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二、劳动的二重性理论(精)
二、劳动的二重性理论马克思创立《资本论》的理论体系的逻辑辩证方法,是以商品范畴作为逻辑起点的,这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顺序一致的。现在,我们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本质关系及其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则是把商品体作为直接的生产过程的结果,于是,我们选择了从分析人的二重性入手,全面研究人通过劳动生产实践活动所发生的生态自然因素与经济社会因素相互渗透与相互作用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及其生态经济实质,这就是说,以人的二重性这个范畴作为研究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因此,我们在前面论证人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生态经济二重形态理论的核心时,就已经肯定了劳动不仅是生态自然范畴,而且是经济社会范畴。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由体现在劳动中的人的二重性决定的。下面,我们在第五章从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角度论证了劳动二重性的生态经济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中内蕴的生态经济二重形态的深刻内涵,从而揭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生态经济实质。(一)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生态经济二重性意蕴1、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首先研究了商品的二重性,紧接着就研究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首次指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在这里,马克思是密切联系着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即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来分析劳动二重性的,因而这种劳动二重性是包含在商品中的,没有离开商品孤立地研究劳动二重性,这正是马克思和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不同的地方。可见,马克思创立劳动二重性学说,是与他创立商品二重性理论密不可分的。这样,马克思首先没有研究人类劳动一般,而是研究人类劳动特殊是生产商品的劳动。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深入研究了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得出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是私人劳动的产物,同时劳动也带有社会劳动的性质。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劳动二重性的发现,马克思才能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一系列问题,建立起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1]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一贯地用这种观点来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运动、发展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没有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也就没有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其中包含着没有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马克思在译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在分析商品的时候,我并不限于考察商品所表现的二重形式,而是立即进一步论证了商品的这种二重性存在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有用劳动,即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抽象劳动,作为劳动力消耗的劳动。”[32]关于这个问题,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资本论》就十分清楚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商品中论述劳动二重性的标题就是:“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33]。(重点引者加)可见,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二重性,并不是指人类一切劳动的二重性,而是指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或者说,马克思所论证劳动二重性的劳动,并不是指人类的一切劳动,而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同质异量。因此,在商品生产的经济条件下,“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34]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十分明确地指出:“在我们现在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还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5]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不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即同一劳动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种生产商品的劳动是人类劳动特殊,是个历史范畴。作为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个方面,无论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还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都是历史的范畴。因为,只有在商品经济中,抽象劳动才是商品价值的创造者,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经济属性。同样,只有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是价值物质承担者的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具体劳动同时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自然基础。它反映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关系,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生态自然属性。然而,这种生态自然属性却具有特殊的历史性质,它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的生态自然属性,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的抽象劳动是共生的、相伴的。当生产商品的劳动消失,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就消失,而具体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身份也随之消失。因此,从逻辑上说,我们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认为统一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性中的抽象劳动是历史的范畴,具体劳动却是永恒的范畴。而是应该说,生产商品的劳动,无论是具体劳动还是抽象劳动,都是历史范畴。2、生产商品的劳动是生态自然因素与经济社会因素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的信最好的地方是:在第一章就着重指出了按不同情况表现为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的劳动二重性(这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36]正是由于马克思发现了创造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才能使人们看到了在劳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劳动的生态自然因素,是反映人的劳动的自然生态属性;后者表现为劳动的经济社会因素,是反映人的劳动的经济社会属性。更确切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不仅肯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生态自然属性,而且强调了这种劳动的经济社会属性,这是因为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抽象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的本质,是反映商品生产社会所特有的生产关系,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因此,抽象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它与具体劳动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自然关系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生态经济实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有生态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的二重属性。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正是体现了生态经济二重形态。(二)劳动二重性是由体现在劳动中人的二重性决定的人只有在劳动中,它自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才能得到真正实现。体现在劳动中的人的两重性又决定了人的劳动具有两重性。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要重申劳动的含义和实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过一段极其著名的论述:“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自身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这段论述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生态经济二重性意蕴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一,从劳动的主体来看,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力。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界内部的关系,即自然存在物与自然存在物的关系。但是,人的劳动作用于自然并改变自然时发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物则是与自然物质相对立的,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即社会存在物与自然存在物的关系。第二,从劳动的活动来看,劳动是人使自身的自然力进行的一种运动,这种运动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劳动活动的社会经济因素,即人对自然在社会意义上的关系。这使劳动成为区别于动物与外界自然直接作用的人类活动方式,因而,劳动作为人在作用于自然并改变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表现了它的经济社会性质。第三,从劳动中发生的关系来看,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人通过劳动实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变换的生态关系,如此同时实现的社会经济系统的社会物质变换的经济关系即是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自然物质和经济物质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因此,劳动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同时就是人改变自然界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活动的关系。这两种关系在劳动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同时发生与同时发挥作用的,表现和确证着劳动的二重性。第四,从劳动的目的来看,人通过劳动是为了解决人对自然界以及社会内部个体对群体的依赖关系,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在自身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的有目的的活动。如此同时,人通过劳动应当是为了协助解决人对自然界以及自然界内部非人类生物之间的依赖关系,是为了满足非人类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保护、建设自然界、实现自然界的真正复活的有目的的活动。第五,从劳动的结果来看,人的劳动作用于自然界,为自身创造新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此同时不仅改变了人身外的自然,而且改变了人自身的自然,即也就改变着人自身,使人得到不断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改变和发展了自然界,改变和发展了社会。总之,归根到底,人的劳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它改变物质的自然形态,使之适合于人们的需要,从而提供了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它体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生态自然关系。不管社会形态如何,没有人类劳动社会就不能存在,也就不会有人类生活。因此,劳动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是劳动的生态自然属性,是永恒的范畴。它渗透于古往今来的一切劳动活动之中,是一切社会形态下人们劳动所共有的。另一方面,劳动是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活动,这是社会内部的个体与群体之间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劳动交换活动。这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的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或支出。它是马克思所说的:“如果我们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也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都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37]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管社会形态如何,没有它,社会内部的个体与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的劳动交换活动无法实现,这样个体就不能摆脱动物状态,成为社会动物同自然界发生关系,社会同样不能生存,也同样没有人类生活。因此,劳动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活动,是劳动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属性,也是永恒的范畴。它存在于古往今来的一切劳动活动之中,是一切社会形态下人们劳动所共有的。只是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关系的具体形式与性质不同罢了。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理论我们考察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之后,就进入生产商品的生产过程,这就是研究马克思的生产过程的二重性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物质生产过程是自然生态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统一。这种统一性,体现了社会物质生产过程的生态经济二重形态。人类劳动过程具有超越特定历史时期生产过程的普遍性。马克思在《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中,对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作了两个方面的科学抽象,即抽象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增殖过程。他从人类各个时期的物质生产过程、人类的经济过程中抽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劳动过程,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说明其超越于某个特定生产过程之上的普遍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察”。[41]在人类历史上一切劳动都涉及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从来都不是纯粹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因此,人类劳动过程的二重性就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自然过程和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的社会过程。被马克思抽象地考察的劳动过程中,最初出现的只有两个因素:人与自然、劳动与劳动的自然物质因素。即使撇开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有用劳动,剩下的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亦即人自身自然的耗费,这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力,自然物质因素的耗费,显示了劳动过程的自然生态因素
本文标题:二、劳动的二重性理论(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8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