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台大公开课笔记-欧丽娟-先秦文学
1第二章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源头要追溯到先秦时期,铭文、篆刻不是文学作品,也不具有文学因素。(文学作品:文字构成一个有脉络的,可以用文学角度去理解的那些对象;)非纯文学(神话、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寓言)(纯文学——《诗经》《楚辞》)一、神话:神话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它的情节、人物构成、基本意象、世界观、宇宙观对后来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一直到《红楼梦》也用女娲补天来打开它的叙事架构。神话,事实上可能比文字更早在初民的思维以及他们的口耳之间相传,那记录的是什么呢?记录的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他们所面临的周遭自然万物的解释,甚至对人类的命运也提出他们的一套看法,所以神话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经在口耳之间相传。从时间发生学来说,它是最早的,后来有了文字之后,才慢慢把它记录下来。有文字记录之后,神话主要被收录在哪些作品里面?《山海经》《庄子》《楚辞》《穆天子传》《淮南子》《列子》这六部保留神话最多的文献。《楚辞》本身是一部文学作品,把《楚辞》放在这里是因为《楚辞》中所含有的神话是非纯文学,但是非纯文学部分的神话,可以被保留在非纯文学作品里面,也可以被保留在纯文学作品里面。1、什么是神话?神话有各式各样的定义。(1)神话说的是神的故事。(最早的、最原始的、最没有价值的定义,这个定义早就不能涵括神话的内容,神话早就不是只讲神的故事而已。)(2)神话是原始人类综合的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是他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的愿望的表达。但是不要因此就以为,原始人类的原始思维所产生的原始神话就比较粗浅、落后,甚至迷信。那就大错特错了。欧洲学术界最优秀的学者,包括列维·斯特劳斯、卡西尔等重要学者说,神话的内容里面有无比严谨的结构,跟我们现在自以为先进文明的现代人的严谨是一样的。神话体现出人类的内在心灵是多么的迷人,它并没有时间先后的差别,所以没有所谓的“线性进步历史”的问题,你能够善于理解,你就能去挖掘隐含在他们心里面的丰富、复杂。因此,对于神话我们应该要重新看待,不要以为那是他们自己在做白日梦,胡说八道(怎么可能六月的腐草会化为萤火虫?这是《礼记·乐令》——“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征,律中林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天子居明堂右个。乘朱路,驾赤马,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命泽人纳材苇。”——这当然是生物学上一个很粗略的观察。可是事实上有一整套的世界观,所以我们现代人或者是一般人性都是非常无知而自大的,所以我希望我们尽量要缩小自己,才能够看到对方那么的美好。)(3)卡西尔(ErnstCassirer)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第七章“宗教与神话”》中认为,神话是人所赖以建立的基本构成,有信仰的要素。信仰基本上就是一个决定神话会不会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神话想象中总是暗含有一种相信的活动,一个believe的活动,如果没有对他的对象的一种实在性的相信,那么神话就会失去它的根基,所以这些神话内容是这些传颂神话的原初人类深信不疑的客观事实。但是这个客观事实也许不太合乎我们现代人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背后一样有一套严谨、复杂、深刻的思考在里面。信仰的要素很重要,所以像我们没有信仰的人是写不出神话的。到了六朝的时候开始产生了仙话。神是指超越性的存在,但是仙这个字的构成,就是山中之人,就是有人蝉蜕或者是各式各样的尸解的因素所产生的另外一种不死的存在。这种仙话在整2个六朝,很多鬼神志怪中加起来就产生了很多的志怪小说。而那些志怪小说的背后也同样有一个相信的活动。对他们来讲所写的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事实,所以他们是以一种记录的方式来写这些佚文传说,而我们是从故事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要认识这些作品的内容,要进入这个世界(神话、仙话类世界)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2.神话的文学意义汉学家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红楼梦》中的原型与寓意》)先生认为,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是有不同的源头与发展脉络。他说,如果要建构中国独特的文学发展脉络的话,就要从神话开始。因为他发现连中国的史传都跟神话紧密相关,这是一个很值得重新去认识的问题。当你有一个知识背景跟问题意识的时候,你就知道在这个地方又有一个神话的脉络在支撑。这样一来神话的意义就会凸显出来。文献的真正价值是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知识真正把它开发出来。《红楼梦》之所以是经典并不是因为曹雪芹很伟大,而是要有伟大的读者,没有伟大的读者它的经典意义是不可能呈现出来的。到底神话的文学意义在哪里?(1)孕育自非逻辑性的思维运作和感性的想象力的结晶。神话仿佛有一幅双重面具,它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虽然它不是逻辑性的思维运作,但是,它不是随便的白日梦,充满跳跃式的连接。列维·斯特劳斯《神话逻辑学》《神话的意义》庞大的作品告诉你,结构主义都在告诉你,原始人或者原始部落那些没有经过我们所谓文明的训练的人跟我们现代人一样有着扎实的心灵概念的结构,而另一方面又展现一个感性的结构。那么当神话以特有的方式来感知世界时,神话就会跟史诗像血脉一样互通,所以神话与诗有着很大的共同点,都是透过想象力去展开一个跟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的空间。(2)神话与诗歌的近亲关系。