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华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儒家”仁爱”思想榆阳区委党校马海霞▲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程颐:读《论语》,读之前是这等人,读之后还是这等人,《论语》未曾读。陆九渊: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儒家思想为我们中国人的为人处世提供了最高的榜样,确立了基本规范。1从孔子谈起2“仁爱”思想的内涵“仁爱”是一种境界3一、从孔子谈起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元武宗圣旨“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做人给我们的启示:点击商朝王族,但到孔子父亲这一代,成了没落贵族。点击三岁丧父,母亲地位卑微,生活贫寒。点击生下来其丑无比;出生时满室红光,不吉,被丢弃血统高贵,出身低贱123克服了自己的先天不足,发奋学习,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圣人。二、“仁爱”思想的内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论语》里面“仁”字共出现了109次《论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第一层亲亲第二层仁民第三层爱物1、亲亲:对亲人的爱孔子在《礼记》里说:立爱自亲始。(入情入理,合乎人之常情)亲亲的核心是什么?孝案例启示:★文火炖鱼★测试题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孝,就是对生命之源的感恩。儒家讲的孝就是对爱的一种回报、对爱的感恩。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范畴。佛教:六根清净斩断尘缘佛教到了中国,欣然接受“孝”案例:寻佛的故事孝的历史局限性:●与忠混淆,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案例:魏文帝的考验●没有底线的“孝”不利于现代法治的推行。叶公与孔子对话●孝成为封建礼教后,践踏个人权力,剥夺个人自由。“父母之命不可违”的人生悲剧曹丕:“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耶,父耶?”炳原:“父耶!”孝也有历史局限性:●与忠混淆,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案例:魏文帝的考验●没有底线的“孝”不利于现代法治的推行。叶公与孔子对话●孝成为封建礼教后,践踏个人权力,剥夺个人自由。“父母之命不可违”的人生悲剧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第十八章北宋经学家邢昺:子苟有过,父为隐之,则慈也;父苟有过,子为隐之,则孝也,孝慈则忠,忠则直也,故曰:‘直在其中矣。’孝也有历史局限性:●与忠混淆,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案例:魏文帝的考验●没有底线的“孝”不利于现代法治的推行。叶公与孔子对话●孝成为封建礼教后,践踏个人权力,剥夺个人自由。“父母之命不可违”的人生悲剧我们不能说孝能解决一切人类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说孝是解决一切人类问题的开始;我们也不能说尽了孝心,就尽了做人的使命,但是我们可以说没有孝心,你就还不具备做人的起码资格。2、仁民:对大众的爱实现“仁民”遵循的两条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两条原则指向一个道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博爱大众,共同发展,大家共赢。孔子为了贯彻这两条原则,首先对统治者提出了要求,或者说孔子认为实现对大众的爱,最重要的标准是大众的幸福。注意:先富后教治理国家,首先要保障百姓的生存权,让老百姓首先富裕起来,让他丰衣足食,过上好日子,统治者才有可能、有资格对他们进行教化。孟子义利之辨:《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子对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的评价:★“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政治家为大众造福,是最高的政治道德。管仲对大众的爱,直接地培育了中国人对人的尊重的意识。在中国古代社会,正是儒家的智慧高高地举起人的尊严的旗帜。在任何情况下都维护人的尊严,成为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天地之性,人为贵”★孔子痛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陶渊明:“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白居易:“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3、爱物:对天地万物的爱孕育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主张。实际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也就是宇宙和人类的和谐统一。中国人对大自然有一种认同感、亲和感和归宿感。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家园,宇宙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宇宙。对宇宙、自然充满了感情。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怀:把无情的事物有情化,把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苏东坡:“须将幕席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国人爱天地万物的情怀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反思:要么我们只有一个世界,要么我们就没有世界。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世界,珍爱万物的情怀可以说是最深刻、最有效的环境保护主义,尤其具有严峻的现实意义和崇高的文化价值。抨击儒家,说儒家讲的爱太狭隘了,开始就爱父母、爱家人,一层一层推开,这样的爱是有差等的爱。反方一点也不狭隘。一层一层往外推,非常自然、非常合理,入情入理,合乎人之常情,又不乏博大襟怀。正方总结:爱亲人,爱天下人,爱天地万物,最后也是爱满天下的情怀。“仁”,它是一种爱满天下的情怀,是一颗大爱之心。什么时候都不能缺少。4、儒家“仁爱”思想是爱满天下的情怀三纲五常“仁”为本五常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要分析、批判)五常德:仁、义、礼、智、信(永远不会过时)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已经过时)五常:三纲五常“仁”为本五常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要分析、批判)五常德:仁、义、礼、智、信(永远不会过时)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已经过时)五常:为什么我国社会生活会陷入诚信危机?由于我们的国度丧失了古圣先贤为我们培育的那颗大爱之心,丧失了起码的道德情怀,颠覆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仁义礼智信,这五个道德范畴,它不是平行的,而是以仁为核心、为基础、为前提。“信”为例天堂、地狱的不同一味自私,最后只能是自食苦果;互相关爱,大家才都有幸福。一个人人只为自己的社会,大家全输;一个人和人之间有点呵护的社会,大家共赢。爱的寓言“哪里有爱,哪里就必然有财富和成功。”在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汲取儒家的智慧,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丧失爱,因为丧失爱,就意味着丧失了一切。拥有爱,才可能拥有一切。爱的缺失是最严重的精神危机三、“仁爱”是一种境界儒家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就是“仁爱”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士可杀不可辱”“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激励着几千年来无数的志士仁人,形成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儒家提倡的最高人生境界的意义、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确立一个高的标准,踏踏实实地努力,达到大丈夫的境界、圣人的境界。这就是儒家教我们的怎么样做人。“假如一个人真的善良,那么善良就是他的天性,这善良不会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善人或者恶人而改变。面对一个恶人,自己也变的凶恶,这还是真正的善良吗?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我们的善良,不能因为恶人的恶而发生改变。”——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人类任何文化,只要是珍爱人类自身的,只要是珍爱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都不能不包含仁,都不能不走向仁。做好人做好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结束语
本文标题:中华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3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