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古诗词三首(完美版)
我国山河壮丽、风光迷人,自古流传下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诗词。本文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三首:孟浩然夜宿建德江,看天低月近;苏轼望湖楼饮酒,赏西湖风雨;辛弃疾夜行黄沙道,听蝉鸣蛙声。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课文导入3古诗词三首RJ六年级上字词学习道德喜鹊蝉鸣稻子déquèchándào泊bó行pō停泊湖泊xíngháng实行行业傍晚,船家都把船停泊(bó)在湖泊(pō)边上。这个公司实行(xíng)改革以后,迅速发展为行(háng)业模范。dé德得(德国)(得到)què鹊雀(声名鹊起)(鸦雀无声)chán蝉禅(金蝉)(参禅)dào稻道(水稻)(道路)易错辨析◆听到我们班获胜的消息,大家欢呼雀跃。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高兴得像雀一样地跳跃。◆这位作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顿时声名鹊起。鹊起:像喜鹊忽地飞起,形容名声兴起、传扬。整体感知同学们边诵读古诗,边思考下面的问题:一、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二、诗中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移船/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著有《孟浩然集》,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移船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划动小船。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亲近。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诗意: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江中沙洲旁,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移船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赏析】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赏析】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主题归纳《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北风/卷地/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对后世影响深远。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指雨很大,看上去白花花的。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在天上翻滚。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活蹦乱跳的珍珠。北风卷地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诗意: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赏析】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北风卷地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赏析】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主题归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牌名。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用茅草盖的小客舍。土地庙附近的树林。同“现”。诗意: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栖息的喜鹊,半夜清风习习,有蝉在不时地鸣叫。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赏析】这几句通过惊鹊、鸣蝉和蛙声等景物,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通过明月、清风、稻花等意象,衬托出夏夜的优美和静谧。上阕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欢快的心情。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赏析】“七八个星”是说星星稀少,“两三点雨”是说雨点稀疏。这里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主题归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思维导图理解诗词——想象画面法方法总结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风格,自有名句。”我们怎样才能进入情思陶醉的审美境界,去把握艺术形象的内蕴呢?那就需要我们以艺术形象为依托,调动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而又生动的想象。第一步:找出句中的景物——月、枝、鹊。我们以“明月别枝惊鹊”为例。第二步:根据句中的描述,在脑海中丰富景物的形象。月——明月,天气晴好;枝——横斜突兀的树枝,想象疏影横斜的画面;鹊——受惊而飞离树枝的喜鹊,静中有动,让画面活起来。第三步:连缀成完整的画面。一轮明月升上树梢,静静地照着,稀疏横斜的树枝投下斑驳的树影。突然,一只栖息在树上的喜鹊被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扑棱一声飞离了枝头。第四步:进入审美境界。作者用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活跃气氛的夏夜。明月、别枝、惊鹊,这些不过是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然而,却把半夜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找出景物丰富形象形成画面进入审美境界教材习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朗读指导: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美景的,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不同的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指导:抓住这三首古诗词中的重点景物,并通过想象画面进行背诵,也可以借助图。默写指导:注意“鹊”和“蝉”的字形,注意“稻”右下部的笔顺不要写错。《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宿建德江》表达的是诗人客居他乡,因仕途失意而移情山水的无奈愁思。诗中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目光聚集到宇宙的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是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词的上阕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鹊惊、蝉鸣、蛙声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动静结合,突出了黄沙道的勃勃生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把人们的关注点从天空转移到田野,表明词人不仅醉心于夜间黄沙道上恬淡、清幽的夜景,更关心漫村遍野扑面而来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进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表达了词人心头的喜悦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示例:第一句描绘了一幅墨云翻滚图:乌云像打翻了的墨汁,几乎要把山遮住。第二句描绘了一幅白雨跳珠图:白花花的雨点似断了线的珍珠,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第三句呈现出一幅风卷云雨图:忽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霎时雨歇云散。最后一句展现了一幅水天一色图: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碧波如镜,水色和天光是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随堂练习任选课文三首中的一首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与同桌讨论交流。拓展空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描写月亮的诗(词)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纳兰性德《蝶恋花》课后作业1.背诵三首古诗。2.学会运用“想象画面法”理解古诗,与同学们交流。
本文标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古诗词三首(完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8223 .html