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中小学校长培训班讲义
中小学校长培训班讲义校长的课程领导一、课程管理;课程领导(一)课程管理的范围管理和领导是管理学、领导学等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领导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带领并引导朝一定的方向前进;二是指担任领导的人。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认为,领导与管理可以通用,领导就是管理,管理就是领导。第二种认为,管理是一个比领导范畴大的概念,管理有四种职责,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第三种认为,领导的范畴比管理要大,因为领导是一个高度的、综合性的、统率性的实践活动,所以管理是领导中的一个职责。第四种观点认为,领导和管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范畴,而不是从属于对方的一个组成部分。1.课程管理的内涵课程管理的内涵是什么,这是课程管理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课程管理是在课程研制过程中,提高课程资源的效率,整合各方面力量,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2.课程行政管理与学校课程管理。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管理可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教育管理。由此,我们可以将课程管理分为:课程行政管理和学校课程管理两个方面。(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课程管理职能的发挥作为学校领导的校长,必须扮演两种角色:任务角色与社会角色。1.课程目标的达成(1)国家课程目标的校本化确认。(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选择和组织。(3)课程实施方面要构建专业发展学校,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4)课程评价。2.人际关系的处理教育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应当包括以下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校长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矛盾和压力,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就是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学校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其次,要协调好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再次,处理好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二、校长的课程领导校长的课程领导这个题目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决定了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施能否成功。第一阶段是课程的设计,《校长的课程领导》的制定。第二阶段是实验试点,全面实施。第三个阶段是制度建设,常规运行。校长课程领导的主要内涵1.规划学校发展愿景和学校课改方案。2.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课程开发组织。3.引发教师内在动机,组织合作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点很重要,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要使改革转变为教师自主的行为,这样实施就进入了真正的发展阶段。4.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5.与家长和社会沟通以取得支持。6.形成制度。什么是校长课程领导工作中最重要的内涵呢?是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众所周知,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课改理念要转化为教学行为和教师的自觉。上述转化是学校课程领导的落实点,理念转化为行为和自觉,这是学校课程领导成败的关键,而这个转化只能在改变课堂中实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舞台,应是师生互动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书院,而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学行为模式化的车间,而是学与教智慧充分发展的场所。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应以落实三维目标为落脚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案例一是上海1988年开始第一期课程改革,当时提出三类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程。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活动怎么算是课程。今天,活动作为课程已经被认同,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我们一些重点中学的校长在活动课里进行了创新,如社会调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等。这就从活动课程中引申出研究型课程。在当时不叫研究型课程,到1998年,上海推进二期课改,通过总结提炼,提出了这个名词。这个基层的创造对今天的课程改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二是上海市梅陇小学教材整合的例子。梅陇小学是上海徐汇区一所比较一般的学校,校长是新调去的。学校在区教科室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了教材整合的试验。校长组织老师把全国所有的教材都收集起来,把全国教材中认为适合于自己学校学生的材料,哪怕一个例题、一段表述,全都吸取,以上海教材为主,形成教材整合的指导纲要。2003年的下半年,组织教师学习,2004年上半年正式开始教材整合的实验工作。老师非常积极,因为这件事情具体,可操作,而且做后较快就可有效果反馈。教师进行了上半年的试验后,在暑假进一步修改完善。这件事情最有价值的是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不计时间全员投入,通过这项工作老师们对全国教材也了解了,眼界也开阔了,水平也提升了。实际上不是教师不想改革,而是缺乏具体的目标和抓手,而这正是校长要考虑的。现在这个学校不一样了,人人投入课改,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且还不是用一本教材教,教师水平和积极性大大提升。三是上海的北郊学校。学校对德育的构思与实践做了很大的改革。他们认为:一是师德应该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步成长。二是道德的成长主要是自律。三是鼓励教师向学生学习,因为小孩子都有善良的天性,要张扬孩子天生的美好品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爱护学生和呵护学生,而师德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四是人人都应该是德育者,没有什么你是专职的我不是专职的,通过改革相关的制度去落实这一点。五是尊重生命,注重在教学与生活中形成德性。有几个具体措施,比如成立教师德育建设委员会,这是校内的民间机构,选举数位老师为委员,一位普通老师当选主任,制定学校的师德规范。还有一个关怀生命发展的组织,也是民间机构。这所学校把师德建设与学生的德育融为一体,形成崭新的德育格局。四是信息平台上的学习过程设计。过去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帮助老师教。电脑怎样帮助学生学呢?电脑也是“脑”,它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交流的平台、资料的来源、评价的工具。