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制度 > 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
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一、标准化的相关概念1、标准的定义:国家标准GB3935.l-83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对标准作如下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该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l)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全国统一。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如经协商,并计入经济合同或企业向用户作出明示担保,有关各方则必须执行,做到统一。(2)标准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这里讲的重复性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例如批量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检验等;同一类技术管理活动中反复出现同一概念的术语、符号、代号等被反复利用等等。只有当事物或概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并处于相对稳定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使标准作为今后实践的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能扩大标准重复利用范围。(3)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这就是说标准既是科学技术成果,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且这些成果和经验都是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和验证基础上,加之规范化,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具有科学性。(4)制定标准过程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就是制定标准要发扬技术民主,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做到三稿定标即征求意见稿一送审稿一报批稿。如制定产品标准不仅要有生产部门参加,还应当有用户、科研、检验等部门参加共同讨论研究,协商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5)标准文件有其自己一套特定格式和制定颁布的程序。标准的编写、印刷、幅面格式和编号、发布的统一,既可保证标准的质量,又便于资料管理,体现了标准文件的严肃性。所以,标准必须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标准从制定到批准发布的一整套工作程序和审批制度,是使标准本身具有法规特性的表现。2、标准的四个特性。从标准的概念上可以看出,标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民主性和权威性四个特性。前瞻性:标准是对活动或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不仅反映了制定标准的前提,而且也反映了制定标准的目的。科学性: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制定出来的。即制定标准的基础是综合成果,单单是科学技术成果,如果没有经过综合研究、比较、选择、分析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可行性、合理性或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是不能纳入标准之中的,同样,单单是实践检验,如果没有总结其普遍性、规律性或经过科学的论证,也是不能纳入标准的,这一规定反映了标准的严格的科学性。民主性:标准要经协商一致制定,也就是说,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标准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对标准中规定的内容,需要形成统一的各方可接受的意见,保证了标准的全局观、社会观和公正性,反映了标准的民主性。标准的民主性越突出,标准就越有生命力。权威性:标准是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公认机构是社会公认的或由国家授权的有特定任务及组成的法定的或管理的实体,经过该机构对标准制定的过程、内容进行审查,确认标准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以特定的形式批准,保证了标准的严肃性,反映了标准发布后的权威性。3、标准化的定义:GB3935.1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该定义的含义如下: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3个关联的环节组成,即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标准化3个环节的过程已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条文中。《标准化法》第三条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这是对标准化定义内涵的全面面清晰的概括。这个活动过程在深度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上升过程。即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在实施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对原标准适时进行总结、修订,再实施。每循环一周,标准就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实新的内容,产生新的效果。这个活动过程在广度上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如过去只制定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现在又要制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过去标准化工作主要在工农业生产领域,现在已扩展到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信息代码等。标准化正随着社会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自己的工作领域。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可以体现多方面,如在生产技术管理和各项管理工作中,按照GB/T19000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简化设计,完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扩大通用化程度,方便使用维修;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国际贸易和交流等。应该说明,定义中“最佳”是从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利益来衡量,而不是从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来考虑的。尤其是环境保护标准化和安全卫生标准化主要是从国计民生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在开展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贯彻一项具体标准对整个国家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对某一个具体单位、具体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为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正确对待“最佳”的要求。4、工程建设标准与工程建设标准化。工程建设标准是为在工程建设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建设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通俗的讲是指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保护的统一的技术要求及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的一般原则。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在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技术活动。5、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这决定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二、工程建设标准的分类1、根据标准的约束性划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1)强制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性法规规定强制性执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是强制性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建设业来说,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包括安装)及验收等通用的综合标准和重要的通用的质量标准;工程建设通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准;工程建设重要的术语、符号、代号、计量与单位、建筑模数和制图方法标准;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试验、检验和评定等标准;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信息技术标准;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通用的标准。2)推荐性标准其他非强制性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是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2、根据内容划分:设计标准、施工及验收标准、建设定额。(1)设计标准:是指从事工程设计所依据的技术文件。(2)施工及验收标准:施工标准是指施工操作程序及其技术要求的标准;验收标准是指检验、接收竣工工程项目的规程、办法与标准。(3)建设定额:是指国家规定的消耗在单位建筑产品上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数量标准,以及用货币表现的某些必要费用的额度。3、按属性分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1)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2)、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3)工作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4、我国标准的分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1)国家标准:是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的标准。(2)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3)地方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该地区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4)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三、标准化管理的作用1.使各方信息更加对称。建设项目具有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性,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具有委托代理关系。由于铁路工程项目一般为公共项目,具有社会性,而管理标准化使得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行为更加透明,各方之间的信息更加对称,从而可以避免暗箱操作以及腐败行为的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和考核。2.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标准化可以使得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多样性降低,使得工作变得简单化。对组织来讲,定义了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术语、模版之后,使得组织内的管理人员有共同的沟通语言,从而使组织内的工作更加有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3.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实行标准化后,管理双方对管理实施流程比较熟悉,能深入了解自己的职责,从而可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例如,采用标准合同文本,由于双方对范本都很熟悉,可以使投标者节省熟悉合同条件而带来的费用。4.可显著降低工程管理的风险。管理标准化可以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预先识别,进而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重点控制,从而降低工程管理的风险。5.可以减少冲突,提高组织满意度。实行标准化管理,使得各个组织和个人的职责及工作流程更加明晰,有利于降低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减少管理过程中的冲突,提高各方的满意度水平。6.管理标准化可以确保项目持续成功。由于项目的暂时性,项目团队的成员一般是变动的,往往由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组合在一起。但是,新组建团队的专家可能不能理解和遵循项目管理的严格系统的制度方法,过多地依靠自己的经验而不关注项目的核心目标,从而可能影响工程的成功实施。管理标准化后各人的职责及工作流程更加明晰,从而可使新来的人员也能较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管理标准化可以将团队成员的努力统一起来,保证项目成功。7.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基础。管理标准化是以往经验的固化与积累。管理标准化后,管理人员在做标准化的工作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快捷地完成工作。同时,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标准化管理程序中值得改进的地方,不断完善标准化程序,进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8.管理标准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国际知名的标准化组织,如ISO、FIDIC等都在大力推行标准化,如ISO的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FIDIC的标准合同条件等。这些标准化组织都认为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对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来讲必不可少。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提出:标准化是工业化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更有人认为信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是21世纪标准化的三个主要领域。四、现代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管理思想的科学化。这主要体现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管理方面的应用,使管理者能够以系统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重视信息,加强控制,提高管理效益。2.管理方法的数量化。管理科学已经由经验型的、定性的管理,逐步向重视定量分析、科学预测方向发展。系统工程学的产生就是数学运筹学方法应用的产物。3.管理手段的计算机信息化。由于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电视、电讯等,使管理加快了速度,提高了精确度,解决了复杂运算的费时费力现象,推进管理日益科学化。4.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现代的管理者,不仅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管理,能进行科学的管理。管理成为一种跨越各种专业知识的专业,称之为“软专业”。管理者应该是“软专家”。五、标准化推进的指导原则1.统一原则。统一原则是标准化的本质,主要是运用系统原则、效益原则将同一标准化对象两种以上的表现形式合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统一的目的在于
本文标题: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