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当代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1当代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以海南大学为个案分析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聂旨怡、何丹、周美宏、李文杰指导老师:刘德浩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时政关注的现状展开调查,从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很多人对政治过于冷漠,关注时政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出于个人兴趣和现实利益,带有功利性。在当前体制下,大学生参与政治的途径过于狭窄,政治参与度不高,这也影响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表现出一种政治冷漠的态度。面对这种现状,高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激发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拓宽他们参与政治的渠道。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时政关注度政治参与度前言: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是他们的政治态度的一个直接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政治参与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出他们的政治热情。面对当前大学生对时政的一个冷漠态度,我们认为很有必要通过对大学生的时政关注度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在新时代影响大学生时政关注度的新原因,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剖析这些原因产生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通过调查得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衡量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从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并分析大学生对政治的基本态度是趋向于热情还是冷漠,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具体措施。正文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简称,是关于国际关系或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2针、政策和一切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活动。时政关注度是指对最新发生的一些国际国内的时事的关注程度、关注的频率以及对发生的时政热点的看法和评论。同时能够利用了解到的时政信息进行解决日常相关的问题等也属于时政关注度的范畴。一、调查情况说明中国现有高校两千多所,在校大学生两千多万,要调查当代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现状很难进行普查,所以我们选择海南大学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我们对海南大学600名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共投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6份,回收率为97.7%;其中有效问卷570份,问卷有效率为97.3%。我们选取了海南大学15个学院,针对每个学院的各个年级进行了以实地发放问卷的形式的调查研究。调查的样本构成中,大一学生占26%,大二学生占41%,大三学生占18%,大四学生占15%;男女比例为46%:54%;高中读文科和读理科之比为53%:47%;政治面貌划分上,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8%,共青团员占91%,民主党派占0%,群众占1%;在家乡所在省份分类上,来自华东地区的被调查者占6%,华北9%,华南23%,华中29%,西南26%,西北2%,东北5%。二、统计数据分析基于调查数据,本文主要从时政关注的角度、频度、广度和深度四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进行统计测量和数据分析。时政关注角度。主要是指大学生关注时政的视角,还包括关注时政时所站的政治立场。从调查数据看,大学生在关注时政的时候更倾向于个人视角,比较注重自身的现实利益,但有些党员关注时政是为了提高政治素养。比如,在对问卷“您关注时政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时,仅有12%的人认为“提高社会责任感”;在回答“您认为关注时政热点对您有哪些方面的益处?”时,有23.2%的人认为“在人际交流中增加谈资”,有8.8%的人认为“对完成作业有帮助”,还有13.7%的人认为“消遣娱乐,没有益处”不是太关注。在政治立场方面,有87%的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41%的共青团员关注时政是为了“提高社会责任感”。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关注时政的时候,考虑得更多的是个人的现实利益,对于时政本身并没有太大关注。但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还是比较高的,他们关注时政更多的是为了社会责任感。3时政关注频度。这个衡量维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关注时政的频率,是衡量他们关注时政的重要标准之一。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时政关注的频度不是很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自己的兴趣影响,他们只关注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热点新闻,关注这些可能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是为了增加谈资,也有的纯粹是为了个人兴趣。比如,在回答“请问您关注时政热点的频率?”时,有47.4%的人回答“偶尔关注重大新闻”;仅有22.1%的人“每天至少一次”。而在回答“您认为近来钓鱼岛事件升级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时,有34.7%的人认为是“石原慎太郎购岛闹剧”引发的,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选择“偶尔关注重大新闻”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时政关注的频率虽然不是很高,但他们仍然会关注重大新闻,特别是涉及领土争端方面的,表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些人中,来自华北地区的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频率比较高,选择“每天至少一次”的人当中有21.3%的调查者是来自华北地区的,其次是华东地区,占被调查者的18.4%,依次是华中、东北、华南、西南、西北。由此表明,地域环境对时政关注度是有影响的,这种地域环境不是自然环境而是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在受访的47位来自华北的大学生中,北京、天津、河北的占84%,他们均选择“每天至少一次”,而来自西北的新疆、青海和来自西南的云南、华南的海南有大部分人选择“偶尔关注重大新闻”或者“基本不关注”。由此表明,离政治中心较近的人比较关注时政,而比较远的人不太关心,换个角度,其实大家都比较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或者只关注和自己利益有关的事,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男生对于时政的关注明显多于女生,在回答“请问您对时事与政策的关心程度?”问题时,有78%人选择“一般关心”,这些人当中,有68%是男生。4时政关注广度。时政关注广度可以从时政关注的内容来衡量。从调查数据看,当代大学生关注时政的内容比较广泛,形式也比较多样,关注“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的人较多,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关注时政时更倾向于个人兴趣。例如,在回答“请问您比较关心哪些时政热点问题?”时,有35.8%的人关注“文化、体育、娱乐”;27%的人关注“政治、军事”;23.7%的人关注“社会、医疗、教育”;关注“财经、股市、房地产”方面的仅有10%,还有3.5%人关注“其他”方面。