把电脑作为一种认知伙伴来发挥作用,这是今天应着重研究的。互动软件,虚拟实验室,这些都可以进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现在上海已有学校开始用信息平台做整体的学习过程设计。五是基于网络的校本教研。很多学校缺乏专业引领的专家,地处偏远的学校条件更不具备,教研活动缺乏更广泛的参与和开放。其实网络可以使教研工作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我了解到海南省和江西南昌一个区的教师就通过博客在网上交流,而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们学校也可以自己做的。上海也在试点。比如公开课就可以利用网络远程评课,备课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结语之一将成功的经验归一下类。简要总结一下就是:坚定改革信念–––勤学习,立愿景;总揽改革全局–––有重点,有抓手;善用改革策略–––先立新,后革旧;建设改革队伍–––做中学,行中思。结语之二课程领导:校长的一项修炼核心提示■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的准备和状态是决定课改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课改实施不是一个简单执行课改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全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在做中不断提炼和总结。■“校本”的概念正是学校作为实施主体的必然产物,把“校本”升华为“校长的课程领导”,诸多校本的概念才能整合起来发挥作用。■校长不应被动地执行课改,而应主动地领导课改。■校长课程领导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改变课堂,改革教学……校长必须学会领导课程课改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课程设计、文本制订阶段;实验试点、全面实施阶段;制度建设、常规运行阶段。校长必须学会领导课程课程实施成功有几个必要条件:第一,课改设计及文本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政策的保障。特别是招生政策,这是当前教育内外都特别关心的;第三,社会的认同;第四,校长、教师队伍的准备及状态。有没有改革的思想准备和具体的工作准备,状态是积极的、中立的还是消极的,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五,资源的提供;第六,正确的工作策略。在上述条件中,校长和教师的准备和状态是决定课改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实施课改是一个研究性的实践过程课改方案和文本是在政府领导下由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制定的,但毕竟是理想状态下的产物,只有通过实施才能真正得到完善。实施模式也只能在实施中产生,因为它是全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在做中不断提炼和总结。实施的条件要在实施中最终形成和完善。实施必须要在学校中进行,不存在脱离学校的实施,因此实施是政府+专家+学校。课改成功的关键是实施,实施的关键在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是“必然”和“必须”通常说校本教研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其实还应该加上“校长领导”,对其他“校本”的概念亦应如此。校长课程领导的主要内涵有:第一,规划学校的发展愿景和课改方案;第二,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课程开发组织;第三,引发教师内在动机,组织合作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第五,与家长和社会沟通以取得支持;第六,把有效的经验积淀下来形成制度,同时建设制度文化。课程领导关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长的课程领导不只是管理校本课程,也不只是研究学校的课程计划,而是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全面统领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施与创新,实现由教学领导上升到课程领导。课改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原有的经历、学校文化、专业学习活动和政策、制度等。教师专业学习活动的主要类型有:以课例和案例为内容的教研学习,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行动学习,以团队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以发现规律为追求的研究学习,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的传承学习,以经验提升为目的的反思学习等。课堂是学校课程领导的落实点学校在实施课改中的重点是,在课堂中如何使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和教师的自觉。改革教研首先要改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改听课为观、听、问课;改评课为研讨与反思……总之,要坚定改革信念,勤学习,立愿景;总揽改革全局,有重点,有抓手;善用改革策略,先立新,后革旧;建设改革队伍,做中学,行中思。新课程改革对校长课程领导提出新的要求,但校长课程领导处于一种“自在”状态。所谓的“自在”就是校长进行课程领导时,凭借的是经验,而不是理论,不是自觉地在进行课程领导,而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从事课程领导行为。“自为”状态就是校长在课程领导过程中能运用课程领导理论,有意识地从事领导活动,更好发挥领导的作用。从“自在”走向“自为”过程中,校长会遇到很多的障碍。(一)校长个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1.促进个人的持续学习个人持续学习是校长成为课程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校长不能不厌其烦地多多展开(校内校外的)学习,那么无论系统如何运作,他们都不能成为推进改革的中流砥柱。2.正确的角色定位校长角色错位或者不准确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校长是学校全能的领导者,事无巨细,亲自过目和参与。第二,就是校长把自己定位为行政领导。这两种角色定位导致一种后果:责任过重和责任过轻。校长领导角色经历了从首席教师到课程领导者的演变,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校长“首席教师”的角色在演变过程中被抹杀了。校长才能真正指向角色的中心──课程与教学。一般而言,校长在课程领导方面扮演以下几个角色:理念的追寻及实践者;系统的建置及营运者;知能的建构及散布者;成员的领航及合作者;创意的推动及支持者;资源的整合及经营者;人际的沟通及协调者;成效的回馈及监督者。3.关注自我发展和成长校长课程领导是一项实践的活动,学校是校长活动的舞台。实践中校长自我成长主要关注两个方面:(1)校长的领导要基于学校的现实学校现实是校长实施领导的前提基础。(2)校长要开展行动研究,提高反思能力提高校长课程领导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正确认识自我,而这种自我的认识是通过校长在行动研究中,培养反思能力来实现的。关于如何培养校长的反思性实践能力,罗斯提出了反思模型:1.描述所列出行为的特定原因。独立地或在同事的帮助下判断事件和行为,客观公正地分析其结果,并思考是否存在其他行为,这样可以使结果更有效。2.从个人角度对情境中发生的行为给出客观的评价,并尽力排除一些对组织造成影响的外部因素。3.分析行为及其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分析该行为对其他群体所造成的影响。校长应该反思的问题是:①你是否具有变革倾向,并把精力集中于学校改进?②你在
本文标题:中小学校长培训班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2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