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六节鸟第1课时探究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3、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能力目标: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增强热爱生命,保护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动物对环境的适应;2、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难点: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及逻辑推理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实验材料(准备家鸽骨骼标本,鸟的标本,制作纸飞机的纸),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当地常见鸟类并作记录)。2、学生:搜集鸟类知识,观察、调查本地常见鸟类并记录。教学方法:1、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相结合:利用课件增大课堂的容量,利用实物给学生以直观;2、资料分析法:通过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实物与幻灯片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课型:新授课、探究式学习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了悠扬婉转的鸟鸣声,充满了生机,仿佛我们就置身于幽深的山谷或茂密的丛林间。我国古人也有许多歌颂,赞美鸟类的诗词歌赋,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诗歌,名句?1、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学生回答:“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2、初步了解:鸟类可飞行有与其飞行相适应的特点;利用音乐,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入本届课题。1、明确节课的学习目标;2、引出课题:诗人们往往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于在各种鸟上,就是因为鸟类能自由的翱翔于天际,象征着自由。那么为什么鸟儿能自由的飞行?空中飞的鸟儿有什么特点与其相适应呢?二、多种多样的鸟请学生例举日常观察到的或自己熟悉的鸟类。观察与思考;比较不同鸟的形态结构上的异同。完成P31的表格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发给学生,学生结合自主预习的结果分组讨论,完成思考题。(1)说出鸟喙、鸟足的形态特征,说出鸟的食性和生活环境。(2)分析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的关系,鸟足和生活环境的关系。(3)这些鸟在外部形态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说出多种鸟的名称,并作简要介绍认真观察,将不同鸟类的鸟喙、鸟足的特征及食性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填入教材P31页的表格中。初步归纳鸟在外部形态上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交流丰富鸟类知识。初步认识鸟类的多样性。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三、探究学习: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飞行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据史料记载,我国明朝时期有个叫万户的人,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浮力将自己升空,但最终火箭爆炸,自己也不幸遇难。这些故事还有很多,可是自然界中的鸟儿却能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鸟儿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呢?鸟儿要想飞行,就必须克服两个阻力,自身的重力和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同时要获得足够的动力和浮力。只有满足了这四个力,鸟就可以飞行。那么它们如何克服阻力获得动力的?探究1:鸟的外部形态对学生的回答归纳整理:分别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师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你的假设是什么?师讲:假设作出后,要通过设计实验来检验。师问:我们怎样设计实验呢?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然根据自己在课件中看到的分析:鸟的外形。学生分析资料,分组讨论。学生进行探究、观察、讨论,作出假设:体重轻、有翅、肌肉发达……让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节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理解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间的长短与其克服的空气阻力和给它提供的动力有关。培养学生作出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制定实验计划的能力。师启发引导:实验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探究鸟为什么能飞行,可以有多种方法,如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调查法、抽样分析法、材料分析法等。观察法和材料分析法观察鸟的形态结构是否具备适于飞行的特点,不失为一种直观而且简便易行的方法。1、师:展示有关鸟的外形、翼和羽毛、胸肌、骨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提示的问题(多媒体呈现),巡视、引导。(1)鸟类的体型有什么特点?这与鸟的飞行有什么关系?(2)教师提问并且进一步质疑:什么是流线型?为什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的阻力?2、教师:鸟的前肢与人的手一样吗?变成什么了?鸟的前肢变成翼,有利于飞行,但是否有翅膀就可以飞行了?你们说“拔毛的鸡”还能飞吗?鸟类在飞行中起主要作用的羽毛及其特点,排列是彼此重叠还是相互间留有空隙?为什么?鸟的翅膀呈什么形态,与飞行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标本鸟,一起观察鸟的羽毛。教师抱鸟的标本在数字展台上展示鸟的羽毛,将翅膀上的羽毛与腹部羽毛进行对比,引导认真观察鸟飞行时的姿态,在对鸟的头、颈、躯干、尾等的姿态描述的基础上,总结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学生探究:为什么薄纸扔向空中,它会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而把纸的形状改变一下,叠成纸飞机后就可以飞一段距离?