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四章冷战时期教育的演变学习目标了解冷战背景下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理解1957年“卫星事件”对西方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识记冷战时期西方诸国教育改革的历程及特点了解冷战时期苏联及东欧国家教育改革的情况通过学习本章,深刻理解教育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提纲一、冷战及其影响二、冷战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三、“人造卫星事件”与西方世界的教育改革四、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育改革第一节冷战及其影响一、冷战的进程二、冷战的广泛影响一、冷战的进程战后美苏两国的分歧:1.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美国——资本主义制度2.对世界新格局的认识和外交策略上的分歧:苏联——东欧各国美国——西欧本主义国家冷战的爆发::铁幕演说(TheIronCurtainSpeech——冷战宣言书——丘吉尔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开始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华盛顿《北大西洋公约》——北约华沙《华沙条约》——华约冷战对峙:冷战开始冷战升级:冷战强化:冷战结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1947,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1949,北约情报局莫洛托夫计划和经互会1955,华约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政)(经)(军)缓和(60美)、紧张(70苏)、再缓和(80中期美)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二、冷战的广泛影响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世界整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2、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国家影响领域苏联(东欧)美国(西欧)政治批判资产阶段的政治意识形态,工人政党合并,推动人民民主政党建设“忠诚调查”、麦卡锡主义,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浪潮军事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经济经济改革和发展,总体成效不大,经济增长缓慢“马歇尔计划”,经济实力增强——欧洲共同体,西欧国家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改变全球科技原子弹、原子能和发电站、人造地球卫星、太空飞行、登月计划外交国家阶段苏联美国战后初期“军队所能达到的地方便推行社会主义制度”遏制战略:马歇尔计划、第四点计划斯大林死后新方针:“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平竞赛”与不发达国家发展外交“和平战略”:遏制苏联的同时,寻求与苏联的对话,扩大与东欧国家及不发达国家的来往20世纪中后期“全球攻势战略”——“缓和”——“新思维”“尼克松主义”——“星球大战计划”军事竞赛、军事对抗——“和平演变”第二节冷战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教育不仅是冷战的利器,也是冷战的重要“战场”一、国家实力对教育的挑战二、意识形态对教育的挑战三、社会理想与社会问题对教育的挑战四、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挑战国家实力——教育国家实力是国防安全的保障,而国家实力的增强与科技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教育与国家利益完全联系在了一起,教育危机意识不断增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美国政府不断把“国家危机”的呼声传递给教育。国家危机意识最终体现在1958年,美国的《国防教育法》各国精英教育倾向强化。“精英教育”精英教育(meritocraticeducation),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的优势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你至少在某些方式上学会思考,还可以建立一些日后开创事业所需要的人际关系,获得让世人羡慕的富裕生活或其他报答。精英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精英教育正成为时下最热点的词汇之一。从一些大学把高尔夫球列为学生的选修课,到家长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各种礼仪培训班,这些举动无一不在勾勒着人们想象中的精英生活。但创造了精英的生活。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的争锋相对是冷战的显著特点之一,而意识形态的对立同样渗透到教育领域中。美:麦卡锡主义盛行,强迫教师进行“忠诚宣誓”,解雇有“共产主义”倾向的教师。对教科书内容严加审查,删除一切对美政治制度不满的内容。苏:重视共产主义,严格防止其他有悖于共产主义思想的思想渗透。东欧:注意“消除旧制度遗留下来的反民主的、反动的理论表述”,着手建立“社会主义的国民教育制度”。社会理想与社会问题—教育教育被当做美苏两大阵营实现社会理想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美国20世纪50-60年代,贫困问题、种族问题、民权问题等诸多问题严重困扰着美国社会。迈克尔·哈里顿《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困》指出:由于难以接受良好教育,人们在贫困圈上不断循环。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着手实行改革。肯尼迪:“新边疆”口号约翰逊:“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立法。(二)苏联20世纪80年代出台的重要改革方案《改革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中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学校工作提升到一个本质上崭新的水平,使之与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条件和需要相适应”。思想教育—要符合建设共产主义的长远目标;智慧才能—要适应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技术进步对劳动者专业技能的要求新科技革命—教育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的激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给教育提出一个问题:如何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教学?(美)布鲁纳—学科结构课程论、“发现法”(美)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苏)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苏)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德)根舍因、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呈现出以下趋势: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教育与生产的结合尤其重要,表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苏:20世纪50年代,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80年代,依然强调到实际生产部门开展教学。“二战”后,多种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美:20世纪60年代,程序教学运动风靡,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教学也开始出现。第三节“人造卫星事件”与西方世界的教育改革一、美国的教育改革(一)教育改革的背景1957年10月4日,发生了一件让美国朝野上下万分震惊的事件—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苏联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带给美国人的冲击甚至超过了1949年苏联打破美国原子弹垄断时的程度,被称为是美国科学技术史上的“珍珠港事件”。