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注解
烛之武退秦师【说明】1、“红色幼圆”字体的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2、“蓝色仿宋”字体,并且带下划线的为次重点掌握的词语。3、“绿色楷体”字体的,是带有语法现象的句子。4、已注上拼音的字,要注意读音。5、课本上已有词语解释的,不再列出。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3)也。“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以,因为,连词。于,对于;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②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yì)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句。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从:听从。辞:推辞犹:尚且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用:任用。然:然而。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而:表修饰既:已经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18)。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亡:使…灭亡。使动用法。以:介词,拿越:越过以:来,表目的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焉:哪里,怎么以:来,表目的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24),君亦无所害。“以(之)为”,省略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26),朝济而夕设版焉(27),君之所知也。“君之所知也”,判断句且:况且而:表顺承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夫(fú)晋,何厌(28)之有?既东封郑(29),又欲肆其西封(30),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厌:通“餍”,满足。封:疆界,使……成为疆界。以:来,表目的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说:“说”同“悦”,喜欢,高兴。乃还(huán)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微:(假如)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及:达到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35);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因:依靠而:表转折。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去:离开。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知识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6.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二)古今异义: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3.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4.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6.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国,指郑国)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薄弱)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9.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10.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肆:形容词用作动词,延伸,扩张)1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13.阙秦以利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14.与郑人盟(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15.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衰败)16.以乱易整,不武(乱:形容词用作名词,散乱之师;整:形容词用作名词,严整之师。武:名词活用作动词,符合武德)(四)一词多义1、实词:贰①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二”的大写)——《左传•隐公元年》②其内任卿贰以上(副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贰则疑惑(不专一)——《荀子•解蔽》④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离心,背叛)——《左传》⑤不迁怒,不贰过(再,重复)——《论语•雍也》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烛之武退秦师》鄙①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为学》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曹刿论战》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左传•昭公十六年》④越国以鄙远(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烛之武退秦师》⑤言语粗鄙(粗俗)许①许之。许君焦、暇……(答应,听从)——《烛之武退秦师》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答应,听从)——《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杂然相许(赞同)——《愚公移山》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小石潭记》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大铁椎传》⑤相去复几许(约计的数量)——《孔雀东南飞》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动词,似乎,好像)——《桃花源记》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如果)——《烛之武退秦师》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捕蛇者说》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动词,比得上)——《愚公移山》⑤噤若寒蝉(像……一样)⑥若夫乘天地之正(至于)——《逍遥游》⑦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秋水》微①国势衰微(衰败)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卑贱)——《史记•曹相国世家》③微言大义(幽微,精妙)④人微言轻(形容词,轻微)见微知著(隐蔽,不显露)⑥微斯人,吾谁与归?(连词,如果没有)——《岳阳楼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连词,如果没有)——《烛之武退秦师》⑦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口技》⑧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卖油翁》⑨则名微而众寡(细小)⑩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形容词,含而不露)——《屈原列传》敝①使史更敝衣草屦(坏,破旧)——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侯生摄敝衣冠(破旧)——《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敝人(谦词)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资治通鉴》④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烛之武退秦师》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烛之武退秦师》②停数日,辞去(告别)——《桃花源记》③不辞劳苦(推脱)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借口)⑤辞不赴命(辞谢)——《陈情表》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敢①役夫敢伸恨(反诘语气,怎么敢)——《兵车行》②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谦词,自言冒昧之词,也含有原、希望的意思)敢以烦执事(冒昧地,客气的说法)——《烛之武退秦师》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荆轲刺秦王》④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洁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略词)——《孔雀东南飞》过①过秦论(指出……过失)——《过秦论》②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超过)③是寡人之过也(过错)——《烛之武退秦师》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错误,过失)——《邹忌讽齐王纳谏》④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通过)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过分,太甚)——《小石潭记》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指出过失)⑦一日,大母过余(访问,探望)——《项脊轩志》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桃花源记》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捕蛇者说》③秦伯说(说,通“悦”,高兴)——《烛之武退秦师》④范增说项羽(shuì,劝说)——《鸿门宴》知①君知其难也(知道,了解,懂得)——《烛之武退秦师》郑既知亡矣(知道)——《烛之武退秦师》②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烛之武退秦师》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了解)④官知止而神欲行(知觉,感觉)⑤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识别,分辨)——《马说》⑥孰为汝多知乎(知识,见解)封①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封闭,封合)②自寄一封书(量词)③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④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烛之武退秦师》⑤既东封郑(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烛之武退秦师》⑥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分封)——《鸿门宴》言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说,禀告)——《烛之武退秦师》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说起,谈论)——《扬州慢》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记载)——《石钟山记》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学说,主张)——《过秦论》⑤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话,进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从①公从之(听从,答应)——《烛之武退秦师》②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随,跟从)——《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向……学习)——《论语》④一狠得骨止,一狠仍从(追赶,追随)——《狼》⑤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琵琶行》⑥其印为余群从所得(堂房亲戚)⑦旦日,客从外来(自,由)——《邹忌讽齐王纳谏》⑧从余问古事(向)——《师说》⑨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读zòng,
本文标题:《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注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8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