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孟轲其人“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西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其书“(孟轲)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目录卷一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卷二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卷三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卷四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卷五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卷六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卷七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卷八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卷九万章章句上(凡九章)卷十万章章句下(凡九章)卷十一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卷十二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卷十三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卷十四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名言警句(一)《孟子·梁惠王上》: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顾左右而言他。出尔反尔。《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福祸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名言警句(二)《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这人恒敬之。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告子上》:舍生取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思想特征1、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公都子:“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热情、自信、咄咄逼人、刚正不阿的个性,无比激越崇高的情感,肩负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大丈夫的气概,为理想而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他的人,是天地精华!他的文章,是天地奇观!2、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孔子讲“仁”,孟子则是“仁义”并重。★孟子还在“性善”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仁政。★保民和实行王道政治的主张。★孟子从“保民而王”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民贵君轻”的理论。《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长于论辩★巧妙的逻辑思维★长于譬喻★气势浩然的散文风格以及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炼准确的语言版本:《汉书·艺文志》载有《孟子》是十一篇。现在仅存七篇。★东汉赵岐注《孟子章句十四卷》★南宋朱熹撰写《孟子集注》★清代焦循编写《孟子正义》★现代杨伯峻编著《孟子译注》《齐桓晋文之事章》政治思想:王道和仁政经济思想:制民之产在王道主张的具体阐述中,孟子认为人君只要能善于扩充不忍之心,就可以施行仁政,也就是所谓“推恩足以保四海”。人君只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推行王道于天下,即所谓“保民而王”。相反的,如果以武力求霸,结果必定失败。★孟子的政治主张:王道和仁政。★孟子善于譬喻、迂回曲折、因势利导、层层深入、说理痛彻的论辩艺术。★孟子气势浩然、雄健有力、旗帜鲜明、感情强烈、弊端锋芒显露的散文风格。原文:1、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②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③,则王④乎?”注释:①齐宣王:齐威王之子,名辟疆。齐宣王时,齐国富强,并召集了许多文学游说之士。根据推测,孟子在见了梁惠王之后便离开魏国到了齐国,这时齐宣王即位也不过两年。②齐桓、晋文:齐桓公名小白,晋文公名重耳,在春秋时候先后称霸,为“五霸”之首。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③无以:以通已,意为不得已。④王:读第四声,实行王道。2、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①而王,莫②之能御③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①保民:保护、安抚人民。②莫:莫不,谁也不。③御:阻挡。3、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①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②?’对曰:‘将以釁钟③。’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④,若⑤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⑥?”曰:“有之。”注释:①胡龁:齐王左右近臣。②牛何之:之,往,前往。把牛牵到哪里去?③釁钟:新的钟铸造成后,杀牲口取血来涂抹在钟的缝隙,并祭拜它,这就叫做釁钟。④觳觫:牛临死时恐惧而战栗的样子。⑤若:如此。⑥诸:之乎。4、(1)曰:“是①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②也,臣固知③王之不忍也。”王曰:“然④。诚有⑤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⑥,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⑦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⑧知之?王若隐⑨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⑩焉?”①是:这,此。②爱:吝啬。③固知:本来就知道。④然:对,是。⑤诚有:确实有。⑥褊小:土地狭小。⑦无异:异是动词,奇怪,疑怪的意思。无异就是莫怪的意思。⑧恶:哪里。⑨隐:哀痛,可怜。⑩何择:有什么区别。4、(2)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①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②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③也。”王说④,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cǔn)度(duó)之⑤。’