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伯牙绝弦》——闫学
感受毁灭,珍爱拥有——闫学《伯牙绝弦》教学实录文本透视:我一直坚信:解读决定设计。如果说每一个教师遵循的教学理念各有侧重,那么对文本的解读可谓千姿百态。因此,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子期使他深深地感受了拥有知音的幸福,他的琴声以及他通过琴声所传达的心声都有子期能够理解,而人都是渴望被人理解的。子期的死,使伯牙尝到了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想到知音的难觅,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从此也向整个世界封闭了心灵的大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是多么重要,多么令人渴望,而要找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却是难上加难。可能我们并不缺乏聊天说笑、吃饭娱乐的朋友,但真正心灵相通的知音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所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永远不放弃对知音的寻求,不被人理解时也能够坦然地面对孤独,拥有知音是人生的幸运,没有知音也不会陷入绝望的深渊。文本似乎昭示着,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我们寻求着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但这份温暖却总是那么难以企及。即使我们曾经有幸感受到这份幸福,但因为人生中种种难以预料的因素,我们的幸福往往转瞬即逝,反而加倍地承受着失去的痛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教学实录:课前文字游戏: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词语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板书:杨柳依依)你能照样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要求后面两个字是叠字。生1:白雪皑皑。生2:流水潺潺。生3:其乐融融。生4:春风习习。生5:书声琅琅。师:(出示: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流水潺潺春雨潇潇白雪皑皑云雾蒙蒙霞光灼灼)有没有注意,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生:这些词描写的都是美丽的景物。师: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定对我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揭题导入: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不一样。有时,我们也把文言文简单地称为古文。与古文相比较,我们今天常见的文章就叫白话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二、整体读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现在再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学生再读课文。师:请一个同学读。指名一生读课文。(该生读得通顺流利)师:真是不简单!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没有做任何讲解,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再指名一生读课文。师:真好!我最欣赏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善哉,峨峨兮泰山!”还有一个地方:钟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强调得好!第三个地方: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得好!看来同学们读课文没问题了。现在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学生自由读课文。师:放慢节奏试试。学生放慢节奏再读课文。三、初解绝弦: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经有了。那么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自见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们: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怎么解?生:伯牙从此不弹琴了!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了!“绝”怎么解?生:“绝”就是断绝。师:“绝”就是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但是这个同学刚才却直接说伯牙从此再不弹琴了。他解释得真好!他不是机械地按照下面的注释进行翻译,而是变成了我们现在能够理解的、经常在用的表达方式来说,看来他是真正读懂了题目的意思,他真会学习。我们学习文言文就要这样学会变通。师:文章的题目就提到了伯牙绝弦,那么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师:文章的最后一句也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仅仅是把琴弦弄断,不再弹琴了吗?它意味着什么?它向世人宣告了什么?生:宣告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知音了。师: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彻底地放弃了弹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绝弦不是一般的绝弦,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将永不弹琴,彻底地放弃弹琴!我相信如果我们继续读课文,你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对这篇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四、再解绝弦:(一)何谓知音:师:现在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意思是说,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钟子期非常喜欢听伯牙弹琴。师:这里的“善”字怎么解?生:擅长,喜欢。师:真好。有没有注意这个“善”字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生:四次。师: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解释吗?生:不是。善鼓琴,善听,“善”都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师:后两个“善”字?生:感叹词!师:感叹词?但我们解释的时候不能直接解释成“感叹词”,要善于变通啊!生:这里的“善”就相当于“啊”!师:有不同意的吗?生:“善哉”就是“好啊”!师:“善哉”就是对别人表示赞叹,“哉”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善哉”就是“好啊”!既然“善哉”是表示赞叹,我们变通一下,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只“好啊”这一种方式,我们还可以怎么说?生:我们还可以说“真棒啊”!师:你也真棒啊!生:真行啊!生:不错啊!生:了不起啊!生:真厉害啊!生:妙极了!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可有多种解释,不论是“好啊”还是“妙啊”,还是“棒啊”还是“行啊”,都表示赞叹。我们看出来了,四个“善”字用法不一样。古汉语中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往往有这种现象。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就像泰山一样巍峨!”师: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对你说一声“善哉”!同样,后面一句你应该也能读懂啊!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样光大!”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生:我对他有补充。这两句话说明伯牙弹琴的技艺很高超,他心里想到什么,他的曲子中就能够透露出什么来。师:他能够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怀,的确是“善鼓琴”。生:我也看懂了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的时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辽阔,表现了出来,钟子期就听懂了伯牙的意思,好像他俩心灵相通一样,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那么我们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的确是善鼓琴,钟子期的确是善听呢?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我从这两句看出了伯牙的确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志在流水,曰——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师: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生:我就仿佛看到了威武高大的泰山!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现在你还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就仿佛看到了长江黄河!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师:真好。伯牙善鼓琴,我们的资料中也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生:还会表现鸟语花香的景象!生:还会表现秋天落叶满地的景象。生:还会表现无边无际的蓝天的景象。生:还会表现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生:还会表现冬天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的景象。生:还会表现秋风习习的景象。生:还会表现清晨朝阳四射、霞光灼灼的壮丽景象。生:还会表现春天杨柳依依的景象。生:还会表现春雨绵绵、诗情画意般的景象。生:还会表现鸟在枝头歌唱的景象。生:还会表现春天竹子拔节的景象。生:还会表现秋天果实累累的景象。师:好!作为一个善鼓琴的人,作为楚国有名的音乐家,正如同学们所说,他的琴声一定表现了很多很多动人的情景。(出示课件)师:他的琴声一定还表现了那徐徐清风——生: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师: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风!师: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师: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我们都是钟子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师: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生:善哉,萋萋乎若芳草!师:志在炊烟——生:善哉,袅袅兮若炊烟!师:志在流水——生:善哉,潺潺兮若流水!师:志在春雨——生:善哉,潇潇乎若春雨!师:志在白雪——生:善哉,皑皑乎若白雪!师:志在云雾——生:善哉,蒙蒙乎若云雾!师:志在霞光——生:善哉,灼灼乎若霞光!师: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生:知音!师:(板书: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生:知音!(二)相遇相知: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还会缺少赞美吗?生:不会!师:不缺少赞美,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生:因为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知道。师:那别人呢?生:而别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内心深处的感觉。师:也就是说,不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生:别人的赞美都是空虚的赞美,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懂得伯牙内心深处的感情,没有听得懂伯牙弹奏的曲子的韵味,而钟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钟子期视为知音。师:你能设想一下别人那些空虚的赞美是怎样的赞美吗?生:别人会说:伯牙,你真厉害!真不愧是我国有名的音乐家!师:可是伯牙的琴声到底好在哪儿,却说不出来,所以这样的赞美是空的,是不着边际的。生:别人的赞美始终是肤浅的,是表面的,根本说不出哪里好,只是说你好,没说出哪个部分好,而钟子期却说出他的哪个地方好,理解得很深!师:那你说别人的那些肤浅的赞美到底是怎样的赞美?生:伯牙,你的琴声真是太美了,没有人能弹出这么美的琴声!师:尽管这样的赞扬是很高的评价,但这样的赞美却没有像钟子期这样真正道出伯牙琴声的妙处。所以这样的赞美是肤浅的,是毫无价值的。生:别人都知道伯牙是有名的音乐家,所以听到别人赞美,就都觉得伯牙的琴声一定是非常棒的。师:别人赞美就跟着赞美,却并没有真正听出美在何处,所以这样的赞美也是没有什么价值,是吗?生:钟子期是最能体会和了解伯牙内心深处是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别
本文标题:《伯牙绝弦》——闫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8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