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温州未来将采取1650结构布局城市空间2012-12-29温州日报“1650”现代化大都市,从去年起就被视作温州未来城市发展的蓝图。不过,这张蓝图只是个整体构想。要成为一份温州重整山河、布局科学的完整设计图,还必须掌握准确而实际的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体到细节的构思设计。这份涵盖温州大都市建设各个方面的“设计图”,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市规划局日前召开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会,公布我市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即《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纲要》,初步明确采取“1650”结构布局温州大都市区空间。其中,“1”指的是大都市核心区及其扩展区,即温州中心城区和永嘉原上塘镇,乐清市北白象、柳市,瑞安市塘下等;“6”指的是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等6个副中心区域;“50”指的是除大都市核心区外全市共培育的约50个网络化城镇节点,包括新市区和中心镇,如平阳昆阳新市区、苍南灵溪新市区、洞头县大门等。修编立足于城市长远发展2选择对城市总规进行修编,并不是个简单的决定,而是蕴含着市委市政府对于温州城市长远发展的深入思考。近年来,我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外部发展环境已经出现巨大变化。从宏观层面来看,《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规划相继出台,给温州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对温州城市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市规划局表示,在城市发展定位上,温州应成为长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在产业发展上,除继续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更应注重海洋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城市职能上,要突出金融职能,做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工作。而从城市层面来看,温州现在的人口已突破2003版总规确定的远期人口规模,用地也已经突破中期规模,使得用地紧张、公共配套设置不足、交通拥堵等各种城市矛盾日益突出。虽然目前我市已通过围海造地、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鼓励公共交通先行等措施缓解矛盾,但是,一个符合当前发展需求并能切实指导建设的总体规划,是当务之急。因此,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温州启动对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2011年4月初,温州市委专程到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商定总体规划编制事宜;2011年7月3日,中规院编制团队来温,正式开展为期20天的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2011年12月中旬、32012年5月底和8月初,中规院带着初步调研成果和纲要设想三次来温汇报协调。在此次确定的温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中,国际性、网络型、生态化是三个关键词。以网络型为例,市规划局副局长张静表示,温州未来将是以温州大都市整体参与到全球和全国竞争当中,这必然要求温州进行空间整合,构建功能集聚、充满活力、相互协作、运转高效、一体化发展的多中心大都市网络。因此,此次修编将重在整合建立合理的城乡空间宏观秩序,比如重点区域着重打造城市功能平台,次要区域着重整治城乡空间环境等,按区域分门别类,从而构建大都市区核心集聚、网络化的空间格局。“1”:中心城区扩展有空间根据修编纲要,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即温州中心城区,范围包括鹿城、龙湾、瓯海、洞头三区一县及永嘉县东瓯街道、江北街道、黄田街道、三江街道、乌牛街道(即原瓯北镇、乌牛镇)。大都市核心区的扩展区则包括永嘉县南城街道、北城街道、东城街道(即原上塘镇),乐清市北白象、柳市和瑞安市塘下等多个行政区域。扩展区列入“1”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此次总规修编的一大亮点。对此,张静解释,用地条件有限、空间分散,是温州中心城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考虑纳入邻近乡镇,以作为中心城区功能扩散的弹性发展空间。以塘下镇、柳市镇、北白象镇为例,4这三个镇是温州大都市空间整合要求与行政区矛盾冲突的焦点,也是协调核心区拓展空间的发展区,因此亟须在规划政策上加以充分明确。另外,塘下与柳白是传统“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从发展之初就因为邻接温州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温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将塘下、柳白融入大都市核心区,也是考虑到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民营企业发达的经济优势,发挥其邻接中心城区的区域优势,带动全市发展方式转变,从而促进中心城区高端服务和国际功能的形成。而将永嘉县城(原上塘镇)也纳入扩展区,则是考虑到温州与永嘉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有利于温州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现代文化的发展。此外,张静还提到,从另一个层面来说,“1”还意味着以温州国际化大都市整体,而非单一的中心城区去参与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6”:握指成拳成就六大副中心“6”,即六个副中心区域。这里,将是温州未来除核心区以外专业化服务功能高度集聚、城市生活服务高度完善、产业功能高度发达、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明显、且城市环境宜居优美的都市功能发展区。“不存在强大的副中心城市,而只有副中心区域。”张静说,由于温州特殊的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县域行政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所谓的副中心并非一个单独的城市,而是多个相互分工的网络化5节点城市共同分担副中心的功能。比如,县城通常在行政、文化、商贸职能上较为突出,而经济强镇则在产业、商务等功能上更为发达。“这些节点握指成拳组合起来,才能构成相对完整的副中心。”根据修编纲要,这六大副中心中,乐清副中心区域包括乐清新市区(即乐成镇)、柳白新市区(整合了柳市镇和北白象镇)、虹桥新市区(整合了虹桥镇和淡溪镇)等三个新市区,是服务于温州北部并辐射台州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瑞安副中心区域包括瑞安新市区(即瑞安市区,含飞云街道)、塘下新市区(即塘下镇)、陶山-仙降新市区(整合了陶山镇和仙降街道),是服务于温州南部和西部山区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平阳副中心区域包括昆阳新市区(即昆阳镇)、万全新市区(即万全镇)、龙鳌新市区的一部分(龙鳌新市区整合了鳌江镇和龙港镇,这里仅包括鳌江镇),是服务于平阳县及鳌江流域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苍南副中心区域包括灵溪新市区(即灵溪镇)、萧麻新市区(整合了萧江镇和麻步镇)、龙鳌新市区的一部分(仅包括龙港镇)以及宜山镇、钱库镇、金乡镇等中心镇,是服务于苍南县及鳌江流域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文成副中心包括大峃新市区(即文成县城大峃镇),是服务于文成县的大都市副中心城镇。