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⑥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注释:①宜:怪不得。②无伤:不要紧,没有什么妨碍。③君子远庖厨:“君子”有时指有德之人,有时指有位(官职)之人,这里两者都可解。庖厨,即厨房。④说:同悦,高兴,喜欢。⑤《诗》句:见《诗经·小雅·巧言》,意思是别人的心事,我能揣测。夫我乃行之:夫念第二声,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⑥戚戚:心动的样子。5、(1)曰:“有复①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②,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③之末,而不见舆薪④。则王许⑤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⑥,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⑦,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⑧,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⑨何以异?”①复:白,报告。②钧:三十斤为一钧。③秋毫:秋天兽毛的尖端,这里指最细微难见之物。④舆薪:一车薪柴。⑤许:听信,同意。⑥今恩足以及禽兽句:前省去了“曰”,表示语气很紧促。⑦百姓之不见保句:见,被。⑧故王之不王:前一个“王”指的是齐宣王,后一个“王”同文章前面的“无以,则王乎”的“王”,指王道。⑨形:情形、状况。5、(2)曰:“挟太山以超北海①,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②,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天下可运于掌④。《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⑤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⑥。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⑦?权⑧,然後知轻重;度⑧,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⑨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⑩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①挟太山以超北海句: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省。超,跳跃而过。北海,即渤海。②为长者折枝句:枝,同肢。意为年长者按摩肢体,或者是对长者曲折腰肢,就像现在的鞠躬;又或者是替长者攀折花枝。皆是指轻而易举的事。③老吾老、幼吾幼句:前一个“老”、前一个“幼”都是动词,分别为敬爱和爱抚的意思。④运于掌:运转在手掌上,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⑤刑于寡妻句:出自《诗经·大雅·思齐篇》。“刑”同“型”,指示范,以身作则。寡妻,即国君的正妻。以御家邦,御,治理。家邦,国家。⑥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这是孟子总结前面三句诗的意思,即把你爱自家人的心推广到爱他人罢了。⑦独何与:这又是什么道理呢?⑧权:秤锤。度:丈尺。两个都做动词用,指称和量。⑨抑:或者,还是。⑩构怨:结怨。6、(1)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①不足于口与?轻暖①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①不足视于目与?声音①不足听于耳与?便嬖②(bì)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③,朝秦、楚④,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⑤也。”王曰:“若是其甚与⑥?”曰:“殆有甚焉⑦。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①肥甘:肥美香甜的食物。轻暖:轻而且暖的衣裘。采色:文采和美色。声音:这里指的是音乐。②便辟:指亲近宠爱的人。③欲辟土地:辟,开辟,扩大。④朝秦楚:使秦楚等大国来朝见齐王。齐王欲君临中原诸侯之上。⑤缘木而求鱼:爬上树去捉鱼,比喻绝对不能达到的目的,是徒劳无功的事。⑥若是其甚与:若是,像这样。甚,极,引申为严重。意为后果这样严重吗?⑦殆有甚焉:殆,恐怕,可能。有,又。意为恐怕比缘木求鱼更严重。6、(2)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①,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②,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③。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④。今王发政施仁⑤,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⑥,天下之欲疾⑦其君者,皆欲赴愬⑧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①邹人与楚人战:邹,小国,在今山东省邹县。楚,大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两国强弱悬殊。②海内之地:当时学者如阴阳家邹衍等,认为中国有九州,九州之外是大海,并假定版图约为九千个平方里。③齐集有其一:集,凑集。齐国土地合起来有一千个平方里。④盖亦反其本矣:篕,同盍,何不。反其本,“反”通返,回过来寻求根本的办法,即下面所述的实行仁政。⑤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施行仁政。⑥涂:同途,道路。⑦疾:仇恨,憎恨。⑧愬:同诉,申诉。7、(1)王曰:“吾惛①,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②,惟士为能③。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④,放辟邪侈⑤,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⑥民也。焉有⑦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⑨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驱而之善,故民之从⑩之也轻⑩。①惛:思想混乱。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恒产,经常的产业,固定的产业,可以赖以生活者。恒心,指安居守分的善心。③惟士惟能:只有士才有可能做到。④苟无恒心:苟,如果。⑤放辟邪侈:“放”放荡;“辟”同僻,邪恶;“侈”与放同义。三者都是指不守法度,越出常轨的行为。⑥网:同網,这里作动词用。网民,如张网罗使人陷入。⑦焉有:岂有,哪有。⑧制民之产:制,制定。⑨畜:同蓄,抚养。⑩从:听从。轻:容易。7、(2)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①终身苦,凶年①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②,奚暇③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④,
本文标题:《齐桓晋文之事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6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