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厦门市申办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报告书(1)
1厦门市申办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报告书一、厦门概况(一)厦门市情厦门是一座国际性海港风景旅游城市,地处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厦门之名始于明洪武二十年,寓“国家大厦之门”之意,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与台湾一水之隔,现辖6个区,面积15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3万。厦门拥有着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厦门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从小到大,从探索到成熟,从崭露头角到享誉海内外,取得了辉煌成就,已经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前,厦门是一个典型的海防前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1978年,厦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仅4.8亿元,财政收入仅1.55亿元。改革开放以来2特别是近年来,厦门的经济总量迅速增大,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375亿元,财政收入达348.4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5%,人均生产总值达56595元,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厦门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科学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突破1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厦门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列第10位。对外开放实现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前,厦门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对外开放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至2007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82亿美元增加到397.8亿美元;外资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7.9%;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462.7万标箱,进入世界前20强;空港旅客年吞吐量924.92万人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2家在厦门落户;设在厦门的外国领事馆、境外各类机构、企业代表办事处有900多家。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商务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在厦门举办。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厦门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峡西岸国际性中心城市,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促进海峡两岸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厦门进出的台胞累计达600多万人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进步。厦门属亚热带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多年来,厦门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大气力治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如3今,厦门人均绿地面积26.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84.71%,多项环保指标在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前,厦门的城市化水平很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经过30年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厦门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区面积由1980年的14平方公里发展到2007年的18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32万增加到176万,城市化率由35.5%提高到68.3%。厦门的城乡一体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相比,2007年,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50元提高到21503元,农村人均收入由210元提高到7637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9.26平方米提高到31.9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7.55平方米提高到52.3平方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087所,万人拥有大专学历以上人数1355人。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达90%,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为全国提供了示范。目前,厦门市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把“四谋发展”实践主题、“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四个关键”实践要求、“四求先行”实践方向贯穿于4各项工作中,实施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又好又快地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努力在海峡西岸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中作示范当榜样,努力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贡献。(二)厦门体育发展简况体育作为厦门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积极参与下,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群众体育普及开展。自50年代开始,厦门市群众体育就十分活跃,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群众体育更加普及,逐渐由城市发展到农村,中老年和伤残人体育也日益活跃。进入新世纪以来,厦门群众体育更上一层楼。目前,厦门市共有22个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和20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协会会员总人数达15万余人。其中,老年人体协下有体育组织545个,会员6万余人,行业内部、大型企事业单位、部分街道、社区建立的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400多个,健身辅导站50多个。全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471人。成立了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市已形成以市、区健身辅导站为龙头,各类体育组织为依托,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的多元化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据调查,5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体育人口)已达48%以上,全市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达标率》近8年连年递增,现已达93.99%。竞技体育不断创新。