6泰顺副中心包括罗阳新市区(即泰顺县城罗阳镇),是服务于泰顺县的大都市副中心城镇。“50”:“新市区”概念横空出世“50”,指的是除大都市核心区外,全市将共培育约50个左右的网络化城镇节点,包括17个新市区、33个中心镇。其中,“新市区”的概念是首次在我市总规中出现。所谓的“新市区”,是取代目前的乡镇、承担未来温州经济要素空间组织和网络化流动的新型城市发展地区。市规划局技术处副处长徐强解释,从西方大都市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市区对外联系的重心一般不在大都市区内部,而是在大都市区的多中心节点与区外。“温州也符合这种特征,温州各城镇节点对外经贸往来显然更为重要,大都市区外部才是温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市场联系方向。”按照修编纲要,新市区既要整合乡镇发展空间、大幅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也应创新工业发展模式,通过建立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区,协调大都市区内的产业布局冲突,从而解决温州目前空间过于细碎化发展的问题。针对“1650”布局后的国际性、网络型、生态化的温州现代化大都市,市规划局就此提出温州大都市四大建设策略,分别是“双港联动”,建设温州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完善空港功能配套,把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航空大都市;空间整合,构建大都市区核心集聚、网络化的空间格局;产业升级,重构大都市区产业空7间布局。市规划局表示,下一步将在获得国务院的同意修改批复后,完成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编制。温州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区定位出炉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将达470万《纲要》明确了温州城市国际化及区域发展的总体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我国东南沿海并辐射全国的民间金融中心;台海经济区对台高端合作的门户和长三角南翼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具体有四个目标:民间金融之都、全球温商家园、经济转型先锋和生态宜居名城。而中心城区规划则将温州的城市性质定位:温州东南沿海重要的金融、工贸、工业、港口和旅游城市,长三角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对台合作的重要门户,海滨山水特色彰显的历史文化名城。此外,《纲要》还对中心城区近中远期的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综合确定,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350万人,2020年人口规模达390万人,2030年人口规模达470万人。北白象镇、柳市镇、塘下镇和上塘镇首次纳入大都市核心区的扩展区温州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为“1650”构成的网络型结构,值得一提是,《纲要》首次将乐清市北白象镇、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和永嘉县城纳入到大都市核心区的扩展区。8由于用地条件有限和空间分散是温州中心城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将乐清市北白象镇、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纳入可考虑作为温州中心城区功能扩散的弹性发展空间。塘下和柳市作为传统温州模式的“发祥地”,目前温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将其纳入大都市核心区有利于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创新,起到带动全市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效应。而永嘉县城(原上塘镇)有幸“纳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和永嘉学派和楠溪江有关,永嘉学派有利于温州传统文化的弘扬。构建“3.2.1”区域时空通达目标市域旅行时间将在1小时内今后温州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对接长三角核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服务浙中南、辐射闽东北和赣东地区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在区域层面,我们将主要依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多方式运输体系,实现“3.2.1”区域时空通达目标:对接长三角核心区的3小时交通圈;联通金华、宁波、杭州等主要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和覆盖丽水、台州、宁德的1小时交通圈。市域铁路系统的规划目标是,构建全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届时全市的旅行时间将控制在1小时内,且在轨时间不超过40分钟。规划还提出了平均站间距不宜小于3公里,运输能力近期的运能要求要达到每小时1.8万人次,高峰期的最小发车间隔不高于8分钟,平峰时段不高于15分钟的具体要求。9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对开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改革试验的要求,现就我市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温州是我国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过去曾经探索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今后要在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中闯出新的路子。从我市情况看,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滞后,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农村土地、资产、户籍等制度和经济10社会管理体制的制约,各类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既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也影响了温州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两创”总战略的实际行动,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致力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让城乡资源要素无障碍地自由流动,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导作用,为推进温州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为根本方法,以要素市
本文标题: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3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