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恩施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word-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恩施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word,含解析)1/92018-2019学年湖北省恩施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加热使石蜡熔化B.用木材制家具C.用粮食酿酒D.用玉石雕刻印章【答案】C【解析】解:A、加热使石蜡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木材制家具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玉石雕刻印章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物质B.加热液体物质C.加入固体粉末D.读取液体体积【答案】D【解析】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正确;B、给物质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要与桌面保持45∘夹角,并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C、加入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D、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故选:D。A、根据取用液体时的注意顺序分析;B、根据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的方法分析;D、根据量取液体时的方法分析.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常见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步骤,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钢C.水银D.浓盐酸【答案】C【解析】解:A、石油中含有煤油、柴油、汽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钢中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水银是汞,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浓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4.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答案】A【解析】解:A、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浪费原料,用木材制筷子,就需要多砍伐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减弱,吸收二氧化碳量就少了,所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节省了原料,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减小“碳足迹”,故A正确;B、煤石油燃料中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会,增大“碳足迹”,故B错;C、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应该回收再利用,所以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C错;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就会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汽车燃烧的是汽油,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D错。故选:A。A、根据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考虑;B、根据煤石油燃料产生的产物考虑;C、根据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结果考虑;D、根据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的缺点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看该做法是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是吸收了二氧化碳。5.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2018-2019学年湖北省恩施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word,含解析)3/9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B.高层住房着火时,要乘坐电梯迅速撤离C.档案资料着火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答案】C【解析】解:A、家用电器着火时,为了防止触电,要立即关闭电源再用水浇灭,所以错误。B、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防断电后被困电梯内,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所以错误。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火灾,所以正确;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所以错误。故选:C。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B、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C、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的使用范围判断.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能发生爆炸判断.燃烧和灭火对人的生产、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防护措施,对我们利用燃烧,防止火灾带来的灾难有指导性意义.6.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百姓,下列对真假元宝的鉴别办法中错误的是()A.加盐酸B.看颜色C.用火烧D.测密度【答案】B【解析】解:A、放入盐酸中,铜锌合金中的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但金不会与盐酸反应,所以有气体放出者为假;可以区别真伪;B、观察颜色,由于二者的颜色基本一致,所以难于比较为真假。C、铜锌合金中的铜和氧气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金不会与氧气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别真伪;D、测定密度,铜锌合金密度小于黄金,测定密度时会发现二者密度不同,密度小者为假;可以区别真伪;故选:B。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虽然外观上与黄金无异,但合金中的金属铜和锌活动性都比黄金强,因此外观相似的两者化学性质相差较大:铜锌合金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而放出氢气,在空气中灼热会变成黑色等,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利用这些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很方便地区别它们.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7.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的部分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NB.硼和氮两种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012D.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减少【答案】D【解析】解:A、同周期中,元素的原子的半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惰性气体除外,故A正确;B、由汉语名称“硼和氮”,可知硼和氮两种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B正确;C、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012,说法正确,故C正确;D、由上表可知,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加,而非减少,故D错误。故选:D。由题目中的上图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的部分元素可知:各元素的种类、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信息.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8.在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l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氯精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高氯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gC.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高氯精分子中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1:1:1【答案】B【解析】解:A.从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l3可以看出它有四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此选项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此选项错误。C.因三氯异氰尿酸中C、O、N、Cl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14×3):(35.5×3)=36:48:42:106.5=24:32:28:71,故知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此选项正确。D.原子个数比等于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角码之比,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3:3:3:3=l:l:1:1,故此选项正确。故选:B。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物质的化学式既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可完成物质类别判断、组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还表示分子的构成,可完成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的计算。9.如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2018-2019学年湖北省恩施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word,含解析)5/9A.氧气B.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D.以上都是【答案】C【解析】解:由装置可知,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不同的是两块白磷的温度,一块在热水中,一块在冷水中,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燃烧。故选:C。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分解反应B.可能是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C.“◎”可能是催化剂D.4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答案】C【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实际反应的微粒关系图是:由图示可知:A、反应物为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为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由图示可知可知,反应物中的化合物物是由三个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不可能是可能是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故B错误;C、由图示可知可知,“◎”的数目没有变化,可能是催化剂,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由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C。A、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B、根据反应的物质特点与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对比分析;C、根据反应中“◎”的特点分析;D、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学会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掌握置换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其应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11.按下列要求填空。(1)NH4+的名称是______;(2)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为______;该原子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时,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铁是______。【答案】铵根离子16S2−CH4Fe2O3【解析】解:(1)NH4+的名称是铵根离子,故填:铵根离子;(2)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是6,故事原子,故x的值为2+8+6=16;该原子得到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时,形成的离子符号S2−,故填:16;S2−。(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填:CH4;Fe2O3。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2.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的恩施大龙潭是恩施市城区自来水厂的水源。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1)请你写出上图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任写两种)(2)在沉淀池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______;【答案】沉降过滤加快沉淀的速度肥皂水【解析】解:(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净水方法涉及到的还有沉淀、过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湖北省恩施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word-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6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