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荆门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障机制建设现状与展望
荆门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障机制建设现状与展望TL(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湖北武汉430212)摘要:荆门市城区居民饮用水水源来自漳河水库,漳河水库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荆门、宜昌、襄樊三市交界处,背靠金山,面向江汉平原,总面积400平方公里。漳河水库作为荆门市城区居民饮用水水源地,已被纳入荆门市政府重点监管建设项目。漳河水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保护、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本文是就荆门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障机制建设工程的实施现状、采取的系列措施以及建设进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作的综述。关键词:水源地保障机制现状发展漳河水库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荆门、宜昌、襄樊三市交界处,是一座跨流域引水的巨型水利骨干工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投资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6年基本建成。漳河水库是在观音寺截断沮漳河的东支—漳河,通过清静庵、黄家塝、姚家冲三大明槽联通鸡公尖等水库群而形成的,渠首闸位于湖北省荆门市西郊,距中心城区20公里。漳河水库发源于南漳县三景乡的三景庄,跨越湖北省的南漳、远安、当阳、荆门等县市。流域面积2212平方公里,其中南漳县境内1140平方公里,远安县境内286.3平方公里,当阳市境内107.7平方公里,荆门市境内678平方公里。流域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74.4毫米,多年平均来水量8.91亿立方米,属长江流域。漳河水库正常高水位123.5米,拥有水面104平方公里。其中荆门市境内约9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20.35亿立方米,库区拥有36个孤岛,面积5424亩。漳河水库作为荆门市城区居民饮用水水源地,荆门市政府一直很重视水源地的保障机制建设,荆门市环保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开展漳河水库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性阶段性成效。一、荆门市城区水源地保障机制建设情况与现状1、漳河水库管护情况在漳河水库水质监测保障上,荆门市环境保护局在近年来成立了漳河水库环境监察支队。漳河水库环境监察支队下设行政财务办公室、环境监察科、综合科等等三个部门。行财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内对外联系,干部职工环保业务、政治理论学习,组织拟定支队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材料,拟定和修改支队各种规章制度等相关工作;环境监察科负责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和放射性物质等排污量的申报、核定和排污费核定工作,负责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察等相关工作;综合科负责有关环境污染纠纷的来信、来访和电话投诉的登记与接待工作,并按照分级管理、归口办理原则及时转交或办理,组织环境污染纠纷的现场调处,并督促落实到位,以及负责漳河水库及其总干渠周边乡村环境管理网络的运行管理等相关工作。2、荆门市城区水源地后续产业开发的状况漳河水库流域面积大,来水充沛,外援营养物质丰富,生物生产力高,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巨大的渔业综合开发潜力。漳河工程管理局始终坚持走“适度发展,环境优先,增养殖与渔业加工并重,开发与保护并重,生产与管理并重”的路子,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证漳河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漳河渔业综合开发坚持以保护水质为前提,与水库多种功能相协调,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寻求高技术含量、高水平管理、产业化经营、优化发展的模式,大力发展漳河大水面保水渔业和有机渔业、漳河休闲渔业、漳河渔业深加工等相关产业。漳河水库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渔船办证数在160艘内,以保护资源。每年开展多次打击渔业违法专项治理活动,打击电鱼、毒钓、无证捕捞等渔业违法行为。水库每年春季3-6月为禁渔期。禁渔期间漳河渔政船检港监管理站进行全面清库行动,勒令非法作业渔船集中管理,严厉查处违禁捕捞行为,保护鱼类繁殖环境。禁渔前后都要进行一次渔业资源普查。一是拍摄、整理水库水生野生动植物照片,调查资源品种;二是在水库开展渔业捕捞情况调查,分析每年可捕捞产量。目前已拍摄到漳河水生动物20多个品种,水库青、草、鲤、鲫、鲢、鳙等鱼类长势良好,渔业资源种群和数量在去年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这得益于漳河近20年来实施自然繁殖保护与人工增殖放流相结合的措施。漳河渔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大水面银鱼1992年移植成功,产量一直稳定在150吨左右,2000年达到了高峰,产量为270吨。中小型水面养殖有中小型水库7480亩、网拦库汊1400亩、精养鱼池255.8亩以及虹鳟鱼养殖场3.8亩。发展淡水鱼深加工,建有高标准水产加工厂1座,高标准流水作业车间、配套冷库及各种加工设备齐全,陆续开发了冷冻、风干、醉熏等系列产品,年实现加工产品销售收入200万元左右。二、荆门市城区水源地保障机制建设推动下采取的措施1、建立漳河水库环境保护荆、襄、宜联席会议制度漳河水库流域面积达2212平方公里,为保护库区环境,湖北省环保局已于2006年建立荆襄宜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漳河水质信息和环境执法情况。必要时可采取交叉执法的形式,组织现场执法,全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荆门市每季度要向襄樊、宜昌等地通报漳河水库环境管理情况及执法情况,并抄送省环保局。若遇重大问题,各地可随时上报省局给予协调解决。同时,各地根据通报情况,关注辖区漳河水质变化,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漳河水库水质。