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探究鱼的结构与食性的关系
食性|生存环境|鳃耙|消化系统|感觉器官|鱼类结构与食性探究时间:2016.12.20小组成员:冒俏如、汪巧菊、彭雅芹、钱静洁、孙浩目录壹·实验目的及意义贰·材料与方法叁·实验结果肆·讨论1、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的观察,熟悉鱼类外部形态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外部测量方法,掌握形态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技巧;正确识别常见鱼类。2、通过对鱼类内部构造的解剖和观察,熟悉鱼类躯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3、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1、不同种类鱼类样品,鱼类浸制标本和骨骼标本;2、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直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手套。一、实验材料:二、实验方法:解剖比较法(一)生存环境(二)鳃耙数目和形态(三)消化系统(四)感觉器官(一)鱼的食性类型(二)摄食方式(三)实验鱼的食性一、食性二、食性相关因素一、食性以浮游生物为食:鲢、鳙以底栖生物为食:青鱼、鲤、鲫以游泳动物为食:鳡、鲌类按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分类(一)鱼类的食性类型以水生植物为食:草鱼、团头、鲂鳊以周丛生物和碎屑为食:鲴类滤食以鳃耙过滤浮游生物。呼吸不停、水流不止、滤食不息啃咬食固着或附着的水生植物和藻类刮食刨刮着生生物。刨刮痕迹→种类和大小掠食凶猛鱼类的摄食方式翻掘将可伸缩口和吻部伸入泥中,翻起泥和食物,再拣食吮吸水+食物。摄食效能低(二)鱼类的摄食方式(三)实验中七种类型鱼的食性特征草食性杂食性鳊鱼:草食性鱼类,摄食能力和强度均低于草鱼。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草鱼: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但具有很强的杂食特点。幼鱼期食幼虫,藻类等,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三)实验中七种类型鱼的食性特征肉食性杂食性鳜鱼:刚从鱼卵中孵化出的鳌花鱼苗就以别种鱼苗为食。成鱼扑食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小虾和小甲壳动物。吃食时十分仔细,吞下鱼、虾以后,会吐出鱼刺和虾壳,只把肉留在腹中。这种独特的特点,在其他食肉鱼类中是不多见的。(三)实验中七种类型鱼的食性特征肉食性杂食性黄鳝: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大菱鲆:草食性鱼类,摄食能力和强度均低于草鱼。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三)实验中七种类型鱼的食性特征杂食性杂食性鲫鱼: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鳙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二、食性相关因素(一)生存环境(二)鳃耙数目和形态(三)消化系统(四)感觉器官草鱼: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一)生存环境草食性鳊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冬季喜在深水处越冬黄鳝:底层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转现象大菱鲆:是深海底层鱼,主要产于大西洋东侧沿岸,分布于欧洲斯堪的纳维亚至地中海一带。(一)生存环境肉食性鳜鱼:它利用身上的花纹为保护色,常常栖息于缓流并有水草丛生的沿岸水域的下层,有时潜伏于泥穴中,窥视摄取食物。(一)生存环境杂食性鲫鱼:一般比较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流水缓慢的浅水河湾、湖汊、池溏中,它对水温、食物、水质条件、产卵场的条件都不苛求。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二)鳃耙数目和形态草食性草鱼:3鳃膜条骨鳊鱼:鳃耙17~22,多数为18~21肉食性黄鳝: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V”字形。大菱鲆:鳃4,假鳃发达;鳃耙发达、退化或无鳃耙;鳃盖条6-8;鳃盖膜互连,游离,峡部多呈凹刻状鳜鱼:鳃耙数目很多呈页状,排列极为紧密但不连合。具发达的螺旋形鳃上器。鳙鱼鲫鱼鳊鱼鳜鱼草鱼大菱鲆黄鳝(二)鳃耙数目和形态杂食性鳙鱼鲫鱼鳊鱼鳜鱼草鱼大菱鲆黄鳝鲫鱼:鳃耙长,鳃丝细长。鳙鱼:外鳃耙数约690~700,鳃耙宽、窄,两侧各有侧突起,形成波纹状滤缝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鳃耙的数目、形状、疏密排列等与鱼类的食性有关,鲫鱼鳃致密细长,排列整齐,便于滤取食物,食肉性鱼类鳃耙短而疏,数目较少。(三)消化系统1、消化道2、消化腺心脏肠肾口生殖腺肛门1、消化道鲫鱼:口端位,无口腔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草鱼:口端位,无口腔齿,咽齿梳状鳙鱼:口宽大,且稍微上翘,无口腔齿,有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鳜鱼:口端位,有口腔齿,无咽喉齿鳊鱼:口小端位,口裂广弧形,下咽齿3行大菱鲆:口大,颌牙尖细而弯曲,无犬牙黄鳝: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牙齿:只有捕捉和咬住食物的作用,无咀嚼功能。肉食性的牙齿较尖,食草性的草鱼牙齿,如咽喉齿有栉状突起以切割水草。口和牙齿杂食性草食性肉食性鳜鱼的牙齿草鱼的咽喉齿口腔与咽无明显分界线,食道也很短,胃紧接食道后面。胃: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胃分化不明显,肉食性鱼类不仅有胃,有些硬骨鱼类在胃与肠交界处还生有幽门盲囊的突起。幽门盲囊:其机能一般认为与分泌和吸收有关。数目可作为分类的依据之一。幽门盲囊胃鳜鱼的幽门盲囊1、消化道1、消化道大菱鲆黄鳝鳜鱼鳙鱼鲫鱼草鱼鳊鱼肠管长度8.89.515.0143.293.582.5105.0体长28.526.212.041.522.540.018.5肠管长度与体长比值0.310.361.253.454.132.056.18肠:鲫鱼、鳊鱼均为杂食性鱼类,多以植物为食,难以消化。故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软骨鱼类可明显辨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和回肠,回肠内具螺旋瓣,螺旋瓣增加了肠的吸收面积,并起到延缓食物向后移动的作用,硬骨鱼类的肠内一般无螺旋瓣。肝脏: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并贮存在你胆囊内,由胆管输入小肠可分解脂肪。软骨鱼类独有的胰脏,能分泌胰液,沿胰管通入肠内,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可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有些硬骨鱼类的胰脏为弥散腺体,分布在肠系膜上或埋藏于肝中,肝脏和胰腺混杂在一起,故称为肝胰脏。对于鱼类来说,肝脏细胞和胰脏细胞常常混合不易区别,共同行使外分泌消化的功能,统称为肝胰脏。2、消化腺鱼类寻找食物时,常常采用多种感觉功能,包括视觉、嗅觉和对振动或声音的感觉等,依据寻食依靠的感觉器官不同,可将鱼类分成三类:一是在明亮的环境下进行捕食的鱼类,主要依靠视觉,嗅觉较弱,可视为视觉鱼;二是在强度弱的环境下寻找食物的鱼类,这类鱼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以味觉为主,如鲤鱼等;另一种靠嗅觉,如鳗鲶等,这类都称为嗅觉鱼;三是利用嗅觉,同时还利用其他感觉器官的鱼类,是一种混合类型。(四)感觉器官肆·讨论1、环境如何影响食性进而改变体型?2、不同食性鱼类体型上有哪些区别?哪些特化较为明显?感谢您的聆听
本文标题:探究鱼的结构与食性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6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