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互联网-农业”的新机遇
“互联网+农业”的新机遇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开发布,明确了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互联网+”正式从概念上升为国家行动。这份推进“互联网+”的国家行动,锁定了11个重点领域,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这11个重点领域中,现代农业位列第三,仅次于创业创新、协同制造。该指导意见指出: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是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这一顶层设计将形成“互联网+农业”的新机遇,加快古老的农业产业发生新的改革和裂变,促生现代农业新格局。在这之前,作为“互联网+农业”的践行者,一亩田、天天果园、味道网等已在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道路上探索良久,形成了各自的融合模式。顶层设计的出台,势必为现代农业带来新一轮的利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链接”、“互动”和“重构”是互联网的最大优势,而农产品电商以及电商平台的出现直接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了起来,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盲目生产的问题,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缩短产品到餐桌的距离,而这正是互联网赋予农业的新机遇。今年以来,国家不断推出各项有利措施,助推“互联网+农业”驶入快车道。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后,医疗、交通、教育等产业领域纷纷“触网”,就连古老的农业也开始寻求与互联网的结合。5月8日,国务院出台“电商国八条”,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中央财政将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随后,有消息称商务部等二十多个部委参与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初稿已经完成,最终文件将以国办发文的形式出台,这是首个全面部署农村电商发展的文件。6月24日,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圈定了互联网+的11个重点领域,现代农业位列第三,仅次于创业创新、协同制造。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开发布。在这一背景下,由央广网、一亩田和天天果园、味道网联合在京举办的“互联网+农业的路径和变革”论坛十分恰逢其时。农业领域的专家、农产品电商的践行者在该论坛上共同探讨了“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机遇,或可为“互联网+农业”的路径做出梳理,打开更广的变革空间。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指出,作为我国四个现代化最落后的领域,“互联网+”给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互联网+农业的根本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要不断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方面要打造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的自动化水平;在流通方面要实现农业电子商务,最主要是要实现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全面融合的过程,要重点把握几个关键词:融合、连接、转型。“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多种属性,如果想要互联网+农业的话,必须把互联网的属性都加进去,而不是只选择其中的一两种属性。”谈及“互联网+农业”的关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用一个词进行了高度概括:融合。在他看来,互联网发展至今,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技术、网络、基础设施、渠道、媒体、产业、思维等。“在这么多的属性中,不能选择性的说习惯用哪个就把哪个加进去,这实际上是不够的。更何况,它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未来会有更多的功能、更多的属性,都应该储备进去,这样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张新红还提醒,在讲到“互联网+”的时候,不要只盯着互联网。“因为我们在讲‘互联网+’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不单是互联网能够简单代替的。”张新红分析,这些信息技术,可以分三个层次,首先是互联网本身。“互联网本身除了我们刚才说的如此之多的属性和功能之外,还要特别关注一点,那就是互联网本身也在发展,它永远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其次,除了互联网之外,还有包括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和工艺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都在大力发展,也正因如此,真正伟大的技术还没有出现,将来技术仍然在快速变化,而且正在不断孕育新的重大突破。“互联网+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全面融合的过程,而这些技术的创新应用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互联网+农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张新红表示。践行者:抓住新机遇作为“互联网+农业”的践行者,一亩田致力于对农业生态体系的重构,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真正实现生产智能化、产品安全化、流通高效化,这是一亩田在“互联网+农业”上的重要体现。据一亩田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介绍,与一般生鲜电商的B2C模式不同,一亩田做的是B2B。B2B往往是两个成熟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供应方和需求方采购方彼此都是成熟的市场交易。在经过了四年的市场深耕后,一亩田取得了巨大硕果。据悉,一亩田目前可以在线产生1200种农产品的交易,每天产生2.5亿元的直接交易额。这让资本界和行业的观察者判定一亩田在今年达到1000亿元的交易额并不成问题。快速的发展壮大之下,一亩田开始思考赚钱之外的另一个问题,那就一亩田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商业模式。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当代中国,战略布局对于超级大公司或者想成为超级大公司的那些公司来说格外重要。“大家预期一亩田是可以做到一万亿元的交易平台,如果真的到了五千亿元或者真的做到了一万亿元,那时候你的能力更强,你责任就会变得更大,就会想我们到底能为中国农业做什么改变?”这是一亩田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的思考。