它标志着美国科技领先神话的破灭。(二)教育改革的措施1、《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加强自然科学、数学、现代外语和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国家将提供财政援助。◆加强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中学生升入高等教育机构研修,从中学培养拔尖人才。为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奖学金和贷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级技术人才。◆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必要的援助。根据《国防教育法》,1959—1963年间,美国联邦政府拨款数亿美元用于各个项目的援助计划。国会于1964,1982年先后两次修订此法案,以适应与苏联、联邦德国、日本等在国防、科技等领域竞争的需要。2、课程改革20世纪60年代初,以物理科学教育委员会(简称PSSC),推出新编物理较矮第一版为标志,标志着美国课程改革运动全面展开。1960年,布鲁纳讲伍兹·霍尔会议上讨论的情况汇总编成了《教育过程》一书,这本书体现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课程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高中课程PSSC物理CBA化学BSCS生物ZPS物理ISCS理科ESCP地学初中课程3、科南特的教育主张科南特是一个人生阅历非常丰富的人,他曾任哈佛大学的校长、美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主席、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成员等学界、政界、军界要职。4、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改革种族歧视与贫困问题是当时美国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大城市里埋着的“社会炸药”,因此,争取教育平等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1)“能人统治”。科南特认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要帮助社会实现“能人统治”,并且认为这是美国社会制度的基础。(2)普通教育。这种学术性的普通教育计划包括4年中都应有家庭作业的9门或10门学程,并占大多数学生的一半以上时间,且纳入音乐和艺术。科南特的教育主张在美国在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今日美国中学》一时成了书店的热销佳作,其教育改革建议也融进了美国火热的教育改革之中。5、生计教育计划生计教育计划,亦称马兰计划,它是1971年由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S.P.Marland)提出的。一种人的全部生涯的综合性教育计划。6、回复基础运动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且要求学校要有严明的纪律7、“国家处在危险中”《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教育报告。这份报告既是一份给教育部长的报告,也是一封致美国人民的公开信。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社会引起广泛的讨论,并由此引发了新的教育改革。(三)教育改革的意义美国教育改革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美国教育改革是在冷战背景下,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下进行的。说明教育日益受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条件。◇是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弊端的反思,使得美国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更为理性的时期,进一步促进了美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繁荣,为世界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二、西方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英国《克劳瑟报告》20世纪60年代后的教育改革改革的意义:首先,使得教育低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观念和民意基础。其次,使得各级教育得到很大发展,推进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再次,推进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了中央对教育的控制。最后,提出了一些具有市场化倾向的教育革新措施,成败有待观察。◇在教育改革中,美国上下一致认识到教育是影响国际成长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使得教育在20世纪的低位得到了极大提升,教育所具有的战略优先低位有了现实保障。这一观念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和意义,改变了世界各国对教育的看法。法国“郎之万—瓦隆方案”为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确定了蓝图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20世纪60年代的改革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法国“二战”后试图实现教育的平等和民主化,进一步推动“双轨制”改革,这有助于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能,同时也对法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联邦德国“二战”后德国法西斯政权彻底瓦解,分别被美、英、法、苏四国战领。1949年9月20日,根据《基本法》,德国西区宣告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联邦德国)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20世纪60年代的改革20世纪70、80年代的改革联邦德国的教育改革在强化其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分权制进行了一定变革,以加强全国教育的统一性,强调教育要适应社会变革,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节.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育变革一,苏联的教育变革二,东欧国家的教育变革环境背景欧洲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饱受战争创伤的欧洲国家亟待重振和复兴,然而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冷战’就展开了。苏联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组成了政治军事同盟,其中苏联的教育模式对其他‘华约’国家产生了加大的影响。苏联的教育变革一:教育变革举措1.战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的很多文化和教育设施都毁于战火,1946年3月,制定了五年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起高等教育已恢复到战前水平,其教育成就令人瞩目,充分显示了一个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生命力。2.‘人造卫星’事件后的教育改革1957年10月,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给苏联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却产生了骄傲自大。1958年苏联进行了一次旨在解决中学毕业生升学与就业的矛盾的教育改革(考虑到苏联学校教学明显脱离生活,毕业生的工作准备性很差,起重点是中学教育)苏联这次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劳动
本文标题:冷战时期教育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3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