漳河水库的环境保护对周边工业发展、农业灌溉及群众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荆门、襄樊、宜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漳河库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水库中心水质中二十三个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II类标准限值。2、建立漳河水源地环境管理乡村网络联席会议制度荆门市环境保护局制定漳河水源环境管理乡村网络联席会议制度,以进一步加强漳河水源的环境保护工作。漳河水源环境管理乡村网络联席会议会员由漳河工程管理局,市、区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漳河镇、栗溪镇、马河镇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和漳河水库及其总干渠周边的34个村委会、居委会的书记、主任组成,乡村网络联席会议每年召开1—2次。3、杜绝当地居民活动污染漳河水源地漳河水库作为荆门市城区居民饮用水的水源地,漳河水质水质情况关系到整个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为确保漳河水库的水质不受污染,荆门市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做好了远期规划。所有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必须通过城市污水收集管道收集后集中到夏家湾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排放,从而避免了生活污水对城市居民饮用水水源地的二次污染。同时,按照荆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荆门市环境保护局、荆门市城建局等相关单位依法对库区周边的居民做好了搬迁工作,杜绝了周边的居民活动对漳河水源地环境的威胁。三、当下荆门市城区水源地保障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库区管护人员的培训体制不健全漳河库区管护人员虽然不定期可以参加学习培训,但整体素质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水源地保障机制建设的需要。在库区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及时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在今后的水源地建设中,必须建立起完善、先进的培训机制,使库区管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够到达到服务库区建设,保护水源地,建设水源地的一个新的高度。2、当地居民的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意识不够水源地建设关系到当地居民的日常正常生活、生产,通过对当地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当地居民对水源地的建设不够关心。当地政府应加大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使保护水源地的意识能深入人心,使广大的市民都能自觉的投身到保护水源地建设中来,同时也可以让广大市民不随意破坏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为确保荆门市城区饮用水安全、建设美好未来生活献一份力。四、对荆门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障机制建设的展望1、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坚持依法治水我国已经制定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等相关法律,荆门市也制定了库区管理条例、污水排放管理条例等相应配套的法规条例,为依法治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要通过强化法治意识、完善法规体系和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将水源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纳入到法制化轨道。2、制定科学合理的水源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体系要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各方面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远近期结合、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水源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体系,既要有水资源综合规划,又要有具体的专项规划。3、加强宣传,公众参与要将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在全民牢固树立科学的水意识,引导全社会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要充分考虑水源地资源的制约因素,加强水源地及周边环境保护。4、完善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强水源地监管进一步完善地方法规标准体系,建立水源地保护与执法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建立水源地管理机构,可由乡镇水务站、农村水管员或聘请特约监督员开展监督检查。严把环境准人关,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规范取水和排水行为。制订禁止类、限制类、鼓励类产业发展名录。依据环境容量科学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落实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将总量削减指标分解落实到重点排污单位。进一步强化排污许可证的发证与管理工作。排污企业必须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并按照规定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5].《湖北省水库管理办法》2002[6].钱正英、张光斗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中国水利,2000[7].徐红霞等,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与对策2009
本文标题:荆门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障机制建设现状与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09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