高海燕解释说,“在整个商业模式发展过程中,我们选择不做贸易商,在买卖双方中间加价。大家知道当年交易额到了1000亿元,每加一毛钱我们都可以赚很多,但一亩田目前绝不做弯腰捡钱的事,我们选择向规模一路狂奔,这是我们的方向。我们希望能够创新农业市场的规则,重新调整这个行业的生态,最终提供一个类似于公共服务的平台,为中国真正的现代农业服务,这是我们想的。”与一亩田经营着上千种农产品不同,天天果园只做水果生意,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的新鲜水果营销平台。6年前,以王伟、赵国璋为核心的创始团队创立了天天果园,这是一家专营水果的电商,其创立的初衷是让全中国人吃上好水果。在2013年,天天果园就实现了2.4亿元的营收,而今年的目标较之两年前已翻了几番。“又到了吃樱桃的季节,就在刚过去不久的5月份,天天果园在线销售的樱桃量占到了国内销售(包括线上和线下)的一半左右”。天天果园副总裁陈嘉杰说,到现在为止他们都坚定认为电子商务、互联网渠道是最适合销售水果的方式。樱桃在销售之前必须冷藏存放,否则两个小时后会开始变质,这也就是沃尔玛、家乐福的樱桃没有竞争力的原因。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天天果园出售的樱桃在邮寄前内置减震包、冰袋保鲜,搁置一整天后打开,樱桃依然是冷藏的环境,新鲜度十足。按照陈嘉杰的说法,天天果园的创立有其内因和外因。从外因上说,2009年的时候,教育、服装都已经开始了互联网化,但是生鲜行业却远没有迈入互联网的大门,由此这成为重要商机。从内因上说,国内用户的消费行为在互联网上大量产生,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用户需求极速提升,但却无法像国外一样,在农业产业化、成熟化的销费渠道、消费行为三个方面形成闭环,这也让天天果园创始人看到了创业机会。“做水果电商没有捷径可走,我们是做了没人愿意做的苦活、累活,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陈嘉杰举例说,比如水果放在冷库里面,天天果园的冷库有9个温层,每个水果都有它适合的温度。经过多年的摸索,天天果园发现很多水果可以混放,有些水果混放在一起可以迅速的成熟起来,而有些水果混放则可以保持持久新鲜。有望推进智慧农业进程可以看到的是,农产品电商的践行者们已经给农业、农村带来了一些改变。数据显示,从2015年1月至5月,一亩田在全国范围内解决或缓解农产品滞销事件50余起。“一亩田目前主要提供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撮合买卖双方完成交易”,高海燕称一亩田拒绝滞销,虽然不能说100%有这个能力,但总体上有这个能力。高海燕强调,农产品电商痛点的核心是信息短缺,传统路径解决不了市场扩大、供需双方海量化的情况下急需解决的产地、销地、价格等因素,而第三方平台则能做到这一点。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出现甚至为落后地区的扶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获悉,一亩田集团实施了“村晖计划”,现已经和47个县级单位签署战略协议,合作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上线交易、数据库建设等事宜。“村晖计划”是互联网与农业联姻的缩影。高海燕说,“早期的扶贫是直接给钱,第二阶段开始自立扶贫,也就是教大家知识,教大家能力。我觉得现在是开始‘市场扶贫’,重点落在了怎么提升当地参与市场的能力,提高它的产业化水平。贫困地区有个特色,生态资源好,农业的产出能力强,这个正好跟我们一亩田契合度很高,能帮它卖掉农产品,又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提升农民的见识。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当地现代工业化的程度。信号过去了资源就过去了,信号过去了生意就过去了,信号过去了流量就过去了,互联网的方式一下把当地的农业带到现代市场的结构中间来,我觉得这对当地来说是弯道超车的扶贫模式,对我们来说则可以获得很好的产地资源。”除了搭建产销平台之外,农产品电商也为农村带来了新技术和产业化。经过几年的努力,天天果园已经和国外的农场协会建立了良好关系,同时了解了国外农业的产业化程度。陈嘉杰拿樱桃举例,在美国对樱桃的筛选工作不是人工完成的,而是通过拍照去选樱桃的大小、规格、成熟度等等,每个樱桃要拍25张照片,通过这种方式来筛选。通过学习,天天果园正在把这些好的经验复制到国内。例如,天天果园将好的种植技术引进国内,投资云南的农场。“我们更偏向于消费者,更偏向于互联网,很多人说我们是水果搬运工,其实做个合格的搬运工挺不容易的。”陈嘉杰说。盈利困境待破解现在生鲜电商很火、投资很热,但众多生鲜电商中鲜有大量盈利者。尽管起步较早,却没有破解盈利困境,这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一个困境。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已达4000家,支撑4000家生鲜电商的被认为是巨大的消费市场。但业内人士表示,受制于农产品的溢价率低、物流成本高等产品的特殊属性,传统的商业逻辑对生鲜电商来说并不适用。例如,一亩田就选择了做B2B,而不是其他生鲜电商从事的B2C。高海燕认为,B2C的模式现阶段不适合农产品出村,提高客单价最好的方式是B2B。对于未来天天果园的盈利状况,陈嘉杰则显得很自信。他说,“盈利是分分钟的事,但不是现在要考虑的,目前要做的是降低价格,提高用户体验”。据悉,一个多月前,天天果园刚刚宣布完成总金额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这是生鲜电商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由京东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锴明(Clearvue)投资等机构跟投。该笔资金将用于天天果园的基础建设投入、团队建设、全国业务拓展以及上游供应链体系建设。京东将为天天果园提供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持,凭借自身在物流方面的优势帮助天天果园拓展全国市场。此外,双方还将在水果生鲜电商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布局和探索,共同开发万亿市场规模的生鲜市场。这么强力的携手,也怪不得天天果园如此有自信。陈嘉杰称,“欢迎大家来竞争,生鲜电商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生鲜电商的另一个发展瓶颈,在于农村和农民的特殊性。专家指出,对于“三农”中的农民,同样不能用以往的网民教育方式。“互联网+农民的方式在现阶段并不可取,应该选择互联网+农民组织。”中国社科院教授党国英指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效应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荷兰全国大概就几个合作社,但中国有上百万家农业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却不大。中国的合作社如何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过程中,找到与农民合作的创新机制,这都需要考虑。此外,农民的技术敏感性、互联网意识以及进入市场结构的能力较弱,这是国家需要推动的普惠型教育。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互联网与农业的联姻提供了设施保障。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今年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在1万
本文标题:“互联网-农业”的新机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6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