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策略研究
淮南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1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策略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基本素质。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学会有选择地掌握信息技术,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其自身信息素养方面的提升更是不容忽视的。农村教育面广量大,加之中小学分布不均衡,情况各不相同,因而在农村发展教育信息化难度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本文在明确界定了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搜集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在对相关文献及调查材料进行了细致分析后,找出了几条制约当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几个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条提升发展策略:一、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三、继续加大对农村硬件设施投入。四、转变培训观念,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五、科学制定符合农村教师发展水平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关键词:信息化;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得到到广泛而迅速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个各个领域。信息化大环境下,社会需要高科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实现教育的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成功与否的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信息素养。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慢慢的转变,取而代之的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教书者转化为教育文化的研究者。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转变的一个办法就是迅速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在信息的海洋里驾驭自己的航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对提高整个国民的信息素养有基础作用,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对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信息素养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现代中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发淮南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2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本身信息素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研究的现状国外信息素养研究现状: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有时也翻译成信息素质,本文采用国内比较通用的“信息素养”的译法。国外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始于1974年,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1Zurkowski提出的,当时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美国于2002年制定了《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其中的“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详细规范了教师信息技术与能力的基本构成。这些标准的制定使得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在培训形式方面,有职业培训、校本培训及远程培训。在培训方法和策略上,培训专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如反思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现状:国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始于1989年;对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于1997年,中小学教师是全国教师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区别于高校教师、中职教师、特教教师、学前教师等,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专门研究则始于2001年。国内专门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众多,现将代表性的观点归纳为以下:第一种是把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在横向上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四方面素养。这也是目前国内比较占主流的一种看法。持这种看法代表性研究者有杨秀富(2003)、薛小荣(2005)、吴剑萍(2005)、刘鹂与马建华(2005)、鲍艳(2005)、刘志红与周振军(2006)、彭瑞霞与赵庆刚(2006)、吴波(2006)、范媛缘(2006)、荣曼生(2006)等。第二种是把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横向上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以张景生(2001)、李立新(2003)、谢安邦(2004)等为代表。赵磊.山东省西部农村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3).王文彦,安宝生.国内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6).淮南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3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研究的目的: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掌握当代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找出制约当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着提出在农村中小学现有条件下发展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策略和途径,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当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案例调查研究,获得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现状,制定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研究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和研究,对如何有效的提高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作一些新的思考和尝试,希望能提出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新方法,以此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同时对提高其它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或山区教师的信息素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研究的方法: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三种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为本论文寻找科学的理论基础,为问题解决寻找科学的方法。从得知论文课题后本人利用理论学习的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专著及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库,系统地浏览了相关研究成果,持续地从中国知网及Google等搜索引擎中查找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调查研究法,本论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在衡水市阜城和武邑两个县区范围内选择20所中小学,共200名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就信息化意识与态度、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个案研究法,本论文选择衡水市阜城和武邑两个县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淮南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4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就该地区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意识与态度、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创新点: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在深入研读文献资料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详细界定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内涵。这项工作也后面的研究工作做了理论上的铺垫。2、问卷中,有关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设计参照最新的文件要求,考察内容具有现实性、时代性,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在结合现状、教师信息需求、研讨大量文献、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对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信息素养基本理论(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涵义淮南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5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并不是新名词,它是由素养(1iteracy)一词演变而来,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将其解释为“人们在知道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christinaDoyle进一步利用Delph循环问卷的方法,结合全美136位受访者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根据这些认识,一般可以将信息素养理解为,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等。由此可见,信息素养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具有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对各种信息正确的态度;2、具有快速、准确地获取新信息,并能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3、具有对已获取的信息有辨别和正确评估的能力;4、具有将获取的信息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二)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我国已经有多位教育专家进行过相关研究,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把教师信息素养分为四个层次,即基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特殊信息素养、科研信息素养。江西师大钟志贤教授对教师信息素养定义为:各类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信息素养主要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检索与获取、分析与生成、接受与储存、消费与使用、生产与创造信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当代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和保障。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中小学教师李淼浩.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8,(5).张爱丽;周新安;浅议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134).淮南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6的信息意识主要包括:1、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2、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能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教学,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的教学决策的基础,有把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教课程的教学当中去的意识。3、具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的教学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善于从他人看来是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识别信息的真伪,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工作、生活、学习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知识主要包括:1、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包括读、写、算的能力。尽管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读、写、算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但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仍然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在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2、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与原则。3、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等)、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4、外语知识。第三,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指教师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1、信息判断能力,即教师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2、信息收集能力,即教师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必要的教学信息的能力。3、信息批判能力,即教师客观地了解信息生成过程,并探讨信息的信度与效度的能力。4、信息处理能力,即教师对所获得的信息(素材)进行加工、变换、控制、合成、保存的能力。5、信息生成能力,即教师通过对诸多的信息的归纳,抽象出新的徐赛华.浅谈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7).淮南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7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得出新的结论的能力。6、信息传递能力,即教师用一种明白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传递教育信息的能力。第四,中小学教师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教师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信
本文标题: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6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