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获奖)-(2)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设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努力构建立体式的课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最后采用阶梯式教学流程,层层递进,达到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训练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也要从细节上去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丰富,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二、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主要是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3.学以致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习作训练中。重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难点:学以致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习作训练中。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同学们,本词表面写思乡,其实其中的白发将军就是作者的写照,作者借白发情、征夫泪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保卫祖国的真情,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却一改其含蓄的风格,直抒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范仲淹的这篇不落窠臼,名扬千古的佳作《岳阳楼记》,去体味他崇高的思想感情。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回顾“记”这种文体四、教师在《英雄的黎明》的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背诵全篇,要求学生体会老师对文章的处理方式并复述各段大意。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对重点词句的阅读把握。生生互评,教师适时点拨。(如:第一段是记叙可以用平淡的说话的口吻来读。三四两段的“登斯楼也”要做不同的处理,第三段的“登斯楼也”应读得缓慢,读出步履的沉重和迟疑,读出“忧谗畏讥,感极而悲”的沉痛。而第四段应读得明快欢乐,读出步履的轻盈舒展,读出“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的乐观和自得。“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也应好好品味,“先天下之忧而忧”应读得气壮山河,“后天下之乐而乐”却要读得越来越轻,读出范仲淹的价值取向。结尾处的“吾谁与归”可读两次,第一次轻读,仿佛范仲淹在寻寻觅觅喃喃自语叩问心灵。而第二次其实是激愤的范仲淹在问天问地,在茫茫宇宙中寻找自己志同道合者,要读得声嘶力竭。)2、概括各段大意,掌握文章思路。第一段:交代写作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第三段:览物而悲者。第四段:览物而喜者。第五段:点明主旨,抒发政治理想。五、阅读品析(一)同学们,《岳阳楼记》创作于庆历四年,也就是公元1044年,如今九百多年过去了,《岳阳楼记》仍然迈着稳健的步伐行走在密密匝匝的文学丛林之中,请大家和各自的组员探讨一下,《岳阳楼记》永葆青春的奥秘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二)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很有见地,《岳阳楼记》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于其立意、构思、章法、意境、语言、表达等方面,今天我们重点鉴赏文章的意境美,立意高和构思巧这三方面。1.意境美①请同学们选读二三四段,请大家展开想象,再现文中优美生动的景物,用自己的话描绘景物,感受诗情画意。②请大家交流感受,每人负责一幅画,注意通过品味关键字来体现洞庭湖的浩淼无垠、气象万千,抓总特征,从雨湖、晴湖、月湖,形、声、光、色、味多角度多方面描绘,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感受古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含蓄蕴藉的,常常寄托于景物当中,这便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课后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借景抒情的片段。2.立意高同学们说的真好,大家的发言让我们都沉浸在祖国壮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美丽当中,但作者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写景,有何深意呢?我们一起来领略《岳阳楼记》的立意的高远。①文中哪句话道出了范仲淹的思想?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学生找出表现范仲淹思想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同学们说说本句话内涵,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规劝滕子京的,看看本文立意如何高远。课件展示讨论要求:联系课文探究,组内全员参与,探究结束后派一位代表发言。当你探究遇到困难的时候,别忘了多读课文。学生代表自由发言,代表发言时其他组的代表和组员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提高,同学们你们在文章的哪个位置找到这句话的?这句话是不是作者在写作时的灵光乍现?文章第五段哪个字(尝)可以表现这一点?课件展示“资料袋”: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得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从资料袋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先忧后乐观很久以前就有之,那为什么作者不在文章已开始就用这句话劝勉滕子京呢?作者在提出这一政治观点之前为什么要写洞庭湖之景呢?学生阅读明确:作者用阴晴之景引出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这一人生的第一重境界,人们在面对景物的变化有这样的忧喜变化是很正常的,但范仲淹并不欣赏这种变化,这正是他要告诉滕子京的,要如古仁人一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何不同?通过学生的思考可以发现范仲淹已经从个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忧喜观上升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天下的至高政治理想,这便是本文立意高远的原因,是其他写景抒情的文章所无法企及的。并形成板书。先忧后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物喜,以己悲(3)构思巧体悟到了作者深刻的政治理想后,范仲淹要在写作上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来学习一下范仲淹是如何构思本文的。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说本文在构思有何巧思?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引导、提高。①本文为何记楼却不写楼?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在这里,范仲淹就交给我们作文中创新的方法:一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的,我偏说不好,比如文章《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二时避熟就生,另辟蹊径,换一个新的角度,本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给大家在作文创新上一个很好的启示。②引导学生品味本文叙事、写景、议论相融的写法,品味写景的作用。如果把阴晴之景比作两条巨龙的话,议论就是一根擎天大柱,两条巨龙从不同方向游来紧抱大柱,这一“双龙抱柱”的结构相当精妙。先忧后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物喜,以己悲③体会文章精妙的、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六、课堂总结我们已经渐渐走近了范仲淹的内心,范仲淹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呈现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就仿佛三个台阶,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向上追寻那最美的情怀,最后我们一起来背诵迁客骚人的悲喜、古仁人的忧乐以及范仲淹崇高的政治思想。同学们,九百年前范仲淹发出了响彻寰宇的呼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家想不想做这样有着崇高理想的人呢?那范仲淹在呼喊:谁同我一道呢?大家怎么回答?七、习作练习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春花秋月等自然现象所触动,引发一些感慨和思考,请你根据所见之景,写一段见景抒情,由景而发的片段,记录那一刻微妙的所感所想。记叙借景抒情议论
本文标题: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获奖)-(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0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