新知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方便面:10÷4=2(碗)……2(碗)矿泉水:11÷4=2(瓶)……3(瓶)香肠:12÷4=3(根)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我想……18÷2=9(人)18÷3=6(人)学生独立完成。18÷4=4(人)……2(块)18÷5=3(人)……3(块)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三、小结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课题一:信息窗一——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本学期总第2课时第1单元第3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日期:3.4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上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以复习唤起记忆。]二、作业延续。1、要求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先要知道每人分几块,有很多种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尝试列式18÷2=9(人)18÷3=6(人)18÷4=4(人)……2(块)18÷5=3(人)……3(块)18÷6=3(人)18÷7=2(人)……4块)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4、你是怎样做出来的?以18÷7=2(人)……4(块)为例,师:“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求出。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启发学生说出“因为18里面最多有2个7,所以18除以7商2”。或者说“乘法口诀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因为18大于14,而小于21,所以只能商2。”设计意图:作为作业的习题,学生思考时间相对较长,思考也较充分,在此作为新课延伸,会容易启发学生由旧知导入新知。总结出学生已掌握的两种求商方法:摆学具、用口诀。]三、先摆一摆,再计算。1、9根小棒,每两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学生在答题纸上填写,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试商的过程。设计意图:加深摆学具求商的印象,理解算理。]四、试一试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1、师:老师手里拿着几个气球?(18个),要分给几个小朋友?(5个),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你能自己填一填算式吗?(学生填答题纸,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2、找规律通过刚才的练习,比较每道题里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同位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3、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都比除数小。设计意图:增强口诀求商的意识,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五、解决问题。1、思考:一件衣服钉几个扣子?30个扣子可以钉多少件衣服?还剩多少个?集体交流,订正。2、自主练习4题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多少?各剩几只?独立观察图。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3、自主练习5题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想法,4、自主练习第6题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两点:1、始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2、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多,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仅对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识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做自主练习第4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之后再列式计算,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道题的意思,列出正确的算式。课题:搭帐篷本学期总第4课时第1单元第4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日期:3.7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4、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
本文标题: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2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