(闻一多《神话与诗》)(3)神话创作者的心灵基本上就是原型。什么叫原型?原型就是在每个人类的潜意识中不断地积淀不断地反复出现的固定的东西,它事实上从几万年前到昨天晚上你的梦里都在影响着你。原型是荣格很重要的发现——心理原型。你未必有这样的经验,但是你的集体潜意识会遗传给你一种远古就已经有的某一种印象。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原型是超越文化、超越意识、超越个人的问题,它普遍存在你的潜意识中,很微妙的顽强的呈现出来。诗人的心灵在本质上仍然是神话时代的心灵,所以现代学者基本上都把神话思维称作诗性思维。神话的文学意义在和诗的近亲关系中可以看到的。当神话脱离用来解释宇宙的原始状态时,事实上会更加反应人类社会中生活情感以及矛盾冲突。由此神就具有丰富的人性,变得人格化。这么一来那些神话就会变成所谓的神话文学,就会跟所谓的叙事有关。中国的神话是比较局部性、片段性的,是静态式的并列。西方神话是动态性的叙事的发展,谱系完整。奥林匹亚山上的神可以吵很多架,与人间有很多的交流。西方神话是一个很绵密的甚至是一个有谱系的庞大体系。中国的神话没有这么多所谓的矛盾冲突。在所谓的人性丰富上来讲,恐怕也比不上西方的神话,可是无论如何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神话提供给文学的滋养,透过神话的表达让我们更充分了解人性。(4)神话作品跟神话材料成为后代写作的一个素材。李白、李商隐、李贺(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都很喜欢引用神话。这就使得他们的作品更灵动,更有超越性,而且更能够引领我们突破时空的界限,而深入到宇宙看不见的那个境域。3、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自然神话、战争神话、感生神话、变形神话、推原神话(1)创世神话;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3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三国·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2)自然神话;钟山之神,名日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大荒北经》)所谓的自然神话就是解释自然万象的神话,就是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为什么会有日夜的变迁。初民用他们的逻辑跟想象来解释周遭的世界。人类恐惧于未知,人会对于不能理解的世界产生不安,他就会对世界自我解释。(3)感生神话;《史记·周本纪》:“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4)变形神话;不只是变形神话,所有的神话都可以解释为对死亡现象坚定而顽强的否定。卡西尔《神话思维的概念形式》认为为什么要有神话,就是因为人类要抗拒死亡,我们不能容忍我们所热爱的生命形态必然要终结。我们怎么回避它,让生命形态可以继续下去。在这样的心理需求底下,我们创造出了神话,神话中有超越生死的神奇,有一个永恒不死的世界,使我们短暂的无常人生似乎有了另一种可能,因此人类的心灵不再栖栖遑遑。变形神话是这种心理的绝佳反映。每一种生命都是另一种生命的延续,物类之间应该打破藩篱,彼此流转,因此整个造化世界应该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传承,这个传承不能用肉眼去判断,所以变形神话会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出现。最典型的变形神话:《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郭璞注《山海经》写《山海经图赞》有“精卫”条:“炎帝之女,化为精卫。沉形东海,灵爽西迈。乃衔木石,以填攸害。”)。人类很脆弱,因此用这样的方式来弥平心中的很多空缺。《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死与再生变成超越时间,超越国界,超越历史,是人类心理形形色色的表现力。把时间拉长来看,不局限于上古或者早期的神话,中野美代子《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国的妖怪》认为,中国跟西方的变形文化是不同的,这取决于民族的个性。到了六朝的时候,在中国的变形神话中基本上所采用的是一种向心型的逻辑——以人类为中心,妖精要经过修炼才能变成人。在中国特殊的人本主义的文化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形态。在欧洲最早的希腊神话,他们的变形逻辑是离心型——是人变成其他的动物植物(如:宙斯变成天鹅。达芙妮变成月桂树。)二、《山海经》《山海经》表现出在图腾信仰之下,初民的半人半兽形象。李福清(俄国汉学家,《中国神话故事论集》)认为许多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始终在运用古代的神话,以章回叙事小说为代表。在诗歌里神话只是比的对象,而在章回叙事小说中是用高度的暗示力来指引事情的发展。浦安迪认为在古神话中保存大量的文化密码,这种密码需要破解。很多作家将它化为养分融入到他的叙事作品里面,所以它与后来的叙事文的发展息息相关,一直影响到明清“奇书文体”(蒲安迪提出的概念,六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整体结构设计。《红楼梦》的神话引用决定了贾宝玉的命运,决定了贾府的天崩地裂的命运。《山海经》的神话描写的是远国异人,化外之地活动的异人,大约可以说明《山海经》中半人半兽的特性。西王母在后来的演变中成为了大母神,随着后来的演绎,成为了辉煌灿烂的形象。山海经中共有四百五十多位的人物,大约都是有神性跟异形。4《山海经》到底是以哪一个地区的文化为主而产生呢?《楚辞》跟《庄子》是战国时期楚地、楚人的故事,那《山海经》呢?依据现代学者袁珂(《中国古代神话》)的考证,《山海经》是楚地、楚人的作品。《山海经》的流传与巫师是有关的,巫师要能够“颂述古训”。宗周——掌握着商到夏之间的文献资料以及天下舆图,《山海经》的《中山经》反映的背景和夏人的活动背景很相似。《山海经》是有图有文的,整个《山海经》的形式结构就是一个静态的叙事结构。《山海经》实为小说之最古者耳(《四库总目提要》语)。原来神话本身就跟小说密切相关,是小说最早的渊源。《山海经》是后世建构仙境的主要来源。凤鸟自飞、息壤、不死药等都是生生
本文标题:台大公开课笔记-欧丽娟-先秦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3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