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方法研究
一,充分重视校风在培养工匠精神中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应用型工匠型人才的重任,加强校风建设,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优良的校风会对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教育力量,对培养创新人才尤为重要。弘扬“追求卓越、德技双馨”,形成“崇尚匠人匠心、抛弃浮躁功利”的良好氛围。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和规范,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一所学校校风的集中表现。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代表着学习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起到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重要作用。有学者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的校训显示出校与校之间基本上没有区分度的特点,既没有体现出办学特色上的校际差异,也没有体现出办学类型上的类别差异,内容上惊人的相似或雷同。高职校训要慎重拟制,不宜粗制滥造。拟制校训应立足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方向,深思熟虑、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酝酿讨论、斟酌词句,以求校训的合适、合体、合度。基于校训视角看高职院校精神的凝炼——基于200所全国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校训调查统计分析彭振宇2011年第20期职业技术教育高职院校还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育工匠精神,具有参与广泛、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特点,是引导高职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载体和平台。学院要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目标,打造科技类、职业类、创新类、竞技类等品牌活动,通过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等能力。高职院校的校风与学风紧密相关,优良的校风离不开优良的学风。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对学生参与专插本、专升本等继续深造给予鼓励,更要对工作在技能岗位第一线的毕业生、成功的创业者、技能竞赛的获奖者等优秀学生给予最高、最隆重的鼓励和奖励,以培养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认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这种优良的学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位高职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发生改变,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能起到示范作用。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教育作用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思想启发、价值引导、精神动力等作用。高职院校要基于高职学生的心理、智力特征,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处着眼,从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等细处入手,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引导,促进高职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当中,在中国梦的教育中教育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伟大理想,在中国新常态的教育中引导学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感,在职业道德的教育中教育学生树立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在教育教学中要勤于学习,领悟工匠精神实质,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使各类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同向同行,发挥协同作战的效果。高职院校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在管理和教育高职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要利用与学生经常接触,关系紧密的特点,时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三、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示范带头作用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示范带头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更突出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和谐的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传统社会传承至今的“学徒制”培养方式的实施正依赖于上述师生关系。“学徒制”培养方法强调教师亲身传授,师徒双发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师方承担传授和指导的责任,师方与徒方共同切磋技艺、研究方法。对于徒方来说,学习的过程不仅仅靠单纯的技术传承就能达到目标的,还需要师徒彼此之间心理和情感的领悟和共鸣。作为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学习“学徒制”的特点和优点,既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善于教育又要不断学习,以身作则。需要教师用最浅显、形象化的语言教授学生。职业学校的教师学识不一定很渊博,但操作实际项目的能力一定要具备,平时也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既要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又要与行业及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既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日常工作中,身教胜于言教,无论何时教师都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无论在同事中间,还是在学生面前,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达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效果,使辅导教育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带头践行“工匠精神”,给学生做榜样,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实训实践、企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必须要经过大量的职业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若仅从书面上和理论上宣讲某种职业精神,那么学生只是在思想认识和上有一些表层肤浅的感性认识,还没于实现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不断锻炼技艺,体知躬行才能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团结合作、善于创新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大力重视实训基地建设,要成立专业的实训实践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学生实训的管理和教学,要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给学生提供一个全真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要通过模拟工作过程、模拟管理制度、模拟文化氛围,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仅仅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实训是不能完成的。