自1952年参加第一届福建省运动会,厦门运动员打破了两项解放后田径全国纪录以来,厦门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成绩斐然,涌现出林峰(射击)、倪志钦、郑达真(田径)、郭跃华(乒乓球)、栾劲、林瑛、林江利、曾雅琼、郭振东(羽毛球)、梁海琼(技巧)、曾国升(海模)、叶帅(蹦床)、刘璟(赛艇)等一批世界冠军和亚洲名将,先后获得了23人次的世界冠军,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特别是乒乓球和羽毛球两项运动在厦门市开群众基础好,竞技水平高。前乒乓球国手郭跃华8获世界冠军。厦门市羽毛球运动员多次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2000年悉尼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吉新鹏不仅填写了我国在此项目上的空白,更将厦门体育推向了新阶段。近年来,厦门市积极接待国家乒乓球队等高水平运动队来厦驻训,并申办国家级训练基地,以此来扩大影响,学习先进训练理念。先后接待了国家乒乓球队、国家青年羽毛球队、国家沙滩足球队等“国字号”运动队。体育设施逐渐改善,体育活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市政府对厦门市体育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由市财政投资的项目有嘉庚体育馆、工人体育馆、市射击射箭运动中心、厦门足球训练基地、鼓浪屿沙滩球场、体育中心改造等,投入资金达4.8亿。同时,还广泛吸收社会投资建设施。采取政府补助、社会融资方式6建成了同安体育馆,通过招商方式,引进了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和湖里福隆体育公园暨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两个项目,投资金额合人民币近7亿元。目前,厦门市有各种类型体育场地2090个。厦门市体育场馆已具备了承接田径、网球、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国际高水平赛事的能力。大型体育赛事逐年增多,影响日益扩大。近年来,厦门市承办了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既丰富了厦门市体育竞赛活动,又扩大了厦门城市的影响力。2003年举办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首度尝试“政府倡导,市场化运作”的办赛模式并取得成功,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比赛。比赛规模超过30000人,并组织了中国(厦门)体育用品博览会、马拉松高峰论坛、花车巡游等配套活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30多家省、市电视台对比赛的全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近年来,厦门市还选择性地承办一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好、水平高、影响大、市场化运作程度高大型体育赛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举办了“第十届全球华人羽毛球赛”、“第十三届全国元老足球赛”、“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全国动力伞巡回赛”、“全国羽毛球少年精英赛”、“全国健身大赛”和厦门-香港大帆船拉力赛、全国沙滩足球赛、全国汽车越野锦标赛、海峡两岸高校赛艇赛、国际青少年网球赛等具有较大影响的体育赛事,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主办方和参赛者的一致好评。(三)城运会参赛情况7我市参加了自全国城市运动会开赛以来的历届的比赛,参赛人数逐届增加,成绩逐届提高,城市排名逐届上升。在2007年武汉的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上,我市共有180名运动员取得了决赛阶段的比赛资格,参加了蹦床、武术套路、击剑、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举重、跳水、足球、帆板、赛艇、皮划艇、射击、射箭16个大项的角逐。经过奋勇拼搏,厦门市代表团共获得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8枚,据统计,代表团共获总分256分,居74个代表团中第9位,金牌4枚列第16位,共有10个项目获得奖牌,13个项目获得前8名,共有62人超过一级运动员以上的成绩。这些成绩充分反映了我市竞技体育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二、竞赛组织和条件(一)竞赛安排全国第八届城市运动会主赛区设在厦门,拟安排19个比赛项目:田径、羽毛球、皮划艇、体操(体操馆)、女子曲棍球、赛艇、帆船、射箭、射击、垒球、乒乓球、网球、跆拳道、摔跤、男子篮球、举重、拳击,并承办开幕式和闭幕式;其余项目拟安排在厦门周边、交通便利的福州、泉州、莆田、漳州和龙岩等分赛区举行。由于项目开展情况,建议自行车比赛项目设在深圳,由国家体育总局帮助协调。具体比赛场馆见表1。(二)场馆状况8据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分析,厦门市体育场地总数为36类2022个,其中标准场地1343个、非标准场地679个。我市体育场地面积271.6万平方米(不含高尔夫球场),其中:标准场地面积232.5万平方米、非标准场地面积39.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9㎡/人。从1995年以来,每年新增的场地数量和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几年,我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新建和改造的公共体育设施,加快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要建设一批与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标志性大型体育设施,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等公共事业相配套,提升我市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档次,提高承办大型运动会的能力。计划用于城运会比赛的体育场馆具体情况如表2。(三)器材设施根据各项目比赛所需的器材、设施、设备,及城运会竞赛要求,对原有符合比赛要求的器材、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更换,不足部分进行购置。(四)裁判情况(各项目裁判具体情况见表3)三、保障与支撑体系(一)交通厦门是中国最重要的招商口岸,也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内外游客进出福建的主要集散地,经过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厦门已基本形成了海、陆、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网四通八达,方便快捷,能有效地保障2015年城运会9的召开。航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是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是厦门市重要的口岸,位于厦门岛东北角海滨,距市区12公里,属4E级机场,可起降目前世界上各种大型飞机,年吞吐能力可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目前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48条,含20个国际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台北、高雄四个地区城市的航线,通航82个城市,每天起降航班超过240架次,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2007年空港旅客吞吐量超过868万人次,其中境外航线旅客吞吐量达到147万人次。铁路:厦门铁路内与外福线、漳龙线、漳泉线等支线相连,对外通过鹰厦铁路干线贯通全国。目前开通固定客运线路13对,到达北京、南京、上海、西安、重庆、杭州、广州、南昌等城市,并且开通了厦门至成都、兰州、汉西等五定班列,厦门至上海城际班列以及厦门至乌鲁木齐、北京等地的行包班列。2007年9月,厦门新火车站及片区开发建设工程在集美区后溪正式开工,随着福厦、厦深、龙厦3条快速铁路在2009年至2011年相继建成通车,厦门新站及其片区将成为厦门乃至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厦门城市的重要门户。航运:厦门港是厦门海港口岸的载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目前共有东渡、海沧、嵩屿、东部(
本文标题:厦门市申办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报告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04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