这些数据都表明,当代大学生关注时政的内容比较广泛,且分布不均,理科专业的或者是经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比较关注“财经、股市、房地产”,而政治学类专业的大学生还有大学生党员比较关注“政治、军事”,但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文化、体育、娱乐”。而关注“社会、医疗、教育”等民生方面的人也比较多,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比较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政策。时政关注深度。时政关注深度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兴趣程度,也反映了他们对于时政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比较关注而且会持续关注,并有自己的思考。例如,在回答“您是否对近来的时政热点作出思考?”问题时,有50.4%的人表示“看完后会思考”;在回答关于新近时政热点的问题“您认为近来钓鱼岛事件升级的原因是什么?”时,34.7%的人都认为是“石原慎太郎购岛闹剧”导致的。由此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时政问题都能够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是对于重大新闻或者是新近的热点新闻。然而,在回答另一个热点问题“您所了解到的党的十八大会期是多少天?”时,仅有16%的人知道党的十八大会期是“一个星期”,说明当代大学生比较关注诸如钓鱼岛事件等领土争端问题,对于国内政治像党代会这样的时政热点的关注度还是不够。令人欣慰的是,在受访的大学生党员中有73.4%的人还是知道党5的十八大会期是“一个星期”的。在受访者当中,大三和大四学生对于时政的思考和分析比较多。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有关注时政的必要性吗?”问题时,有54%的人认为有必要,10%的人认为很有必要,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时政的认识很深刻,但在行动上可能没有认识的到位。三、问题及其对策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是他们的政治态度的一个直接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政治参与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出他们的政治热情。通过调查得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衡量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从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并分析大学生对政治的基本态度是趋向于热情还是冷漠,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具体措施,改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拓宽大学生参与政治的途径,调动大学生的政治热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培养人才、储备力量。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当前情况下对于时政的关注度上存在着以下问题:关注动机上的不纯洁性。大学生对于时政的关注往往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和利益,并非完全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政治理想。在当前市场化、城市化条件下,人们的思想容易出现混乱,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是最不稳定的,往往会受到冲击和影响,他们目睹了市场竞争的激烈,忧愁着毕业后的就业,加上应试教育背景下,使他们容易追名逐利,急功近利,他们的政治科目可能考得很高分,但是他们忽视了政治价值观的塑造和政治能力的培养。时政关注上的差异性。从专业上看,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加关注时政,对时政的认识和思考也比较深入。理科生比较缺乏政治学科的专业知识,对时政问题的把握缺乏理论支撑和指导,在课时安排上由于作业任务较重可能无暇关注时政;6从政治面貌的差异上看,大学生党员比普通大学生更加关注时政;从性别差异来看,男生比女生对时政更感兴趣;从地区差异来看,政治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方比政治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方的大学生比较关注时政;从年级差异来看,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较深,且思考较全面。时政关注上的被动性。大学生关注时政往往是被动的,有什么重大新闻出现他们就会去关注,当事件趋于平息他们就会淡忘,缺少对事件的深入思考。他们往往是为了关注而关注,不明确关注时政的目的是什么,不清楚时政事件的背景和原因,缺乏主动。对国内政治的冷漠性。大学生对于像党的十八大这样的国内政治热点不是太过于关心,对于中央领导层动态的时政过于冷漠,他们认为这些都离自己太远,觉得自己的政治参与度过低,社会流动性不强,参与政治的途径过于狭窄,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认为自己再怎么关注也进不了中央高层,和自己无关的事只能敬而远之。相比之下他们更加关注社会民生方面的时政,关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信息。针对当代大学生关注时政的现状和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科学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方向,避免关注时政上的功利性。各级党委特别是高校党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时政教育,拓宽时政教育的渠道,改变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大学生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从而培养他们的政治胸怀和公民精神,避免大学生在关注时政上的功利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政治主流文化。各级党委特别是高校党委要与时俱进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方案,避免灌输性,倡导启发性,以此来促进当代大学生对政治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认同,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结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促使其形成理性独立的政治思维。拓宽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渠道,激发大学生对时政的兴趣。大学生不关注时政主要是觉得离自己很远,政治参与度不够会导致政治冷漠现象。各级政府机关应该开放政务参观,让大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政府为民服务的氛围,或者给予大学生假期到政府部门见习的机会,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政治生活上来。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有序地参与网络政治。开展形式多样的时政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举办演讲、辩论赛等形式来讨论时7政热点,激发大学生对时政的兴趣,可以组织时政讨论的社团,社团除了理论研讨以为,还可以到社会上去实践、调研,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认识和思考时政。通过时政研讨社团组织,可以把真正对时政感兴趣的大学生们聚集到一起,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探讨时政问题,有助于弥补时政关注上的男女差异、地域差异、专业差异、政治面貌差异和年级差异。加强跨学科交流,打破大学生关注时政的专业壁垒。高校要进一步优化大学教育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间,文理科专业之间的时政教育不应相差过大,要鼓励各专业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结语大学生是当代中国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时
本文标题:当代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5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