高职院校实训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真枪实战的工作环境和原汁原味的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必须开展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训模式,或者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工匠精神”是学生在职业岗位上从业过程中养成的,从业需要相关知识、技术、技能,培育“工匠精神”比养成其他职业素质需要更多的知识、更高的技术、更好的技能。为此,要让学生掌握完整产业链的知识、技术、技能。通过对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研究、思考,了解整个产业链上各节点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了解产品的改革和产业发展方向,感受形成工艺的历史文化,从中体会工艺的价值与工匠的地位。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工业时代学校如何获得整个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产品制造工艺和技术技能供学生学习、实习、研究、挖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紧紧抓住地区特色产业这一要素。地区特色产业具有产业集群度高、产业链完整、产业历史底蕴厚等特点,将学校专业与具有地域特征的特色产业的整个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的产品研发与工艺革新,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做专题讲座和职业培训,学校推荐优秀毕业生为企业提供满意的员工等做法,同时,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技术技能精英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所掌握的国内外其他企业的产品知识、技术、工艺要素也会渗透到课堂,传授给学生,与学校教师交流,从而使学校获得基本完整的产业链知识、技术、技能与工艺要素。学生要弄清楚各产业节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节点企业制造产品的工艺要求、技术技能要求,学会整个产业链上多种职业技能,胜任多种职业岗位,在知识、技术、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参与企业工艺改革,提高工艺水平,并以之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同时,要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养成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的研究性学习习惯,在工艺改革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聘请名师指导与熏陶“工匠精神”邀请企业名师和民间能工巧匠参与培育“工匠精神”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名师具有能工巧匠的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职业技巧;名师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能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名师具有独特的气场,与名师交往、研讨技艺的人大多具有较高的工匠技艺与职业能力,能够在无形中感染学生;名师还具有专门的培育高水平弟子的方法、技巧,以名师的方法培育,学生容易成才,所谓名师出高徒。学校可以到大中型企业聘请名师,到民间工艺作坊聘请名师,还可以聘请退休在家的名师。这些名师所从事的职业,有的是地区特色产业中关键的岗位和主体工作;有的是次要岗位和次要工作;有的是独立的职业岗位和独立的工作内容,而且规模小,经济产值少;有的甚至是已经过时了的,现今已经不再被人们使用的产品的独特的制作技艺。学校可以将从事关键岗位和主体工作的名师所在的企业与学校专业对接,以名师为专业带头人,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式,从实践实习到教师指导,全方位地实施以培育“工匠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改革;将从事次要岗位和。(四)培育淡薄名利与快乐追求的精神境界一是培育淡薄名利与专一、执着追求技艺的信念。专一、执着的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础要素。名利得失与专一、执着之信念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具有专一、执着信念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更能得到名与利,而且是大名与大利;如果过于计较眼前的得失,或是缺乏高远的追求,而不肯在时间上、精力上、经济上有付出和牺牲,则在技艺研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动摇和退却,很难取得大成功。因而要引导学生淡薄名利,坚持专一、执着的信念。二是追求中的快乐与快乐的追求。快乐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拥有与享受,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快乐,使人更加心情舒畅。专一、执着地追求精湛的技艺,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或产品,是一种高品质的快乐和高品质的享受。培育“工匠精神”就要让学生明白追求中的快乐与快乐的追求的道理,让学生身体力行,亲身感受,从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中体味苦与乐。(五)完成“工匠精神”培育的三个阶段:专职、专心、专长第一个阶段是“专职”。专职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专职使从事该职业的人拥有责任心,产生使命感。学生在进入职业的初始阶段,各方面工作都还不够熟悉,还在大量学习和适应过程中,如果在这一时期接触的工作内容过多,各项工作又分散,则很难将所有工作都学精学好,更无暇谈及成为“能工巧匠”这一高远的目标,所以学生在从事职业之初就要顾及“专职”这一要素。应引导学生在高职阶段确立职业选择和岗位预期,在学生完成了整个产业链知识、技术、技能学习之后,以专职的形式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名师的指导和培训。第二个阶段是“专心”。只是做到“专职”还远远不够,还要求学生在专职的岗位上“专心”从事某一职业。“专心”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从追求精细工艺过程中获得快乐”的初级阶段,“专心”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专心”的特点是集中全身的精力与心力,职业内容单一、直接,具有从业内容的排他性和专注性;“专心”的优点是人在大脑高速运转过程中,能够快速掌握知识、技术及其应用,能够快速掌握职业技能,并且容易在熟练应用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发现工艺技巧,发现新思想、新方法。所以,要培养学生专心做事。可以通过安排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以独立承担责任的方式培育学生专注、专心的工作习惯。第三个阶段是“专长”。一个人在专职岗位上专心从事某一职业一段时间之后,必将形成一定的专长,“专长”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区别于他人的具有特别长处的特征。让学生专心专注地从事某一职业使之具有“专长”与时间长短有关联,成为“专长”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多的工作积累,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难以做到高水平的“专”,只是相对于学生其他方面比较有“专”的特征。因此,在培养学生具有“专长”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为具有“专长”所付出的努力以及
本文标题: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方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8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