形状的改变有利于飞行。总结流线型与空气阻力的关系,分析归纳:流线型的体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学生观察鸟翼,得出鸟的前肢变成了翅膀。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翼宽阔呈扇形,扇动空气可获得飞行时的动力。正羽,呈桨形,羽轴硬,羽片呈平面,彼此重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查阅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学生分析。进一步研究:同学们进行“空气如何通过两翼”的模拟实验,并注意观察纸袋的变化。模拟实验如下:取一条宽5cm,长25cm左右的纸带,将约5cm的纸带夹入书中,余下部分悬垂,然后举起书本,悬垂纸带位于口的下方,用力吹纸带上方的空气。提问:什么力使纸带飘起来?你们能据此解释飞行时鸟翼抬起向上的浮力是如何形成的吗?师生共同总结鸟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1)身体呈流线型;(2)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探究2:鸟的肌肉和骨骼3、鸟的胸肌与其它部位的肌肉相比,发达程度如何?教师,视频展示人装上翅膀后的飞行状况,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场景,结合教师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展示手上装上大翅膀后吃力扇动时的情景。(学生大笑)。师讲述:假设不能全通过观察来检验,除了观察、调查、动手实验外,阅读分析已有的资料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那么,是否胸肌发达就可以飞了呢?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家鸽与学生观察悬垂的纸带飘起来。提示:气流流动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压力就越小。得出结论:鸟翼上方气流流速快,上方压力小,下方压力大,鸟翼获得向上的升力。观看视频: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人装上翅膀不能象鸟一样自由的飞?得出肌肉不够发达。学生查阅资料,胸肌很发达,占体重比例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获得其他科学知识。学会利用资料进行分析。企鹅胸部的情况。4、教师:鸟的骨骼有何特点?从胸骨特点与其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制定计划。1、在鸟的骨骼模型上,指出龙骨突和胸骨的位置,明确胸肌附着其上,胸肌的收缩舒张牵动两翼的运动。2、骨骼很轻,很薄,胸部的骨很突出;3、观察到腿骨内部中空。4、得出结论骨骼薄、轻、坚固,长骨中空,有发达的龙骨突;培养学生通过模型、实物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师生共同总结鸟适于飞行的内部结构特点:(1)骨骼薄、轻、坚固,长骨中空,有发达的龙骨突;(2)胸肌发达板书设计第六节鸟第1课时探究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一、多种多样的鸟二、探究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1、外部形态: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被覆羽毛。2、内部结构:胸肌发达;骨薄、轻、坚固,长骨中空,堂堂清探究题,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鸽的身体呈_流线__型,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利于飞行。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了___翼,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_,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3、从骨骼看:有的骨很薄,长骨中空,可以减轻身体体重。课后作业:练习册教学反思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对鸟类的很多特点难理解掌握。在本节的教学中,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实物、标本相结合,采用循序渐进、逻辑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探讨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除了有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适应外,还有生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适应,同时概括鸟类的主要特征。但在本节教学是失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片面的认为“探究实验”必须要遵循六大实验步骤,忽略了探究实验中的其他方法,比如,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材料分析法等。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逻辑推理不够严谨,有一些专业术语上的错误,给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引导。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收获了很多,让我的教学变的成熟。在以后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敢于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不能有局限性,应当多学、多听、多问。遇到问题及时改正,避免教学整体设计错误的出现。二、要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方面,要根据课堂效果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避免资源的浪费。三、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不能因为自己不是生物专业,而放任自流、不努力。要多多学习请教,用知识武装自己,这样就可以避免专业术语的错误。在课前我得到了武老师,吴老师和杨老师的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我也感谢其他老师在课后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本文标题:第六节鸟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6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