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7氯化锌使用管理制度
氯化锌的使用管理制度一、氯化锌的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氯化锌;别名名称:锌氯粉盐化锌;更多别名:Butterofzinc;分子式:ZnCl2;分子量:136.30;性状:白色六方晶系粒状结晶或粉末;密度(g/mL,25/4℃):2.905;熔点(ºC):283;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甘油、丙酮、不溶于液氨。二、氯化锌的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其它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氯化锌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氯化锌烟雾可引起支气管肺炎。高浓度吸入可致死。患者表现有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胸骨后疼痛、咳嗽等。眼接触可致结膜炎或灼伤。可引起皮肤刺激和烧灼,皮肤上出现“鸟眼”型溃疡。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严重者可致死。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三、氯化锌的性质与稳定性1、氯化锌能自空气中吸收水分而潮解。2、氯化锌具有溶解金属氧化物和纤维素的特性。熔融氯化锌有很好的导电性能。灼热时有浓厚的白烟生成。有腐蚀性。有毒!在高温时能溶解金属氧化物,水解时生成白色氢氧化锌沉淀。3、氯化锌非常容易潮解,必须在无水环境中保存。它对皮肤和黏膜也具有一定刺激性。四、氯化锌的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废弃废弃处置方法:倒入水中,再加纯碱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或用安全掩埋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五、氯化锌的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氯化锌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危险化学品名录。氯化锌的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3504;包装类别:Ⅲ类包装;包装标志:腐蚀品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氯化锌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六、主要用途用作脱水剂、缩合剂、媒染剂、石油净化剂,还用于电池、电镀、医药等行业。在选煤厂溶于水中配制氯化锌水溶液,作浮沉试验用。七、氯化锌的使用方法1、氯化锌药剂有腐蚀性应设专人负责保管。2、浮沉工经常接触氯化锌溶液,在工作前要将工作服、鞋、帽穿戴整齐,戴好防护眼睛、口罩和手套,扎紧袖口,系好防护围裙。3、在配制、搬运和调整重液工作时,要沉着小心,不使重液溢洒飞溅。4、浮沉试验室内必须保证有良好的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地面必须随时清扫擦拭,保持清洁,操作时浮沉桶应慢慢哤容器边缘放到重液桶中,缓慢搅拌。5、氯化锌溶液接触皮肤后,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情况严重时应进行治疗。6、氯化锌用完后,空桶存放到指定的地点,由厂家统一回收。八、应急处置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消防措施: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遇水迅速分解,放出白色烟雾。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它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柳湾选煤厂
本文标题:2017氯化锌使用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6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